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京城貴公子不少,結識一個兩個不管於生意場上還是官場,都是有些好處的。不過……哪公子實在是太不通世故,居然讓我一個客人就帶了進來,也不怕我給他弄丟了。”馬華說起那公子不無感嘆。

  王詡也是笑笑,那任珞比起任吉來說確實要隨性了些,恐怕是年紀太小的緣故,“馬先生此來有何事?”

  “哦對了,多虧公子提醒。”馬華放下茶杯,“馬某在想,目前行商會還未完全掌握在我們手中的情況下,還是不要讓孔家和行商會整合。”

  王詡想了想,馬華說的也是很有道理的,行商會現在和未來都不確定,而且白天南老狐狸一隻,王詡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他們兩家算是汴河上的兩股最大的船運勢力了,若不能進行整合和調整,還像原來那樣相互爭鬥恐怕不妥……馬先生,你看這樣行不行,讓孔家徹底從汴河的河運中退出來。把孔家原有的運輸力量轉移向對西北邊境的運輸。”

  如今已經參加了科舉,走出了仕途的第一步,王詡心頭也已經開始為將來的一盤大棋布局了。西北和東北邊境無疑是這個棋盤上最重要的兩個地方,而運輸則是能否盤活這兩個地方的關鍵。

  “能是能,不過還需要做些準備。”馬華蹙眉思慮道。

  “需要什麼準備,馬先生不妨直言。”

  “我大宋朝運輸大多依賴河道。而自汴京去東西北。可藉助黃河以及支流,如果公子只是想將生意擴展到東西北的重要州郡,那自然不是難事。”馬華笑著看著王詡。

  王詡搖頭嘆氣道,“什麼事都瞞不過馬先生,在杭州如此,如今在汴京城亦是如此。的確,我要的不只是生意上能夠貫通整個大宋的南邊由東南自汴京。再從汴京去東西北。而是…將運輸線延伸到那些能讓大宋安寧的地方。”

  馬華懂得王詡的意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說不定提前規劃,將來還能成為王詡在仕途上的一個功績,“若是依公子所言,那麼單單依靠水路是不行的。除了需要完備的地理風貌。山川河流的圖繪外,還需要長於運輸的人。最重要還有工具。”

  “嗯”王詡頷首道,“圖繪一事,我已經著夏淮去了西北,此事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所以需要孔家把手騰出來,把人力和物力全部投入進去,借著送南運北的機會將圖繪完成。而長於運輸的人。對孔家來說應該不是難題。至於說工具……工學院目前情況如何?”

  王詡現在才深刻地體會到。工學院是有多麼的重要,工學院的幾個分院不僅能提高生產力。改進生產工具,集中地進行有爆發式的科研,還能批量地生產出統一規格的產品。

  “京城的工學院目前有有一千多人,目前也只是初步分為三個分院,主要是承接木器石器和鐵器的製作,比起江南的工學院可能還遠遠比不上。就拿農具改良這一項來說,進展都很是緩慢。而如今江南改進的農具想必已經在整個東南推廣開了吧。”

  王詡點點頭,權作回答,這也是他從裴健的來信中知道的,改進的農具可能不需多少時日就能在全國推廣,這對於農業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京城的工學院不依江南的模式,必須另闢蹊徑。”

  “另闢蹊徑?”馬華不解道。

  “對,除開支應日常用度的承接買賣,其他的所有資源和力量全部投入到冶鐵和煉丹上來。”

  對於王詡的驚人之語,馬華愣了愣,“冶鐵馬某尚能理解,但是煉丹……”

  看著馬華無力又無解的表情王詡笑道,“掛羊頭賣狗肉!”

  王詡進一步解釋道,“冶鐵乃是在朝廷允許的範圍,而火藥的研究則一定要小心翼翼。”

  馬華這才明白過來,一臉釋惑地笑著點頭。

  “冶煉出來的鐵加工成各種器具賣掉,我所需要的是,冶煉鐵的工藝的進步,而不是單純的鐵的產量和所加工出來的鐵器賺的錢。”王詡的心中一直記掛著火器,如今江南工學院沒有進展,那麼他就打算把火器的製作進行分拆,讓京城的工學院進行材料和火藥的研究,讓江南的工學院進行設計的研究,這樣一來江南工學院的壓力就要小不少,而且也能掩人耳目,“對於改進冶鐵工藝的學生或是匠人,每人獎勵一百貫錢。不僅是要通過改進工藝讓產量加大,還要讓鐵的質量加強。至於說煉丹嘛……等幾日我陪冉兒去道觀燒香,請一個煉丹的道人去工學院,多施些錢財,讓他傳授煉丹之術,再讓工學院的學生和匠人借著煉丹的名義對火藥進行研究提純,同樣獲得進步的學生或是工匠每人獎勵一百貫錢,同時不受次數限制。”對於火槍的射程王詡始終耿耿於懷,哪怕射程是能提高一步或是半步那都是好的。

  馬華把王詡的話一一地記在心頭,這些具體的問題還要他去處理,“公子,對於冶鐵馬某有些拙見。”

  “馬先生有何高見?”

  “馬某曾經去過大理國,見識過大理國的刀,馬某以為大理國的刀乃是馬某平生所見最為堅韌鋒利,若是工學院遲遲沒有進展,不妨去四方館走上一遭,或許有些收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