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年男人臉色閃過千萬神色,他也想到了王詡可能知道他的來歷,但是沒想到他居然能和大理的使節聯繫上了,但是他知曉的事情究竟到了什麼程度,他又是什麼身份?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蒼芒的腦海里,讓他猶疑不定。

  王詡所知道的也就不過如此而已,不過現在他要做出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和蒼芒耗耐心。

  兩人僵持著。誰也不率先開口。過了不知多久,王詡決定再冒險激他一激,“既然蒼芒兄不相信我,我也無話可說。時候不早了,我與大理使節還有生意要談,就不打擾蒼芒兄休息了。”說完,王詡起身作勢要走。

  蒼芒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做出了決定,伸手阻攔道,“非是我信不過王官人,只是此事非是我蒼芒一人的生死。”

  難道有政治目的!王詡忽然警醒過來,也就就坡下驢,坐了下來。“蒼芒兄不妨直言,王某雖不是權貴,但是也還是有些許的能力,說不定能夠幫到蒼芒兄。”說完,王詡又補上了至關重要的一句,“多我一個王詡的相助,總比蒼芒兄在懷遠驛空守要強得多吧。”

  “這…”蒼芒猶疑的眼神看著王詡,蒼厚的臉頰抽了抽。似覺得王詡說得有些理。他來到京城這麼久,不僅目的沒有達到。而且險些送了性命,若是此人要對自己下手,又怎會救自己。不過就算是如此,但他的心中仍舊有自己的盤算,他蒼芒非是初出茅廬的雛兒,更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輕信於人的孩童,“好吧,王官人,在下就直說了。在下乃是大理諸部之一芒布部的族人。這次喬裝打扮來到汴京,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監視大理使節的動向,阻止他們向宋朝討要冊封。二是,看能不能得到宋朝權貴的幫助。”

  蒼芒並未盡說實話,至少他沒有告訴王詡他來到汴京的城的幾個月里處處碰壁,不僅是權貴不予理睬,就連想要退一步達成的生意買賣都沒有商人理睬。他在不清楚王詡目的的前提下不能盡透底牌,不能讓王詡知道自己已經無路可走了。

  王詡聽得有些懵,他不清楚大理國的歷史,更搞不清楚大理國內部紛繁複雜的部落有什麼聯繫,遂問出了口。

  “王官人,大理國和宋朝久未聯繫,所以王官人你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事。”說著,蒼芒就將大理的建國歷史以及現在的狀況說了出來。

  原來,大理建國之君名叫段思平,起初段思平只是小府副將,後因戰功,成為通海節度使。南詔尊聖二年(即是929年),楊干貞奪趙善政之位,建大義寧,改元興聖。其弟弟楊詔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懼下,楊干貞急欲追殺段思平。在被楊干貞追殺期間,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啟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會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關係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軍師董迦羅前來加以保護。南詔興聖元年(930年),楊干貞的位置被其弟楊詔所篡,楊詔得位後,改元大明。段思平向東方的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會於石城,以董迦羅為軍師,討伐楊干貞,所向皆克,遂進攻大理。

  就在段思平進攻大理之時,還有一段離奇的傳說,時楊詔等陳兵據橋,段軍不能通過。當晚段思平在睡夢中得到三個夢境:“人無首;玉瓶無耳;鏡破”,感到大惑不解,其軍師董迦羅指段思平的夢境乃天大吉兆,因為“君乃丈夫,去首為天;玉瓶去耳為王;鏡破則無對者”,因而軍心大振。是日,段軍找到一名浣紗婦女,指引段軍適合大軍渡河的地點,曰:“人從我江尾,馬從三沙矣,爾國名大理。”

  段思平大軍按照浣紗婦女的指引,渡河成功,楊詔兵敗自殺,楊干貞知道兵敗消息後棄城而逃,為段思平軍所擒,大義寧滅亡。大明七年(937年),段思平即位,建號大理,建元文德,仍都大理。

  這就是如今北宋朝大理國的由來,不過前事已經做古,如今大理國又有了新的變化。

  “原本大理國一派國泰民安的景象卻就在上治元年,也就是你們宋朝的紹聖元年有了變化。”說著,蒼芒的眼神透露出憎恨和凌厲,“宰相高升泰竊國自立,廢掉了大理王段正明,改國號為大中國。在此賊稱帝期間,荒淫無道,橫徵暴斂,諸多部族都起兵反抗他,但卻都被他鎮壓了下來。兩年後。此賊身死。迫於我們的壓力,讓其子高泰明將王位歸還段氏,也即是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但是,此後的幾年中,高氏依舊把持著朝著,稱中國公。還想派出使節要求宋朝的冊封,這樣他就能名正言順地繼續把持大理國的政權。作威作福,壓榨我們各個部族。”

  經過蒼芒的這一番解釋,王詡明白了過來,原來此時的大理國政局不穩,難怪其高氏急於求得宋朝的冊封,要的就是得到一個名正言順。

  蒼芒對大理當前形勢的介紹也算是對王詡的一番試探。來汴京城的幾個月里,他發現了宋人不論是官府還是商人以及百姓,都不關心大理的事。這讓他倍感失望,但眼前的這個名叫王詡的似乎對大理事務很是感興趣,而且通過王詡之前的話能夠分析出,他既然能夠與大理使節進行生意買賣,說明他至少過得了官府一關,還有就是有一定的實力。從汴京到大理。幾千公里的路程。豈是一般小商人能承受得了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