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796 年初,反法戰爭的局勢發生劇變。拿破崙·波拿巴奉命遠征在奧地

  利統治下的義大利,拿破崙利用法軍高昂的士氣,施展自身的指揮才能,連 敗奧軍,1796 年 8 月至次年 1 月的四次戰鬥,給奧軍以毀滅性的打擊。1797

  年 10 月 18 日,法奧簽訂了坎波福米奧和約。奧地利放棄它所屬的尼德蘭和 直到阿迪河為止的義大利,同意割讓萊茵河左岸地區。第一次反法聯盟被粉 碎。

  時隔不久,反法國家又建立了第二次反法聯盟,主要參加國有英國、奧 地利、俄國和奧斯曼帝國,普魯士中立。1799 年春,35 萬聯軍向法軍攻擊, 連連得手。6 月,奧軍直逼阿爾薩斯。8 月,俄軍在義大利北部擊敗法軍,將 之趕出義大利。接著,俄英軍隊在荷蘭登陸。反法聯軍從義大利、瑞士、德

  ① 1793 年 3 月—8 月,英國先後同俄國、撒丁王國、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以及普魯士、奧地利簽訂

  協定,共同干涉法國革命。第一次反法聯盟形成。

  意志的萊茵和荷蘭四個方面進逼法國。然而,第二次反法聯盟比第一次聯盟 分裂得更快。奧地利獨吞義大利的野心引起沙俄的惱怒。沙皇宣布退出聯盟, 召回全部俄軍。恰在這時,被國內危急形勢震驚了的拿破崙從北非回國,於

  11 月 9 日發動政變,成立執政府,立即揮戈北意。1800 年 6 月 14 日,法奧 在馬倫戈遭遇,奧軍大敗。12 月 3 日,奧軍又在巴伐利亞的霍亨林登戰役中 損失慘重,一蹶不振。1800 年 2 月 9 日,同法國簽訂呂內維爾和約。據此, 德意志帝國完全被排斥出萊茵河左岸,萊茵河從此成為德法的國界。1150 平 方英里的領土及近 400 萬居民被劃歸法國所有;奧屬尼德蘭和盧森堡為法國 所得;奧地利在 1797 年獲得的前威尼斯領地的一部分也被剝奪。

  在法國的支配作用下,1803 年 2 月 25 日德意志帝國代表會議通過一個 總決議,取消了 112 個帝國諸侯領土,約有 300 萬人改變邦國國籍;廢除教 會諸侯,實行教產還俗;歸併許多帝國城市,僅漢堡、不萊梅、呂貝克、奧 格斯堡、法蘭克福和紐倫堡仍為帝國直屬城市。普、奧在這次“領土轉移” 中得利最大。巴伐利亞、符騰堡、巴登也擴大了領土,但必須以充當法國的 附庸為代價。

  干涉戰爭的節節失利,也使德意志國內封建割據勢力和封建制度不斷削 弱。大批割據小邦的取消,等於清除掉一大堆阻礙建立統一民族大廈的廢墟。 廢除教會諸侯和教產還俗使德意志封建統治支柱的天主教的權力、組織和生 存遭到一次沉重的打擊。而真正標誌著封建制度削弱的則是與軍事失敗相伴 而行的各邦人民的起事。1795 年柏林幫工暴動,1799 年波美拉尼亞、1803 年東普魯士農民騷動。在西里西亞及北德地區,農民騷動和工人罷工持續不 斷。在法軍占領的萊茵河左岸,廢除世俗和教會貴族的特權,實行資產階級 的權利和自由,一些共和主義者甚至在那裡開展第二個德意志共和運動,效 仿法國,建立萊茵河左岸共和國。封建統治者被迫進行一些改革。1794 年 6 月生效的北德“通用邦法”,雖本質上仍維持封建統治,但對資產階級的平 等、自由等要求作了讓步。普魯士則在 1799 年和 1805 年間實行解放國有土 地上的農民的政策。

  正當帝國政治處於急速瓦解之際,反法的干涉戰爭再起,拿破崙不斷擴

  大在德的戰果,進一步掃蕩了德意志的封建勢力。

  萊茵聯邦和帝國終結

  1805 年,俄、英組成第三次反法聯盟,奧地利加盟,普魯士仍守中立。 拿破崙先發制人,集中力量打擊奧地利。10 月 20 日,法軍在烏耳姆擊潰奧 軍,並於 11 月間直搗維也納。12 月 2 日,在摩拉維亞的奧斯特爾利茨村附 近三皇會戰,拿破崙大敗 10 萬俄奧聯軍。奧皇求和,於 12 月 26 日簽訂普列 斯堡和約。根據和約,奧地利承認巴伐利亞和符騰堡為王國,巴登為大公國

  (它們均為法國的盟國,在拿破崙的支持下,已擺脫對哈布斯堡王朝的任何 從屬關係);奧地利賠款 4000 萬弗洛林;維也納承認法軍對義大利皮蒙特、 熱那亞、帕爾馬等的占領,把亞得里西海沿岸的領土威尼斯等讓與拿破崙為 王的義大利王國。這樣,奧地利總共割讓了 1140 平方英里、80 萬居民的地 區,由此損失了 1/6 的臣民和 1/7 的國家收入。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的優 勢喪失了。接著,拿破崙繼續掃蕩德意志西部、南部直屬帝國的小邦割據勢

  力,把總共 550 平方英里、120 萬居民的地區分配給法國庇護下的 16 個德意 志邦。

  1806 年 7 月 12 日和 16 日,巴伐利亞國王、符騰堡國王、巴登大公、黑 森——達姆斯塔特大公以及拿騷的幾位公爵、列支敦斯登侯爵等 16 個德意志 邦國的代表在巴黎簽署了一個萊茵聯邦議定書,正式宣布:自 1806 年 8 月 1 日起,放棄德意志帝國爵位,脫離帝國,組成萊茵聯邦,設兩院制的議會於 法蘭克福。拿破崙支配著聯邦的外交和軍事。

  這個被稱為“第三德國”的萊茵聯邦的成立,不僅使拿破崙獲得了對付 普奧的有力拱衛,也是德意志政治地圖的大調整。名存實亡的德意志民族的 神聖羅馬帝國徹底失去存在的基礎了。8 月 1 日,拿破崙發出通知,他不再 承認德意志帝國。8 月 6 日,查理大帝第 54 代後裔德意志帝國皇帝弗蘭茨二 世發表宣言,宣布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已不復存在,一切帝國議會等級 代表的義務也已解除,他本人僅保留奧地利皇帝的頭銜,稱弗蘭茨一世。這 樣,存在 800 多年的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壽終正寢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