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在王詡正要追問時,雅麗梅朵卻不是時候闖進了前廳。

  王詡見到雅麗梅朵一愣,趕緊扶著冉兒起身,整理了衣衫,似乎自己做了什麼不知禮數的事。

  “王公子,不好意思,沒經過婆子的通報就進來了。”雅麗梅朵熟門熟路地闖進來,嘴上雖說著道歉的話,但神色卻依舊孤傲如故。

  “雅麗族長請坐。”王詡請雅麗梅朵坐下,隨即吩咐婆子去倒茶,冉兒趁著空隙來到雅麗梅朵身邊,兩人親親熱熱地談笑著,倒像是知心的姐妹,把王詡涼在一邊。

  “咳咳咳,不知雅麗族長到訪,有何貴幹?”王詡忍不住出聲打斷二人的談話,對雅麗梅朵保持著生硬的客套。

  “聽說王公子要去渭州了?”雅麗梅朵一翻腿,將一隻修長的腿搭在了另一隻上,冷峻得有些傲艷的臉揚起看著王詡。

  一對上雅麗梅朵稜角分明的臉,王詡就本能地想遠離,這樣傲寒逼人的女子,猶如長在懸崖峭壁上的花朵,沒有多少人想去搏命採摘。

  “應該就是這兩日吧。”王詡客氣地回答道。

  “不介意我和王公子同行吧?”雅麗梅朵直言不諱,她自從那夜下定決心要靠近王詡,做回一個正常的女人之後,就已經安排好了一系列的計劃,打算進入王詡的生活。

  “官人和我當然不會介意,高興還來不及呢。”冉兒急忙搶答道。

  王詡心中叫苦,他可不願意一路上對著一個冰塊,但又不好直言拒絕,於是抬出了扎木吉,“蟲草先生應該也要一同去渭州,不知蟲草先生的安排如何,是否會要雅麗族長同行?”

  雅麗梅朵鳳眼微眯,眼角透出風情,看著王詡說出的話卻是很不中聽,“長老要留在秦州處理醫館剩餘的事宜,還需得過兩日。莫非王公子覺得雅麗礙著公子了,不願意和雅麗同行?”

  王詡還真想說是,但是禮節這東西很是虛偽,但卻又必要,“自然不是。”

  “王公子要言必由衷哦,雅麗可是很直率的人,不懂也不會你們宋人的那一套,王公子既然說出了口,雅麗就當真了哦。”雅麗梅朵淺淺一笑,難得地露出了一瞬間的女人風情。

  王詡被雅麗梅朵暗諷了一句,還吃了個啞巴虧,幾乎快要內傷了,他實在希望這個女人離他越遠越好。

  不過現實卻是和他的想法背道而馳,雅麗梅朵一直陪著冉兒聊天,似乎絲毫沒有要離開的意思,一直到用過晚膳,才和冉兒依依惜別離開了小院。

  第一百七十四章 雅麗梅朵

  王詡在前廳剛用完早飯,郭景修就找上了門,二人一同又去弔唁了游師雄,才準備著離開秦州。

  游師雄的喪失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了,他們也該去渭州赴任了,所以郭景修前來告知王詡,今天就要前往渭州。並且問及了那日王詡為何匆匆離開,王詡找個了藉口敷衍過去,便叫醒了冉兒,著匡尚找來了馬車,收拾好細軟,裝上馬車。當然王詡也沒有忘了雅麗梅朵,雖然他很是不喜歡雅麗梅朵,但是答應過的事,還是要做到的。

  王詡和郭景修並排騎著馬,匡尚駕著車,載著雅麗梅朵和冉兒,一行人朝著秦州南城門而去。

  由於游師雄剛死,所以,秦州官員在這個時候也很少來往,王詡和郭景修走得也算是清淨。

  王詡和郭景修順著涇河河谷一路向西北而去,這一路走來,王詡不但領略了西北雄奇嶙峋的山色風光,更是看到了沿著河谷而設立的大大小小無數個堡寨。

  王詡對堡寨作為崗哨,聚居點,糧食中轉站等等的功能都有了些了解,他也實在很欣賞和佩服想出這個辦法的人,北宋不同於西夏,打仗尤其是大規模的戰爭,所耗費的錢財、民夫、軍力都是十分巨大,加之無戰之時,都需要供養大量的軍人,所以戰爭對北宋來說,開支甚巨。而西夏則是入則為民出則為兵,每一個牧民甚至是農民都是一個身強力壯的戰士,所以戰爭成本較之北宋朝要小得多,而且坐擁豐美的水草牧場,在騎兵方面就很占優勢。

  基於對戰爭成本的考量,北宋掌權者才開始制定了這種堡寨蠶食,步步為營的方針策略。

  “慶曆新政、元豐改制,費兩代先帝之儲集。尤不能平定西賊。而國民亦為之連受侵擾,怨聲載道。不平西夏,則需養兵千萬,平定西夏,則一時耗費更甚。所以,才有了這遍地的堡寨,實屬無奈。”郭景修緩緩地騎著馬。看著沿途後退的堡寨,唏噓不已。

  王詡沒想到作為古人的郭景修也能對戰爭有這番清醒的認識,其實在前世,王詡還一度認為,古代的戰爭就是將勇兵猛,或是騎在高頭大馬上指揮若定。或是坐於中軍帳里決勝千里。打的是將兵,是謀略,是勇武,而現在,王詡卻不完全這樣的認為。

  的確,將兵、謀略、勇武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於北宋這種農耕文明的王朝,還需要考慮到戰爭的成本。不僅只是錢糧人才、武備和兵將的精神也是成本中重要的一點。

  “那依伯永之間。西夏之事,當做何解?”王詡想聽聽郭景修的想法。郭景修能有這番見地,大出他的意料,作一個指揮顯然是屈才了,他考慮著,也許將來郭景修能在疆場擔當得更多。

  “積蓄五年,修養五年,累十年之功,一舉蕩平西賊,收復故土。戰後再以五年修生養息,方能延續我大宋鼎盛之勢。”郭景修說著,忽然激起了自己的豪情,“秦皇漢武,歷來被史家推崇備至,但伯永卻不以為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