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子軒……”趙佶聽了王詡的最後一句話,就知道事情不妙,還沒來得及進去打圓場,趙瓔珞就嚶嚶地跑了出來。

  看著趙瓔珞顫抖的身影,趙佶料想王詡應該無甚大礙,也就追了出去。

  王詡看著布置得奢華的內室,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默默地閉上了眼睛。

  第一百四十一章 引導趙佶

  站在草木繁盛,鳥啼蟲鳴的花園裡,王詡深呼吸了一口氣,也覺得心中舒坦了許多,對身邊的趙佶問道,“子墨,這些天子軒怎麼樣了?”

  趙佶面有難色,不過也不想讓王詡過度擔心,敷衍道,“子軒她從小就是這樣,不過幾天就好了。”

  王詡知道事情自然是沒有那麼簡單,情竇初開的少女感情受傷是很難癒合的,只是他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去安慰。

  王詡伸出手,摘下一節菟絲子,問道,“子墨,你說我是不是像這藤蔓植物一般,只為自己,太過自私了?”

  若是放在其他人身上,趙佶當然會毫不猶豫地偏袒趙瓔珞,但是放在王詡身上卻就不一樣,至少天枰兩邊是平等的,而且那日他也是站在門外,聽完了他們的對話,他雖說只有十五歲,但是作為古人,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了。他認為王詡那天說的很是在理,皇室不能接受趙瓔珞當妾,六哥也不能接受,至於說無緣無故地貶自家心疼的妹子為庶人,且不說向太皇太后那一關能不能過,六哥第一個就不會接受。

  “哎”趙佶吃喝玩樂的心中第一次裝載了憂慮,“不怪師父,師父做得很對。要是師父陪著子軒鬧,說不定還會出什麼大事。要是我是六哥的……”趙佶趕緊打消了這個大逆不道的念頭,雖說他平日裡無拘無束地浪蕩,但是大宗正寺教的,他還是時時刻刻地銘記在心。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雖然給了自己一個藉口,把趙佶能不能稱帝這件事放在了一邊,而且接連地出趙瓔珞的糾纏。王詡還暫時忘了自己身邊人的身份。

  若是趙佶沒有因為自己的影響而按照歷史的進程登上皇位。那麼憑藉著自己對趙佶的影響力,將來的家國天下大事,豈不是…“子墨,我們進屋坐會。”

  “好。”趙佶扶著王詡邁過石徹的台階,走進了花園的歇廳。

  一進前廳,王詡就看見四個大字映入眼帘,掛在正牆之上。上書“因勢導利”四個大字。王詡一眼就認出了那是米芾的字跡。

  “這可是米元章的字?”王詡故意問道。

  趙佶扶著王詡坐下,才開口回答道,“師父果然集百家之所長,正是米芾米元章的字。”

  “幾百家之所長”幾個字王詡還真是當仁不讓,抄了那麼多,自然能分辨模仿得出。王詡甫一坐下。看到了米芾的四個字,心中頓時有了想法:因勢導利,不如就此將瘦金體傳授給趙佶,讓他自己磨礪,一來再一次地授惠於他,若他將來果真為帝王,自己能夠施展的空間就會十分地巨大,恐怕將會比宋神宗寵信王安石有過之而無不及。二來。則是王詡的一個膽大包天的想法——包攬軍政財。讓北宋的發展徹底地按照他設計的方向進行。然而要做到這一點,須得一個極度寵信他的皇帝。以及這個皇帝不干涉他所做的一切,所以王詡要將趙佶的興趣限制在自己可控的範圍之內,以後和蔡京的鬥爭,就會有很大的優勢。

  為了北宋的復興和延續,也許後世的史書上會多出另一個比蔡京還臭的權奸王詡吧,王詡心中暗忖。

  “子墨,你跟我學習書畫已有些時日,就趁著今日我便為你定下一套適合你的風格和路數的字體。”王詡正襟危坐地說道。

  趙佶沒有王詡想得那麼多,他以為殿試在即,王詡可能中了進士之後,便要被外放,所以現在趁著最後的關頭,再指點傳授他一二,同時,聽了那天王詡和趙瓔珞的對話,趙佶始終記得王詡說過的那句,在我心裡一直都把你和子墨當然親人,最親最親的人。

  趙佶走到王詡身前,恭恭敬敬地一鞠躬,然後擺好筆墨紙硯,用鎮紙將宣紙固定,這才把王詡請到畫案之前來。

  蘸墨、揮毫,印象中的挺拔秀麗、飄逸犀利的瘦金體鏗鏘有力地展現在宣紙之上,猶如金芒破浪,傲松迎雪。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趙佶在一旁將王詡寫的字念了出來,念完便知是《孟子》中的句子,“師父為何題孟子告齊宣王的句子。”

  “此句當何解?”王詡放下毛筆問道,他不僅要啟迪趙佶的帝王智慧,更要給他自己留一條後路。

  趙佶不知為何王詡忽然問及這些,他印象中王詡也是會對他說些關於人生和社稷的道理,但是從未像今天這般正式地引經據典地說教,他想來王詡應該是快要離開京城的緣故,“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馬,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仇人,不知子墨解得對不對。”

  “嗯,很對。”

  王詡剛一回答完,趙佶就問道,“師父為何留下這一句,在子墨看來,師父若入朝為官,當為我大宋之股肱,六哥定然會重用師父您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