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槿兒驕傲地一昂頭,“都洞房了還想悔婚不成了,再說,我聽曾逞說了,你的嬌嬌娘子可是時常會提起你的哦。”

  “真的?”

  “槿兒怎麼會騙官人。”

  王詡一聽也就有了底,如果真的能得到太湖水匪的勢力,那麼海軍的建設將會如虎添翼。

  “那麼眼前最大的障礙就是白天南了。”

  蘇槿兒眼神一冷,“官人放心吧,就等著看槿兒怎麼收拾他。”

  蘇槿兒和李夢瑤得到消息之後,便來到揚州,想要先一步見到王詡,果然如二女所願了,翌日三人便一同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杭州城。

  剛到杭州城,夏陸就帶著夏家几子和裴健,任遠以及德祥等人迎到了城門口。

  一行人寒暄一陣,便直接去了王府,這是夏陸的意思,執意要王詡住回王府,說是完璧歸趙。

  經歷如此多的風風雨雨,王詡當然也不再有任何疑慮,自然是答應了夏陸,跟著住進了王府里。

  當日,能夠擺在明面上的事情,諸如錢莊、玻璃大棚、報社、玻璃器以及王詡最關心的太湖水利建設,都當著眾人毫不避諱地一一詢問了。

  其結果當然是讓王詡喜出望外,錢莊已經在東南所有的重鎮鋪開,但凡大型的貿易買賣,商賈都用的是王家錢莊的票號,雖不能說是匯通天下,但已經是東南第一了。

  玻璃器皿的製造在夏桑這個痴迷技藝的人的主持下一日千里,已經不光是百姓日常用度之物,更變作了精美的工藝品,但是有個犯難之處就是,產量在日益增長,滿足了底層的消費,而頂層的消費又被瓷器占據,所以玻璃器處在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上。

  王詡倒是不著急,自己此番上任密州市舶監,做的就是海貿,而王詡堅信,只要開拓了北方航路,不僅北宋舊有的絲綢、瓷器等物品能夠傾銷,新生的玻璃器等東西都能賣得好價錢。

  另外一方面,紡織院整合了幾乎東南所有的大規模的紡織戶,而夏桑也對小規模的紡織戶採取了優惠價格贖買的形式,供養他們能夠維持生計,但是同樣的是遇到了和玻璃器皿同樣的尷尬,工藝要求高的昂貴的布帛絲綢賣價很高,當然在富戶如雲的江南是不愁銷的,但是通過水紡車產出的絲綢並不是頂級的絲綢,很快滿足了低端市場之後,也開始滯銷,而且問題比玻璃器一家獨大的是,絲綢織造是整合了江南各大紡織戶之後,以股份形式出現的,要是降價銷售,勢必引得股東不滿。

  這個問題當然也是能解決的,而且在王詡看來比玻璃器更好解決,因為玻璃器畢竟是新生事物,前面有瓷器在頭上壓著,欣賞慣了瓷器的外國人不一定對玻璃器也會欣賞,但是絲綢卻是不一樣,在任何一個地方,無論是西夏、吐蕃、回紇、高麗、大理還是遼金甚至倭國,都是深受貴族們追捧和喜愛的,這些異族人願意用大把大把的黃金白銀來換。所以,絲綢是有龐大的市場的,只要能打通交通線,就不愁賣,是故王詡並不擔心。

  而任遠一人身擔幾任,若說蘇槿兒是在暗裡,任遠便是在明里,由於任遠接手的幾件事都是王詡萬分看重,並且特別交代的,是故任遠這些年來都是勞心勞力,算是完成得漂亮圓滿。

  新型農業的模式全面鋪開,由於江南溫熱濕潤,並不需要太多玻璃大棚,但是新型的農具卻是隨處可見,讓王詡感到欣喜的是,工學院並沒有因此止步,很多農具都在實踐中進一步改進,農業效率大大提高。

  而王詡很是關注的太湖水利項目,由於王家家大財大,當地的許多官吏當然願意王家出現,為地方做建設,為自己臉上貼金,自然而然地進行得很是順利,如今李家在蘇州的田產足比以前產量增長了三成有餘。

  詢問完了這些個能當眾說的事,王詡便只把裴健、德祥和任遠以及蘇槿兒留了下來。

  “裴山長,火器的研究進展得如何了?”王詡期待著裴健的答案。

  裴健說道,“喜憂參半。首先射程是達不到神臂弓的射程,其次殺傷力也是不如。”

  這些方面王詡都能想得到,神臂弓可以算得上當世最好的遠程攻擊武器了,比著神臂弓來做,當然是不如的。

  “不過可喜的是,有了汴京研究出來的冶鐵發,火器還有…”裴健想了半天,才記起王詡給起的名字,“火炮都沒再出現過爆裂的情況了,而且有一點,神臂弓不是人人都能開,但是火器卻是練習兩天就能上手,火器能多發快速連續發射,但是神臂弓卻是一個臂力超群的人連發不了幾次的東西。”

  裴健說完就將隨身帶來的木匣子交給了王詡,王詡打開一看,裡面躺著的是一長一短的兩把火槍。

  “走,咱們去試試。”王詡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帶著槍就去了院子裡。

  一連幾次試射,王詡能明顯感覺到火槍的威力和射程大大地進步了,而且在西北親歷過戰爭的他明白,這東西要是上了戰場,絕無敵手。

  或許任遠不太明白,但是一旁的蘇槿兒是用過火槍殺過人的,行商會的三當家韋不和就是死於她的槍下,看到了王詡手裡現在的火槍,蘇槿兒也欣喜莫名,她知道這東西的厲害,甚至已經在想想著那這東西崩掉白天南的腦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