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此危急關頭,內伊沒有接到拿破崙的指示,竟擅自率領米豪德的騎兵軍對拉海聖和霍古蒙特之間嚴整的英軍方陣發起一系列衝鋒。這五千騎兵的衝擊的確銳不可當,他們實際上已突破方陣,奪取了若干炮兵陣地,但是在尤布里奇的騎兵隊的反衝擊下又狼狽而回。爾後,克勒曼的騎兵軍為支援米豪德也曾發起衝擊,但他也遭到同樣命運。內伊一直是單獨使用步兵或騎兵發動攻擊,從未試圖讓這兩個兵種互相協同聯合作戰。

  下午六時,拿破崙再次挺而走險,試圖突破威靈頓的正面,他命令內伊再作一次努力奪取拉海聖。由於守軍彈藥耗盡,戴爾隆的兩個師終於拿下了這個目標。但內伊的騎兵也全都筋疲力盡,未能擴張戰果。

  下午七時,會戰的高潮到來。普軍在普朗努瓦集結了兵力,並威脅著拿破崙的退卻線。拿破崙手中現在唯一的預備隊是老近衛軍。他派其中兩個營去驅逐普朗努瓦的普軍,而把八個營交給內伊作最後掙扎,以突破威靈頓的防線。但內伊不去擴大拉海聖已被撕開的口子,而是率領編為兩支密集縱隊的近衛軍進一步向左,攻擊英軍近衛步兵據守的防區。儘管在法軍炮火襲擊下,英軍步兵傷亡慘重,但他們依舊巋然屹立。他們沉著應戰,待敵進入二十碼以內時,突然彈雨迸發,給敵以迎頭痛擊,法軍近衛軍頓時潰不成軍,落荒而逃。拿破崙手裡最後的一點預備隊也打光了,這也是他最後的一筆賭注。

  當近衛軍的這場進攻漸慚化作流水東逝時,落日也開始西沉。威靈頓發出號令全線反擊。雖然他自己的部隊絕大部分精疲力竭難以繼續作戰,但普軍卻熱切地承擔起追殲逃敵的任務。拿破崙的軍隊放棄了戰鬥,拿破崙本人也於晚上九時騎馬撤離了戰場,翌日清晨五時到達熱納普,三天後宣布退位。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拿破崙的企望太高了,以致弄得身心交瘁。如果說他的部下對他效命不力,那麼應該受到責備的是他自己。他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負,面對別人又過於輕視。在他流星般的生涯中,其軍事天才燦爛奪目,無與倫比,其傳奇的靈光至今仍熠熠生輝。

  六年後,當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辭世時,瑞典國王卡爾十四·約翰,即昔日曾在拿破崙麾下作戰,後來又領兵與之對抗的前法國元帥讓·巴普蒂斯·貝爾納多特曾經發表過如下評論:

  拿破崙並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們所有人都偉大。但上帝之所以懲罰他是因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那部龐大的戰爭機器用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然而凡事物極必反,古今概莫能外。

  這的確是一篇中肯的墓志銘。

  附錄:拿破崙所封元帥一覽表

  1804年5月19日晉封的元帥

  貝爾蒂埃 (1753-1815) 納夏泰爾和瓦格拉姆親王

  蒙塞 (1754-1842) 孔內利阿諾公爵

  奧熱羅 (1757-1816) 斯蒂維耶雷公爵

  馬塞納 (1758-1817) 利沃里公爵,埃斯林親王

  儒爾當 (1762-1833) 伯爵

  貝爾納多特 (1763-1844) 蓬特-科沃親王

  布律納 (1763-1815) --

  繆拉 (1767-1815) 貝格大公,那不勒斯國王

  莫蒂埃 (1768-1835) 特雷維佐公爵

  貝西埃爾 (1768-1813) 伊斯的利亞公爵

  內伊 (1769-1815) 埃爾欣根公爵,莫斯科親王

  蘇爾特 (1769-1851) 達爾馬提亞公爵

  拉納 (1769-1809) 芒泰貝洛公爵

  達武 (1770-1823) 奧爾施泰特公爵,埃克米爾親王

  榮譽元帥

  克勒曼 (1735-1820) 瓦爾米公爵

  塞律里埃 (1754-1818) 伯爵

  佩里尼翁 (1754-1818) 伯爵

  勒費弗爾 (1775-1820) 但澤公爵

  1807年7月13日晉封的元帥

  維克托 (1764-1841) 貝盧諾公爵

  1809年7月12日晉封的元帥

  麥克唐納 (1765-1840) 塔朗托公爵

  烏迪諾 (1767-1847) 勒佐公爵

  馬爾蒙 (1774-1852) 拉克薩公爵

  1811年7月8日晉封的元帥

  絮歇 (1770-1826) 阿爾布費拉公爵

  1812年8月7日晉封的元帥

  古維翁 (1764-1830) 侯爵

  1813年10月16日晉封的元帥

  波尼亞托夫斯基 (1763-1813) 波蘭親王

  1815年4月15日晉封的元帥

  格魯希 (1766-1847) 世襲侯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