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章楶振乃一代儒將能臣也,王詡在心中大讚道,運籌帷幄,步步為營,用兵如神,識人有術,實在是難道的人才。

  章楶並不知道王詡心中所想,繼續說道,“至於西賊絕不會從別處派兵,這一點我更有信心。非是對西賊,而是對他呂惠卿。”

  “呂惠卿用兵…”王詡疑惑地看著章楶。

  “奇迅多變,詭異難測,如其人也!”章楶說出了似褒似貶的十二字。

  王詡聽完,心頭對呂惠卿多了一些敬畏。

  “我還要安排築城事宜,所以延安府一行,還得有勞邵牧了。”章楶說著,將手中的信交到了王詡手上。

  “知州,他呂惠卿曾為一朝宰執,在汴京廣有人脈,但是您…”王詡還想勸章楶,他覺得章楶這個險冒得太大了。

  章楶擺擺手道,“某已過古稀之年。於名於利已然看得淡薄了,心中唯一所念。不過僅僅是這方土地,這方百姓罷了。只要國泰民安四字能得。埋骨嶺南又有何妨?”

  王詡聽著章楶平直樸實的語氣,心中激盪萬千,章楶可以,我王詡又有何不能?

  王詡默然地接過了信,告辭了章楶,就徑直回到了宅子,一進宅門,便立刻去了匡尚住處,要來筆墨紙硯。並讓其立刻備馬。待匡尚走後,王詡拿出了章楶的信,模仿這章楶的字跡,在信中的結尾處,填上了一段,將自己的名字和出謀劃策著重強調了一番。王詡這般做,就是為了假如將來出事,自己能幫助章楶分擔一部分責任,因為他深覺章楶是一個良將能臣。是一個為民為國的好官,將來說不定還能為平定西夏出謀劃策,所以王詡決定要儘可能地維護章楶。

  王詡收好信箋,又去了後院。陪了一會孩子和冉兒以及雅麗梅朵,這才出了門坐上馬車,朝著延安府而去。

  出了渭州城門。王詡並未讓匡尚直接奔延安府而去,而是讓其順道趕車去往原縣。

  在王詡叮囑下。丘一林苦心經營,原縣已經比原來好上了百倍不止。而王詡此番前來,就是為了看看工學院的情況和刀斧手們的情況。

  “公子,自從新的鐵被鍛造出來之後,工學院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改良原有軍械和製作新型軍械武備上來了。”丁強見著王詡就立刻開口道。

  王詡看著眼前沿襲著江南的布局放大數倍的工學院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王詡頓感信心振奮。

  “對了,丁強,上次製作的弓箭、箭矢等等都要大量地製作,以後還要供應大量的弓騎兵。”王詡打算將弓騎兵遷到可沁草原去,因為畢竟他們不同於刀斧手,都是蕃人,更適宜草原的生活,而且可沁草原本就是一塊好的訓練場地,馬匹也不用運來送去。

  “箭矢這方面工學院一刻都沒有懈怠,而起前不久魯掌柜就派人送了很多錢財原料來,一切都進展得很是順利。”丁強回答道。

  王詡繼續道,“再加一個項目,製作重甲,這方面你找到德氏兄弟,他們告訴你的,做好之後,他們也知道該往什麼地方去安排。”

  王詡相信,有了仁多楚清的幫助,再加上工學院新鑄的鐵,製造出比鐵鷂子更具威力的重騎兵完全不在話下。

  “還有,除此之外,把工學院的重點放在研究器械上來。”王詡又補充了一句,回想起草原的慘烈的戰爭,王詡還是覺得,今後的戰爭若是能多用機械就多用,能減少傷亡就儘量減少。

  “這裡就要辛苦你和龍文還習三他們了。”王詡拍了拍丁強的肩膀,轉而朝著丘一林道,“丘縣令,把刀斧手撤回來,他們在永安村待久了也會讓人生疑。但是記住告訴榮水添,今後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組織他們訓練,強度和時間都不能減少。這幾百人將來會有大用處。”

  “記得,記得。”丘一林連忙點頭。

  王詡又在工學院裡轉了一圈,這才讓匡尚駕車,離開原縣,朝延安府而去。

  經過幾日的趕路,王詡終於來到了延安府,地處邊境的城鎮永遠是由內而外地透露著一種渾然天成的肅殺感。

  延安府較之渭州要大氣不少,不過卻比不上秦州城,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應該有的一樣不少,城門守衛的兵丁一如既往地認真盤查來往人等。

  王詡經由東門進了延安府之後,稍微一打聽就徑直找到了呂府。

  敲開了呂府的大門,道明來意,經過下人的通報,王詡不出一會就踏進了呂府的門。跟著下人走進呂府,王詡深感詫異,一路而來,庭院雖不甚大,但園林布局、怪石嶙峋、迴廊假山應有盡有,處處透露著江南的精巧細緻,絲毫不似西北山水的大氣磅礴。

  呂惠卿乃是福建泉州人,看來即便是身處西北,依舊思鄉心切,鄉情濃重。王詡一邊走一邊欣賞著久違的江南風味。

  “簽判,呂經略就在裡面。”下人伸手躬身,指著一間隱藏在藤蔓喬木之中的小屋。

  王詡仔細一看,才發現眼前有一座設計精巧。暗合環境的木屋,心下感嘆呂惠卿還真是會享受生活。

  王詡向下人點點頭。徑直就走了過去,輕輕敲了敲木門。裡面頓時傳來了一個細緻沉穩的嗓音,“進來吧。”

  王詡整了整衣衫,方才推門而入,一入木屋,王詡便問道一股清新淡雅的檀香聞,再一抬頭,便見一個精神健爍,兩鬢斑白,雙目深邃的老頭正自舞文弄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