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復族!”

  “復族?馬先生是說,他不僅想要回到故鄉,還想要開拓一片地給予他的族人?”王詡覺得回到故鄉倒是簡單,但是想要裂土分疆,實屬痴人說夢,無論是他族人曾經的土地在宋朝的控制下還是在西夏的控制下,兩國的統治者都是不可能歸還的。

  馬華進一步解釋道,“具體他所言,他的族人曾經生活在河湟地界,乃是依附於唃廝囉的眾多吐蕃部族之一,但是英宗治平二年,唃廝囉死後,他的三個兒子擁兵自立,相互攻伐,戰火不斷,很多部族不得不選擇其中之一為依附。而由於唃廝囉在位之時,奉行聯宋抗夏的政策,所以靠近我大宋的部族紛紛倒向了我大宋,但是宋夏戰爭一起,河湟地區又出於戰爭的前沿,這些小部族自然就成了戰爭的最先受害者。”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理人

  馬華知道夏淮去了西北邊境,但是不知道還為王詡擔負勘察地理的任務,他為王詡能擁有如此長遠的目光感到甚是欣慰,“如今河湟之地還處於吐蕃諸部的控制之下,大宋沒有能力收復,西賊也沒有能力做到。而蟲草先生當年所在的部族即是依附了我大宋的部族之一,所以……”馬華將後面的話留給了王詡。

  王詡細細想了想,猛然明白過來,即便是為蟲草先生的族人復族,甚至是為更多的吐蕃小部族復族,給他們一片豐饒的土地都是沒有問題的,只要他們能奉大宋的正朔,接受大宋的管理和教化。又有什麼不好的呢。只要他們捧起了書本。接受了儒家思想,學習漢語漢字,久而久之的同化之後,他們和宋人又有什麼差別,回想起千年之後的政府的民族政策,王詡似乎有了些感悟。

  “邵牧明白馬先生的意思,只是問題有二。”

  馬華好整以暇地坐直道。“公子請問。”

  “蟲草先生的族人尚在與否?”王詡在想,若是部族只有不足百人,那麼能利用的價值就相當小了,若是一個大部族,能夠依附北宋,並且獲得北宋的支持。獲得土地,那麼無論是作為前哨兵還是作為宣傳民族政策的榜樣,都是較小部族有更大的功效和影響。

  “馬某離開秦州之時,其部族足有三千餘人,很多青壯都成為了我大宋的蕃兵。想來現在在我朝的庇護之下,繁衍生息人口應該是有所增加了。”

  看來這部族也還算是個較為不錯的部族,王詡重重地嘆了口氣,看著門外欲來還去的春色。“西北邊境情況紛繁複雜。風雲多變,不知何時我王詡才能登上朝堂一展我心中之願。”

  “這個問題只能由公子自己回答。不過想來省試閱卷已經快要有結果了,以公子之才,定然能高中,即便不能留京為官,外放地方,不出年余,有一番作為也能很快入登入廟堂,一展心中之宏圖。”馬華對王詡的信心隨著王詡創造出的種種奇蹟倍增。

  而王詡自己也明白,此次科舉定然高中,他在進京的途中也同過陳卯等人了解到,進士科一途,乃是為官升遷最快的途徑。

  哎,資歷經歷都需慢慢磨礪,有些東西是急不來的,王詡安定下浮躁的心。

  一直坐在一旁莫不啃聲的匡尚聽完馬華和王詡二人的毫不避諱的對話,心裡的驚詫更勝一籌,他被馬華選中跟王詡之前,就從馬華那裡知道了王詡的大致經歷,以及他所擁有的堪稱富可敵國的財富,但是他卻沒想到王詡還有意於仕途,而且志不在小,二人所談論之事皆是關乎社稷興亡的天大事,如果不是之前對王詡的實力有所了解,匡尚一定認為二人是在痴人說夢,天方夜譚。

  本來,他從報社出來,馬華就許給他十倍月錢,如今他看到了王詡不可限量的未來,更加地篤定了跟定此人的信心。

  “匡尚,懷遠驛有什麼消息?”馬華這才記得著匡尚去打聽的事。

  匡尚從方才的震驚中回過神來,“據懷遠驛的驛丞說,他不認識受傷的那個番人,但是襲擊的兩人正是大理國的來使。”目的的使節為何在別國的土地上節外生枝,其中定有隱情。

  “你還打聽到了什麼。”王詡追問道。

  匡尚思忖片刻繼續道,“大理的使節此番前來還有想做生意的目的。”

  匡尚的這番話實屬一句廢話,來汴京成的外國使節,沒有一個不揣著貿易的目的來的,每次載著滿滿的進貢而來,又載著滿滿的貨物而去。

  “做生意……匡尚,你繼續去懷遠驛,打聽大理使節究竟想要買些什麼,另外,給驛丞使些錢財,對大理使節的生意,盡力接過來,我們來做。”王詡進一步吩咐道。

  “是,小的這就去。”匡尚起身正準備離開,馬華又告訴了他支取錢財的地方和方法,匡尚這才離開。

  “公子是想一石二鳥?”

  “此番馬先生卻是走了眼。”王詡笑著搖手指道,“一箭三雕,其一摸清刺殺番人的大理使節的底細,進而從番人嘴裡得到更多南疆的消息。其二不僅要承接和大理使節的貿易,更要承接和我大宋有往來的所有番邦使節的貿易,我們要的不僅是錢,還有消息,準確地說是關於這些番邦情報。其三京城十三行雖然我們已經得其二,但是畢竟所涉領域有限,能夠拓展開當然是最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