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郭景修哈哈一笑,繼續解釋道,“以戰陣殺敵,猶如兩人相搏,五指頭握拳,若是散兵殺入,就猶如以指頭相互戳人,這樣造成的打擊和傷害遠不如拳頭厲害。還有,若兩方混雜,不依戰陣,就像是將米和沙礫混在一起,想必無人能從米粒中篩選出沙礫,或是從沙礫中篩選出米粒,進而無功,退而無能。更談不上擊鼓前進,鳴金守兵,尤其是在撤退之時,己方的兵已經和地方相混,左右中軍不分,想要收攏殘部再戰,就如同痴人說夢,天方夜譚了。”

  說起軍事,郭景修亦是滔滔不絕,指著塵土飛揚的操練場道,“邵牧你看,若是咱們和西賊接手,那場面比現在更甚十倍不止,你莫看我們在高台之上看得清楚,若是我們也是兵丁中的一員,不依戰陣,恐怕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楚,更談不上殺敵了。”

  經過郭景修如是一說,王詡忽然想到了前世的考試上來,坐在監考台上,底下學生的什麼動靜都一清二楚,而作為學生坐在下面,卻只能知道周圍的情況。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王詡不禁感嘆出了聲,看來古人在戰場上監控和情報不發達的情況下能發明出戰陣來,也算是很了不起的了。

  “那騎兵又是如何?”王詡忽然想起了騎兵,騎兵機動能力強,比起步兵靈活多變,而起騎在馬上,視野也更為開闊。

  “也都大同小異,亦是需要講求戰陣的,騎兵最重要的便是衝擊能力,若是不能形成有規模的戰陣,騎兵的衝擊力就會大打折扣。”郭景修說著,忽然眉頭一皺道,“不知邵牧可只西賊的鐵鷂子。”

  “鐵鷂子?還望伯永兄詳細說來。”王詡從來沒聽過什麼鐵鷂子,只是依稀記得岳飛是怎麼破金國的鐵浮屠的,心頭暗忖,不知這鐵鷂子是何模樣。

  “鐵鷂子乃是當年國賊李元昊所創立,創時只有三千人,分為十隊,每隊均有一個隊長,一妹勒、二浪訛遇移、三細賞者埋、四理奴、五雜熟屈則鳩、六隈才浪羅、七細母屈勿、八李訛移岩名,九細母嵬名、十沒羅埋布。十人俱是驍勇悍將。”郭景修的言語中也不禁透露著對敵人的敬意,“現如今的鐵鷂子足有萬人,他們行軍人馬皆披重甲,坎斫不入,人馬以鉤索絞聯。即便騎兵身死。但依舊不墜馬下,鐵馬仍舊能繼續衝鋒。鐵鷂子一出,沖亂步兵陣型之後,尾隨而來的便是西夏步兵,衝進步兵陣營中,便是一陣絞殺,人畜不留。”

  王詡聽得認真。沒想到西夏人竟然弄出了這麼厲害的騎兵,人馬都披重甲,就像一個移動的堡壘,對步兵而言無異於噩夢,不過還好西夏人沒弄出鐵浮屠,而且即便沒有足夠的騎兵。岳王爺也留下了對付這些重騎兵的辦法。

  王詡已經有了注意,不過還缺少一個地方,用實戰驗證一下岳飛的戰法。

  郭景修不知道王詡心中所想,繼續自顧自地說道,“鐵鷂子的選拔方式基本是世襲,爹的盔甲傳給兒子,兒子的盔甲傳給孫子,祖祖輩輩的流傳。造就了流淌在血液里的武勇。雖是敵我不容。但是亦是不得不讓人心生敬畏。”

  王詡心中已經有了整治西夏騎兵的辦法,除了要驗證方法可不可行。還要知道更多關於鐵鷂子的事,“伯永兄,鐵鷂子打仗,是何種陣型?”

  “鐵鷂子作戰多用魚鱗陣。”郭景修說到此處,不禁笑道,“當然不是咱們所謂的魚鱗陣,其實說得好聽,他們的陣法叫做魚鱗陣,說得不好聽,基本上就是群狼戰術。簡單點來說,就是一個個小隊聚攏,然後朝著咱們的防禦陣型全部衝過來。”

  郭景修的話對王詡來說倒是個好消息,若是西夏人有很高的戰術素養,講求嚴苛的陣型,那麼岳飛那辦法還真不好使,不過王詡也同時納悶,問道,“為何戰陣到了西夏人那裡,就不倫不類了?”

  “這其中還另有原因,一則是西人蠻夷,基本上沒什麼戰陣的概念,從咱們這兒偷學的,倒還畫虎不成反類犬了。二是和西夏乃是部落組成的聯合,雖也有賊酋李氏稱孤道寡,但西賊並非是一致對外,各個部落都要為自己的利益考量。所以一上了戰場,當然是以各個部落為戰,不能團結成為整體。”

  看來北宋還真是吃了沒有馬的虧,否則怎會和外強中乾的西夏僵持了這麼多年,王詡想著又道,“咱們大宋可有能克制鐵鷂子的辦法?”

  郭景修臉上一僵,哀聲嘆氣道,“實沒有辦法。咱們大宋缺馬,沒有像樣的騎兵。即便是有,也不一定能拼得過沙場歷練多年的鐵鷂子,何況沒有。所以,這麼多年,才不得不和容西夏人不斷騷擾侵略,而始終不能平定。”

  王詡聽完,看著操場上操練得風生水起的折家軍,心中竟有些隱隱的悲涼。

  “咱們大宋的軍隊以步兵為主,簡單點來說,就是步人甲配合弓弩手的方式。”郭景修進一步道,“所謂步人甲就是邵牧你看到的穿在折家軍身上的護甲,臨戰之時,步兵手持長矛厚盾,身著步人甲,掩護弓弩手在身後,對西賊作戰。”

  “能對鐵鷂子起多大作用。”雖然郭景修已經說了宋軍拿鐵鷂子毫無辦法,不過王詡心頭還是抱著些許的希望,畢竟岳飛的戰法還沒得到實驗驗證其可行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