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扎木吉對於家園的思念讓王詡也為之動容,不過王詡忽然想起另一個層面的事,“邵牧還有一事相請。”

  “王官人請講。”扎木吉料想王詡應該是想要這酒的作法。

  “邵牧想在邊境開設醫館,一則是希望能救治邊境的普通百姓,二來更希望能夠為戰爭中受傷的人提供救助。所以…邵牧希望先生能幫邵牧這個忙。”王詡想起了離開杭州之時委託李老開設的醫館,想來醫館開設在邊境戰區,應該更加有助益。

  “王官人是想讓老朽授業解惑?”

  “邵牧正是此意。”

  “醫之道可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學得精細的,若是不精,則治人之術就可能變成害人之術了。”說起了本質工作,扎木吉神色肅然。

  “邵牧亦知其中的艱難和所耗費的時日,但是萬事都需得一個開頭,今人不能享,也能造福後世。”西北邊事不是一年兩年能了的,極有可能是三五十年,現代的一個醫學生一般培養五年,在如今北宋醫學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只針對戰事的創傷進行治療研究應該不會費時五年。

  “醫者仁術,王官人有仁心,老朽亦是有的。不過,誰願來行此道?”扎木吉再將人手問題拋給了王詡。

  這一點王詡有了琢磨,“重賞之下,必然有人願意。再說,如今戰事連連,將士受傷之後自然是不能再上戰場了,朝廷的供養於他們應該是不夠的,而且這對朝廷來說也是一個負擔。所以,這些人若是有一技之長,學得杏林醫術,不僅能為朝廷減輕負擔,減少傷亡,也能讓朝廷重視他們,提高給予他們的供養。”

  “王官人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老朽又豈有不答應之理。”

  王詡再次拱手謝過,在馬車廂里,王詡完成了去西北之前的初步規劃,不同於經濟發達的江南和汴京,王詡要在西北做的事,一切都圍繞著征服西夏,平定西北進行著。

  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到秦州

  路上的風景隨著馬車的行徑而開始變得荒涼,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這些塞外風光逐漸地出現在了王詡的視野里。

  除了荒無人煙的寂寥,更有一份別樣的天地蒼茫的雄渾,秦州城就這樣傲立在塞外,出現在了王詡的眼裡。

  邊關的大州府,城牆絲毫不輸汴京,除了沒有富麗堂皇的奢華感,那一份雄厚和堅挺卻是別樣地讓人心安。

  王詡還未進秦州城,他被任命為渭州簽判的事,已經通過急腳遞傳到了秦州,然後再由秦州經由急腳遞去了渭州。

  所謂急腳遞乃是宋朝的一種郵遞方式之一,還有兩種是步遞和馬遞。步遞用於一般文書的傳遞,是接力步行傳遞。這種傳遞同時承擔著繁重的官物運輸的任務,速度是較慢的。馬遞用於傳送緊急文書,一般不傳送官物,速度較快。但因負擔這種傳送任務的馬匹大部分都是軍隊挑選剩下的老弱病馬,所以也不能用最快的速度承擔最緊急文書的傳遞。因此,在緊急情況下,從北宋開始,又出現了一種叫做“急腳遞”的新的傳送文書的形式。急腳遞的傳遞形式大約是從北宋真宗時候開始的。最早,是用於邊事上是邊境上的一種快速傳信形式,一直沿用至紹聖年,能日行四百里,亦是能在戰場上發揮不小的作用。

  王詡的任命已經通過急腳遞由樞密院早就到達了秦州,由此也可見曾布對於王詡的栽培和重視。

  邊城不同於京城,處處都有守城的士兵把守,王詡的馬車被守城的一個獨眼士兵攔了下來,士兵打量了一番匡尚,“你們是從哪來的,有路引嗎?”

  匡尚隨即遞上了官府發的路引。獨眼撇了一眼。嘴角掛起一抹邪笑道,“京城來的,知不知道秦州剛施行了一個新規矩啊?”

  “望這位差哥言明。”匡尚跟著馬華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知道這士兵是要敲詐外地人。

  獨眼對身旁的另外三人吩咐了一聲,三人隨即將匡尚和其他路人隔開。

  “一人入城錢一貫,一車入城錢十貫,你自個兒算算該給多少。莫要爺親自檢查,看了女眷也不好。”獨眼直接開口要錢,隨即又補了一句,“要給銅錢。”

  匡尚身上也沒帶這麼多錢,只得回到馬車廂內告訴了王詡。

  王詡聽完後,不禁為邊關軍人的紀律和素質擔憂。在杭州時他就領教過北宋官兵的孱弱戰鬥力,甚至不如常年待在酒坊場釀酒的僱工。

  下了馬車,王詡看了一眼獨眼,只見其軍容不整,渾身灰塵,武器也是扔在了一邊的拒馬上,不過渾身上下卻是肌肉遒勁,看樣子有一把子的力氣。

  看來西軍不缺乏戰鬥力。不過這戰鬥力卻是顯然用錯了地方。折騰起百姓來了,王詡思忖著還是花錢消災。待到了任上,再慢慢解決軍紀軍容的問題,畢竟秦州也不是自己的任職地,而且有些東西並非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王詡將銅錢拿了出來,遞給了獨眼,獨眼接過錢串,掂量了掂量,隨即又在王詡渾身上下打理一遍,“這串錢可不是一千文足啊,莫不是糊弄軍爺我?”

  王詡眼神中閃過一絲厲色,壓抑住怒氣,畢竟初來咋到,前路還未可知,“這串錢確實一千文足,若是你不信,大可以自己數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