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站在殿上的王詡心頭卻沒有那麼多的算盤,沉聲道,“當以延續荊公之法為先。陛下,變則通達,由秦之商鞅至北魏孝文,無不說明此理。再觀今日之事,朝廷財賦充盈,西夏賊寇喪膽,皆歸功於此。”

  垂拱殿上的滿朝文武俱都是變法忠實的簇擁,王詡自然不會觸霉頭,說變法的弊端。

  趙煦滿意地點點頭,對父皇意志的繼承也是他的一貫想法,“王卿所言正合朕意。至於邊事。王卿有何見解?”

  王詡早早地做好了功課,就等著趙煦發問,這些天他對西北邊事有了些了解,不過多涉及於後勤經濟方面,而且他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所以王詡取長避短道,“微臣以為。對西賊用兵須得步步為營,逐漸蠶食,最終迫其歸順。而要做到此,須得有力的後勤補給和保障。”

  作為樞密使,曾布當然是對邊事了如指掌,他站在隊列里。露出賞識的笑容,他沒想到短短的幾天,王詡對西北的邊事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而這種戰術策略恰是西北諸將提倡的。若是此刻他能答話,他定要站出來好好地贊同一番自己的“門生”。

  懷有此種想法不止曾布一人,蔡京亦是在心中頗感欣慰,為自己引納這個後生感到十足的高興。

  其實王詡此言目的有二,其一是想讓朝廷重視後勤補給。雖然他現在已經著手開始進行糧食運輸的組織和建設。但是比起他自己的力量,朝廷的肯定和行動畢竟要有力得多。至於說其二,就要看趙煦上不上這個套了。

  “王卿一語中的,想來昔年若非是後勤保障不力,五路伐夏之功怎會功虧一簣,父皇也不會因此幽疾而終,更不會有元佑臣僚亂政了。”趙煦的語氣中盡透著惋惜和感慨。

  “曾愛卿,如今的西北糧草補給有哪些手段?”趙煦忽然開口問到了曾布。

  曾布持笏出列道,“回稟陛下,有屯田、引兵就糧、入中和糴三種。熙河、涇原兩路條件較好,屯田發展迅速,主要依靠的就是屯田,兼有引兵就糧,若是遇上不順之年,也須得入中和糴。而麟府、環慶和鄜延三路則是引兵就糧和入中和糴兩相結合為主,屯田為輔。”

  趙煦點點頭,對於神宗皇帝留下的老臣曾布,他亦是信任有加,“曾愛卿執掌樞密院朕甚為寬心。”

  曾布滿心喜悅地退了回去。

  王詡見趙煦似乎要結束這個話題,心裡糾結再三,決定主動開口,“陛下,臣對入中和糴一事,有些看法。”

  王詡言語一出,引得眾朝臣驚愕不已,他們是在驚訝於原本進退有當的王詡做出了這等不知禮數的愣頭青做的事。尤其是蔡京和曾布二人,更是詫異,心中立刻盤算著該怎麼為王詡兜回來。

  趙煦一揚眉,笑道,“王卿不妨直言,朕想聽王卿的見解。”

  已經邁出了半個步子想要斥責王詡無禮的御史周秩聽趙煦一說,又將腿收了回去。

  “回陛下,屯田和引兵就糧兩事,微臣實不知,所以不敢妄言。但入中和糴一事,臣卻有些話要說。”王詡抬頭看看趙煦的表情,見其斂色傾聽,繼續道,“臣祖籍兩浙杭州,於入中和糴之事多有耳聞。以臣愚見,之所以入中和糴常年虛估,造成朝廷財政巨額支出,同時又不能滿足西北邊境所需,實乃商人游散,無所約束,逐利而為所至。”

  “王卿有何良策?”入中虛估困擾著朝廷已經不是一年半載的事了,趙煦也是為此頭疼過,如今聽到王詡提出,想必其應該有所對策,是故心中急切。

  “陛下,微臣以為,既然入中和糴於商人而言獲利豐厚,那麼朝廷應選擇有實力和有保障的一家或是幾家豪商巨賈來承擔入中和糴之事,這樣既能做到糧草補給有所保障,朝廷還能與其簽訂契約,不受過高虛估所害。”這邊是王詡這番陛辭的重中之重,他的這番計劃是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有商賈願意承擔比之前要低的入中和糴收益,朝廷之所以受縛於商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西夏和遼國的威脅,所以不得不一再地向商人們妥協,一再地拉高入中和糴的價格,吸引商人們運輸糧草到汴京或是西北。

  王詡暗忖,也算是宋廷仁慈而且目光長遠,願意和商人們談,願意以錢吸引商賈們去做這些事,若是放在蒙元,這事根本就不是個事,直接奴役就完了。也正是宋廷這種做法,促進了天南地北的商賈往來,促進了貨物的互通和經濟的發展。

  “曾愛卿以為王卿所言如何?”趙煦想了想,他生於皇家長於皇家哪懂得了商賈之事,所以再一次地將問題拋給了曾布。

  曾布心頭嘆氣,覺著王詡的提議好是好,若是此法可行,朝廷早就推行下去了,天下有哪個豪商巨賈願意降低利潤向朝廷妥協,仁宗天聖年間曾經企圖變革入中和糴之法的三司使李咨兩度被貶,最後死於蠻荒之地,便是前車之鑑,商人們巨大的能量曾布是領教過的,他覺得王詡的這一步棋是為了邀功,走得太過急躁,他很是擔心,“回稟陛下,王簽判所言有理,但施行起來恐有些難度。”曾布謹慎地選取著言辭,不能一下將王詡否定,讓趙煦在心裡留下王詡急躁冒進的不良印象。

  趙煦還未開口,章惇此刻卻忽然持笏出列道,“陛下,臣以為,王簽判所言能否施行還得著戶部和司農寺評議之後再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