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煦總算是聽到了正題,顏色大有好轉,立刻便問道,“司農寺何在?”

  司農寺卿余進立刻出列,“臣在!”

  “陝西七路試行玻璃大棚和新型農具如何?”

  “回稟陛下,經七路轉運司奏報,兩年多時間來,陝西七路豐年更豐,飢年亦可自足,此法深受當地百姓歡迎。”余進恭恭敬敬地答道。

  “好!不必再等三年足,中書省擬旨,著兵部、司農寺和戶部立刻草擬在全面推廣玻璃大棚和新型農具,首先派發河東東路,以賑災民。”趙煦越發是覺得王詡是自己的得力臂膀,似乎什麼好事,好主意都和他有關,只要他在,能打勝仗,能寫文章,還能解決民生。

  “遵旨。”中書侍郎李清臣立刻出列應諾。

  “另外,朕還有耳聞,涇原路接連大捷似乎還深有原因。章卿,你曾為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可知其事啊?”趙煦既然已經和王詡商量好了準備力推儒魂七律,加強禁軍的戰鬥力,當然不能只唱雙簧,再有王詡官職不高,直接點名,恐引得御史彈劾,是故把題拋給章楶,最為妥當。

  章楶前天就得到了王詡的告知,對於培養禁軍的精神和風骨進而加強戰力這點,他是親眼見證者,當然是全力的支持,“回稟陛下,此亦是王說書之功,眾所周知,王說書乃是狀元出身,更在士林廣有名聲,著作建樹頗多,上任西北之後,為提高西軍戰力,便獨創儒魂七律,教授涇原路禁軍,使得禁軍戰力大增,十遇西賊乃有**勝之。”

  此時,章惇心頭越想越不是個滋味,這一出朝會,豈不是擺明了是給王詡奠腳的,立刻輕聲咳了一聲,身後的尚書右丞黃履便會意過來,當即持笏而出,“陛下,臣以為此法恐不能大肆推開。”

  趙煦的臉上立刻變的有些不悅,“黃卿何以如此認為?”

  黃履低頭答道,並未看清趙煦的臉色變化,“禁軍士兵多不識字。”說完,黃履便再無他言。

  好一個黃履,這顯然是在說涇原路的大勝壓根和儒魂七律沒有絲毫關聯了,王詡站在隊列末尾,低著頭聽著朝堂上的局勢變化。

  “臣不以為然!”曾布適時地站了出來開口道,“陛下,涇原路修築兩城,屢挫西賊乃是有目共睹之事,而前時擊退賊首梁氏,擒獲妹勒和嵬名阿埋,更是奇功大勝,諸多功績鐵一般地印證了儒魂七律有功有效!”

  曾布此言雖是贊同了章楶,支持了王詡,但是終究還是沒有正面擊潰黃履的言辭,這一點曾布心頭明白,章惇也明白,趙煦更明白,趙煦很想此刻能有一個人站出支持章楶和曾布。

  讓趙煦萬萬沒想到的卻是章惇再次出列了,“陛下,黃右丞所言不無道理,若是讓禁軍讀書識字,何來時間操練習武。試問,禁軍究竟是讀書識字重要,還是操練習武重要。有讀書識字之時之功,何不如用來操練習武,臣不以為會識兩個字的兵能比多練兩天功的兵殺敵更多。”

  章惇的這番話無疑是讓趙煦心頭雪上加霜,本指望著能有人站出來幫腔,卻沒想到章惇再潑冷水,趙煦頓時眉頭緊成了一團。

  善於察言觀色的蔡京知道這時候是該自己登場了,於是緩緩地便走了出來,“陛下,臣以為章相公言辭有所偏頗。涇原一路所得功績乃是其它幾路望塵莫及的,就連時任涇原路經略安撫使的章樞密也承認儒魂七律乃有奇效。試問,究竟是在朝堂上誇誇而談的我們明白,還是身在西北和西賊作戰的官吏們明白,此問不言自明。至於說黃右丞所言,禁軍不識字,臣表示同意。”

  趙煦本來舒展的眉頭頓時又緊擰在了一起,而王詡也是跟著心頭一緊。

  “但是!”蔡京似乎有意要營造效果,頓了好半響,才“但是”出來,“臣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勾欄中那些個聽戲聽書的人就一定識字嗎?臣以為未必,他們雖不識字,但無礙他們接受書戲中的東西,並且牢記在心,口口相傳,甚至刻意模仿書戲中的生活。所以,臣以為,禁軍能否識字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向他們傳遞儒魂七律的人能不能讓他們識得其中之精妙。”蔡京抑揚頓挫地說完,駁斥宰相,獨樹己見,此番言論頓時讓他成為了朝堂上的焦點。

  趙煦笑著點點頭,對於蔡京的及時出現很是滿意,脫口就問道,“王卿何在?”

  站在隊列末尾的王詡聽著趙煦點名,緩緩地趨步而出,在滿朝文武的矚目下從東班的末尾走到了朝堂的正中。

  趙煦的堅定信任,幾個宰執的支持,文武百官看得一清二楚,在無數朝臣的心目中,眼前這個身著綠袍,卻頂著狀元名頭,顯赫戰功的王詡和當年久負盛名的王安石何其相似,昔日銳意改革的宋神宗又和當今秉承父志的聖上更是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王詡更加年輕,更俱戰力。

  伴隨著王詡堅定的步伐,朝官們所能見到的是一顆政治新星冉冉升起。

  王詡駐步,拱手朗聲道,“臣在!”

  “王卿就給當著眾位文武的面說說你這儒魂七律如何?”趙煦笑意盈盈地看著王詡問道。

  “臣遵旨!”

  王詡一抖官袍,便道,“勇,淬鍊自我,敢作敢為,堅忍不拔!仁,不黷不武,德行之魂,殺身以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