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人相擁在一起站了很久,知道冉兒不滿地傳來咳嗽聲,二人才發現有旁觀者,王詡鬆開了手,第一次看見雅麗梅朵臉紅忸怩的神情,美不勝收。

  當夜,王詡本想盡享齊人之福,哪料自己的兒子根本不買帳,撒開了嗓子從晚上一直哭到了黎明,終於在天亮之時,停止了哭泣,霸占了冉兒整整一個晚上。

  王詡看著自己兒子含著**,笑眯眯的眼神,心中也只得苦笑了,初為人父,有喜有苦啊!

  第二百二十四章 趙煦看重的人

  “啪!”忽然一聲拍案響聲從龍案上傳來,趙煦忍不住道,“苗、王二人膽大包天,此等軍機重事,竟敢欺上瞞下,嫁禍他人!”

  趙煦一聲呵斥,將章楶的手札拍在了龍案上,許謙也停了下來,文武百官盡都噤若寒蟬。

  “陛下!”章惇瞅准了時機持笏出列,他要為自己找補回來,“臣以為,當對苗、王二人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趙煦正在氣頭上,被章惇如此一攛掇,就想拍板。

  “陛下!”曾布見章惇煽風點火,趁火澆油為自己找補過失,立刻站了出來,反對道,“臣以為,眼下當以對西賊為重,苗、王二人雖有過,但不宜此時嚴懲。”說著,曾布抬頭瞟了一眼趙煦的臉色,這才敢繼續說道,“章楶所籌物資無損,幾路兵馬未折,而且尚有戰功,此時正是西軍士氣大盛之時。正所謂一鼓作氣,幾路兵馬再出,定能成功築起兩城。讓苗、王二人戴罪立功,此二人必當倍感皇恩浩蕩,於沙場竭心盡力,定然能收奇效。若是此際嚴懲二人,勢必挫敗軍心士氣,並還需另覓他將,填補二人職缺,此一來回,時機若過,則城難築矣。”

  曾布當然收到了王詡的信,他也認同王詡的看法,既然事已查明,折可適無過有功,那麼再圖進取當然是當務之急,而不是興師問罪的時候,錯過了這個時機。斬殺了武將,那麼邊功又在哪裡去圖。

  趙煦畢竟不是一個暴君昏君。忍過了這個氣頭上,被曾布如此一說。怒火也就慢慢地消了下來。

  蔡京當然也收到了王詡的信,他對王詡的見地和表現頗為讚賞的,而且應王詡之請,不僅又施了王詡一個人情,還能繼續挑撥東西兩府的爭鬥,他蔡京當然樂於為之,“陛下!古人云,施仁義,則兼得攻守。用兵之際。當施仁術。西軍將士得陛下之仁,必定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破西賊勢必指日可待!”

  趙煦忍著喉頭上的巨癢,面色悶紅地低咳了兩聲,立刻拿出手巾擦去了嘴角的血漬定了定神,立刻拍板,“中書省擬旨,章楶、苗履、王文振、折可適以及王詡五人官復原職。著苗履、王文振兩人戴罪立功先且罰銅二十斤,若再無功有過,定斬不饒。”

  “咳咳咳咳……”趙煦下完旨,立刻劇咳起來。好一陣才停歇下來,“曾卿留對,退朝!”

  眾文武接旨之後便小步躬身退去。只留曾布一人等在殿上。

  “陛下龍體要緊,臣以為……”

  曾布還沒說完。趙煦就伸手打斷了曾布的話,趙煦知道自己身體出了些問題。所以他心裡很是急迫,想要看到開疆拓土,想要看到文治武功。

  “朕由章楶所上之札看來,其還有再築城之意。”趙煦簡單地說了一句。

  曾布何等精明,立刻知曉了趙煦這句陳述語是要等他的對答,“臣也以為然。戶部、各路轉運司以及將作監籌措頗多,若是不達目的,豈非變相的勞民傷財之舉。所以,臣以為,可准章楶繼續行事。”

  趙煦點點頭,他需要臣子的支持,尤其是樞密使這樣位高權重的臣子,有些失敗他承擔不起,有些功勞他也一人謀取不來,就像他的父皇神宗皇帝一樣,一直有一個頑固的王安石,陪在他的身邊,一同對抗著整個天下的反對,想要締造一個嶄新的帝國。

  父皇沒有實現的夢想,或許我能做到,趙煦默默地在心頭想著。

  “幾路人馬已出,勢必驚擾了西賊,今次再出,西賊會否有所提防。需不需要鄜延路再出兵馬?”趙煦對於軍事不甚了解,開口問曾布。

  曾布最擔心的便是呂惠卿獲得戰功從而回京,曾布一再打壓呂惠卿,其一便是因其背叛過王安石。其二就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呂惠卿也算是執掌政事堂多年,門生遍地,若是呂惠卿獲戰功返朝,必然首先衝擊到他的位置,而深受趙煦信任的章惇,則足以保身,他曾布就不然了。

  “臣以為不用。其一,章楶想必已經做好了完備的戰略部署,若是加上鄜延一路,則勢必要打亂原來的布置。其二,鄜延路出兵,則還需籌備相應的物資戰備,耗時想必不短。”曾布道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對於軍事策略,趙煦也只有聽曾布所言,點點頭罷了。想問的已然問完,趙煦正準備讓曾布退下,忽然看到曾布一縷冒出官帽的白髮,心中頓時才發現這殿中的文武,不僅曾布,還有章惇、蔡卞、許將等人都似乎是父皇為自己留下來的,此際已經垂垂老矣,趙煦心頭不禁唏噓,遙想當年王安石四十六歲入朝輔佐先皇,能臣少主,意氣風發,銳意改革,那是多麼令人嚮往和艷羨的一幕。

  “曾卿,王邵牧現今如何了?”念道王安石,趙煦忽然想起了一個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