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入京的商貨還是行商會負責嗎?”王詡接著又問道。

  夏淮愣愣地搖了搖頭,“不是不是,是十三行孔家。他們都事先商定好了,井水不犯河水,各有各的經營範圍。”

  王詡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將手揣入了暖和的懷中。

  聽到車夫說汴京城快到了,王詡就執意下了馬車,他要親眼看看著雄踞黃河之畔,躍然畫卷之上的皇朝帝都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王詡拉著冉兒,和學生們一起。朝著城門而去。離著城門越近,周圍來往的行人和馬車就越多,除了貨商們,最多的還是來趕赴科舉的各地舉,離著省試只有月余,舉子們大都提前來到了京城。

  穿梭在行人中,王詡終於體會到摩肩接踵這個成語的意思了。他緊緊地拉著冉兒,恐怕一鬆手冉兒便會被人群淹沒。

  看來無論什麼時代,首都都是人人嚮往的擁擠之地。王詡暗嘆著,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城門下,雄渾壯麗的城郭就以一種不可抗拒的高傲姿態破開人群闖進了王詡的眼睛。

  王詡看著高聳的城郭。心中很是嘆訝,他前世並未來過開封。寬大的護城河邊上,一排光禿禿的柳樹整齊地排列著,如同衛士一般拱衛著汴梁城。

  “詡哥,你看那城牆,有五十里長,五丈寬吶。”夏淮顯然不是第一次來汴京城,但是其興奮程度比起王詡這個初訪者來說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詡順著看去。遠遠的青黑色牆體蜿蜒曲折。猶如一條巨蟒盤窩在不遠處。

  這裡就是七朝古都——汴京城。

  眼前的汴梁城雖說沒有江南城鎮的溫婉細膩,但勝在雄偉高闊。一行人走著,夏淮有些賣弄地問著周圍的一群學子,“這城壕內側,城牆根下,有一圈五尺高的矮牆,你們可知著牆的作用?”

  一群學生紛紛搖頭,竟都沒了平日裡談論經史子集的傲氣。

  “嘿嘿,這攔在城牆前的圍牆被稱為羊馬牆。羊馬牆與城牆之間空間裡,擠著無數的羊、馬還有豬這些等著宰割的畜生,這是羊馬牆這個名兒的由來。這些牲畜都是從距離京城附近一兩百里的州縣的商人們趕來買賣的。羊馬牆便是當做販賣畜生的市場。”夏淮得意地賣弄完,唬得一眾學生頻頻點頭。

  走到城門之前,王詡抬頭一望,“順天之門”四個大字便引入了眼帘,飛檐斗拱,金碧輝煌的三重城樓壓在門頭,給人以繁瑣的重疊厚重之感,卻並沒有多大的肅殺之氣。

  “現在論到我來考你了。”陳卯豈是服氣他人之人,被一個白丁夏淮討了嘴上便宜,此刻抓住機會就一定是要搬回來的。

  夏淮不屑地一笑,“考吧,考吧。”他心中尚未把這些個從未來過京城的學生放在眼裡,讀書他們行,但是說起奇聞異事,他有十足的把握。

  “這順天之門,為何要加上個‘之’字,而不直接叫順天門?”這回輪著陳卯得意了。

  王詡也是奇怪,這麼個無含義的助詞,有什麼用。

  這個問題夏淮還真不知道,只得紅著臉搖了搖頭,表示認輸。

  “當年取這名的時候,太祖就問趙普趙相公,為什麼不直截了當地稱為順天門。趙普回答說是‘助語爾’,太祖便嘲笑說,‘之乎者也,助得甚事?’,這邊是順天之門的由來,著汴梁城很多門都是這樣。”

  “什麼之乎者也,搞不明白,簡單的事弄複雜,全是你們這幫讀書人鬧的。”夏淮有些不服氣的嘀咕,引來了一眾人的鬨笑。

  入得內城來,人煙更加稠密,冰封的汴河上車馬雲集,首尾相接,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下,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走過木橋,屋宇鱗次櫛比,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俱全。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應有盡有。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賈,看街景的士紳,騎馬的官吏,叫賣的小販,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問路的外鄉遊客,聽說書的街巷小兒,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

  一行人在內城城東第二甜水巷安頓了下來,這裡是馬華為王詡事先安排好的住處,三進的院落,環境極為清幽,十分適合讀書備考,王詡刻意囑咐了學生們以備考為重,不要到處閒晃,考完有的是時間。

  其實,王詡知道自己在士林的名頭有多大,一旦被文人士子知道自己進京赴試,這院子還不被踏破門檻。再者,王詡也不想在科舉之前過多結交權貴文士,免得落個挾名以邀官的罵名。還有便是,這批學生里陳卯、冉清流包括朱勔都是受他學術影響的人,所以他對這些人寄予了很大希望,若是他們將來入朝為官,將會成為自己的一大助力。

  由於在陳留之時,王詡要趕著給學生們添置衣物。所以,很多事情還沒有來的及問馬華。

  在院落里,馬華的房間內,馬華將與蔡京結交的事以及蔡京的為人皆都告訴了王詡。雖然值此科舉臨近,作為翰林學士承旨的蔡京不便與舉子們來往,但是從蔡京和馬華的言談以及對字畫的喜愛來看,他要靠攏蔡京應該不是難事,何況其中還有馬華牽線搭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