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梁太后得不到你的死訊,就不敢妄動你的兄弟,那麼他在白馬強鎮軍司就能繼續壯大自己的實力。我想,這也是他正在做的吧?”王詡明白,既然仁多楚清會聯絡上仁多保忠來營救自己,逃往阻卜人的地盤,想必兄弟二人早就做好了一些非常的打算,既然仁多家族心中依舊有了一顆幼苗,王詡要做的就是澆上一壺水,讓它生長發芽,逐漸壯大,進而成為參天之木。

  “你…這是在威脅我?!”仁多楚清怒視王詡,他明白王詡話中的意思,只要王詡把自己和前來營救的阻卜人交給梁太后,那麼梁太后就有了名正言順徹底剷除仁多家族的藉口了。

  “不是威脅,而是讓你聽清楚你內心真實的聲音。”王詡說著站起身來,走到了大帳邊上,看著閃爍的星辰,對仁多楚清說,亦似乎對自己說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部分人能清楚地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並遵從它。一些人成為了瘋子,而另一些則成為了傳奇。”

  王詡說完默默地轉過身來,對著仁多楚清,“我尚且有可退之路,而仁多御史你呢?”

  瘋子…傳奇…仁多楚清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但是這句話恰巧地嵌入了他的內心,“王簽判開口吧。”

  “我要知道關於西夏的一切,越多越詳細越好。”

  王詡隨後便從仁多楚清的口中得知了西夏諸多詳盡而探子尚未打探到的方面。

  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夏的情況

  西夏境內北有陰山與狼山,西有賀蘭山,西南有祁連山,東南有六盤山,黃河自西南向東北流,直貫其中,首都興慶府(今銀川市)更是依山帶河,形勢雄固,至於靠近宋朝邊境的橫山延袤千里,其城壘皆控險,足以守御宋朝攻擊。不僅如此,西夏境內的河西走廊和黃河河套的一些地區,如甘州(今甘肅張掖)、涼州(今甘肅武威)以及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州(今寧夏寧武西南)等地,宜農宜牧,水利素稱發達。為西夏的糧倉和良馬的產地,是西夏賴以立國重要經濟區域之一。

  而王詡剛剛奪取的川耳金部便是西夏在青唐布置的一顆重要棋子,是其扼守河西走廊的鷹犬。

  除了地理地勢,更讓王詡感到不可思議的便是,西夏的統治者對教育的重視。李元昊時創建蕃學,而今時在位的李乾順創建“國學”(漢學),培養了一大批維護統治的人才。

  由於西夏乃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組成不僅有主要的党項羌人,還有漢人、吐蕃人、回紇人、韃靼等,所以西夏統治者為了穩定國家,對外採取戰爭外交兩手策略,依附遼國,進攻大宋。時戰時和,反覆無常。對內則是王詡萬萬沒想到的也是仁多家族等保守貴族極力反對的積極推行儒家學說的漢化政策。

  李元昊立國之初,便深受大宋影響,模仿宋朝官制設二十四司、制定文武兩班。皇帝之下設有中書管理行政,樞密管理軍事,三司(戶部、度支、鹽鐵)管理財政。御史台管理監察彈劾。開封府(借用宋首都開封地方政府之名,實指管理西夏首都興慶府衙門)。翊衛司(相當於宋朝的殿前司)管宿衛、戍守及侍衛扈從,官計司管官吏人事調動和補闕。受納司管倉儲保管和收支。農田司管農田水利和糧食平糶事務。群牧司管馬匹飼養、繁殖和交換等。飛龍院管御馬供養等。磨勘司管官吏考察和升降。文思院管供御儀物及服飾製造。蕃學與漢學是党項貴族子弟及漢官子弟學習文化的教育機關。其任務是為西夏國家培養急需的人材。

  中央官職,自中書令、樞密使、御史中丞、侍中、太尉以下,都可由党項人和漢人擔任。在中央機構的官職,除了有如上述的漢官名稱。還有党項語名稱。

  如寧令、謨寧令、丁盧等等。

  李元昊又將地方機構分為州、縣兩級。州設刺史通判,縣設縣令等官。

  同時還參照吐蕃官制設制監軍司,並結合本國國情設立官職;採用一套官職,蕃、漢兩種官稱;中央機構中元昊任命了十二人,仍以漢人為主其中漢占其七,蕃占其五;但唯有一點不讓漢人沾邊的便是從中央到地方凡主兵馬者均為党項人。西夏統治者自李元昊起就認識到軍事的重要性,把軍隊當做他們的命根子。

  王詡聽著。了解到了西夏雖效仿大宋設立官職制度,但是有些地方還是很不一樣,比如中書令在宋朝很少授予,形同虛設,只是贈予,並無實權。而西夏的中書令卻有實實在在的權力。但權力位於宰相之下。而被王詡欣賞的改變則是宋朝實行官、職、差遣的分離,西夏則完全摒棄了這種混亂的制度。但是宋朝官員享有優厚的俸祿,西夏雖有俸祿,但並不優厚。

  仁多楚清所說的,讓王詡最感興趣,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西夏的兵制和現如今的軍隊大致的部屬情況。

  西夏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裡,實行帶有氏族血緣色彩的部落兵制。這是一種徵兵制。這種兵制的特點是以部落為單位,一個部落就是一支武裝力量。徵兵時以帳(一家為一帳。相當於一戶)為單位派征。大體上男年滿十五歲叫做成丁。要服兵役。每兩丁征取一人為“正軍”,每四丁中抽兩人隨軍服雜役。叫做“負擔”,一個負擔叫做“一抄”。每個正軍需用二個“負擔”。由“正軍”與“負擔”共同組成的“抄”,是軍事組織的最小單位。所征之兵由各部落首領管帶,各將部落之兵,謂之一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