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天,王詡正在院子裡修剪枝條,陳卯就走了進來。

  “邵牧兄,有人送來了一封請柬。”陳卯鼻子凍得通紅,看來還是不大適應北方的生活。

  王詡接過打開一看,卻是何昌言等人請他赴宴的請柬,“歸安,叫上存良和白石一同去。”

  陳卯揉揉鼻子,咳嗽了兩聲,“我恐怕去不了,白石現在痴迷上了勾欄戲劇,天天往那跑,估計他也是不會去了。至於存良…”

  “朱勔怎麼了?”王詡急切地追問道。

  “他一早就被彭逢邀走了。”陳卯在禮部省試的那天亦是把彭逢譏諷王詡的話聽得一清二楚,他不知道為何朱勔會和彭逢攪合在一起。

  “他們倆來往有多久了?”王詡清楚來自成都府路的彭逢亦是和他一樣,沒通過鄉試和州試,通過地方大員的推薦,直接參加的省試,應該是有些門路。

  “算了,不用太過在意,放了榜之後,他估計就會回江南。既然你和白石都不去,那我就只有自己一人前往了。”王詡收好了請柬。

  陳卯點點頭,他和朱勔算是同窗,知道朱勔的學問有多少,王詡的話雖然是暗含朱勔會落榜的意思,但是這的確也是事實了。

  半柱香的功夫,王詡就到了四海樓。剛一下馬車,王詡抬頭一望匾額,身旁一人冒冒失失地撞上了王詡。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那人接連道了歉,捂著胳膊就走了,似乎被撞的人是他。

  王詡搖搖頭,也不計較,隨即便進了四海樓。

  “忠孺兄,各位仁兄久候了。”王詡剛一上了二樓。就拱手朝著等著他的四人寒暄道。

  何昌言起身還禮。將王詡迎入了座位。

  “我與邵牧兄算是久識了…”

  何昌言還沒說完,就被李元膺促狹打斷道,“忠孺兄不實誠,明明都是那日國子監門口相識的,為何你要說是久識。”

  “文河兄且聽我說完,我與邵牧相識還有段故事。”

  “莫不是杜撰?”

  “當然不是。”接著何昌言就將孔家結親一事說了出來。

  一眾人等聽完,紛紛道出自己的觀點看法。或是義憤填膺。或是影射朝政,或是悲天憫人,不一而足。

  王詡靜靜地聽著他們說,從中倒是看出了這幾人的不同的性格特地,李元膺言辭犀利,事事求真較理。胡安國滿腹才學。看重民生,注重修身養性,受二程影響較大。方天若主張一切以務實為基礎,強調所有事物都應有價值才有存在。而何昌言受新黨影響較重,時常提及變革,不滿社會現狀。

  他們四人當中,方天若和何昌言的思想更契合王詡的學術,因而非常推崇王詡的學說。時常附和王詡的觀點。

  “你們瞧。那是誰。”方天若支支下巴,示意眾人看去。

  “怎麼哪都有他。”李元膺看了遠處的章持一眼。不屑地扭開頭去。

  王詡隱隱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章持上次在相國寺羞辱他不成,絕不會如此善罷甘休。

  “章成文品行不端,上次竊題未中,今次再來,恐怕也是白忙活一趟。心若不正,如何能做成好文章。”胡安國搖頭嘆氣,依舊是按照修身養性的一套評判他人。

  看來蘇軾漏題的事是路人皆知了,章惇也算是善於權謀,只奈何虎父養了犬子了。王詡心裡暗想,卻並不接話。

  王詡一邊喝著茶,一邊聽四人高談闊論,忽然鄰桌的一人讓他覺得似乎在哪見過……報社!

  王詡心中咯噔一聲,這個收集消息的記者來這兒幹什麼,報社事宜都是馬華在處理,所以他只是去過一次,這些個記者編輯也不認識他。

  要出事!心頭剛一蹦出三個字。忽然一陣蹭蹭蹭的上樓聲,攪亂一眾客人冬日品茶的閒適。

  “就是他!就是那個人!”一個穿著樸實,面相悲戚的人從幾個官差中走了出來,指著王詡大聲道。

  王詡莫名其妙地看著指責自己的人,似乎這人是在哪見過。

  “你確定是他?”幾個官差中,一個領頭的人慢慢悠悠地走了出來,斜睨了一眼王詡,問來人道。

  “沒錯,就是他,就是他剛才在樓下撞了我一下,我祖傳的玉佩就不見了!”

  王詡一愕,迅速地回過神來,厲眼看向了不遠處的章持,只見其端著茶杯遙敬一杯,面上的得色溢於言表。

  “呼啦”一聲,周圍事先被章持通知來的記者紛紛圍了過來。

  “這不是寫《孟子集注》的王邵牧嗎?怎麼會做這等下作之事?”

  “聽說王詡對金石古玩特別愛好,所以……”

  “他還參加了進士科,這不是對朝廷的侮辱嗎?”

  記者們七嘴八舌開始議論起來,直接就坐實了王詡的偷竊行為,而官差在一旁冷冷地看著,也不阻撓這些記者說話。

  “啪!”李元膺拍案而起,“什麼是言而有據!什麼是秉實而論!你們是哪些報社的記者?你們的報社就教你們胡言亂語嗎?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人說邵牧偷了東西,你們就蜂擁而上,誰給你們的錢,誰讓你們早就在此等著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