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頁
希爾伯特用顫抖的雙手取出錢包。他一五一十地將錢數畢,懷著明顯的憎惡把錢交給警察。
阿訇用微弱的嗓音向大家發表一個聲明。他的話在人群中很快傳開,觀眾們對於破壞他們的晨間娛樂更怒不可遏。
“快帶她走,”警官說,“我們無法保護你,人群已義憤填膺。”
希爾伯特點點頭。他握住傑漢的細手腕,使勁地拉著她在人群中突圍。她用阿拉伯語問他,可是他無法回答。當他在虎視眈眈的人群中奮力奪路時,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挨了不少石塊。
希爾伯特在想他到底幹了什麼,他和這個姑娘能否活著脫離這一清真寺的大院。出於他對年青女人的嗜好——在哥廷根大家都是跟他這麼開玩笑的——那是他的全部動機嗎?是他無意識地決定拯救她並將她帶回德國?抑或是別的更值得頌揚的事跡?他自己覺得很震驚:當他在使自己和這位姑娘免遭凶神惡煞般的人群怒揍時,他只想到他可能將會如何對妻子卡思還有克拉欽——他的情婦——解釋這一姑娘。
1957年,傑漢·法提瑪·阿蘇菲已五十八歲,住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一個偶然的機會,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到此安度晚年,在他1955年去世前,他們倆在他的屋子裡度過許多愉快的下午。開始,傑漢想和愛因斯坦討論量子物理學;她甚至給他講‘了漢森伯格作出的有關愛因斯坦反對上帝與宇宙玩擲骰子遊戲的答案。愛因斯坦對此興趣不大,從那時起,他們的話題僅限於德國民族社會主義者出現前的那些更美好的日子,對那段日子的回憶更令人留戀。
今天下午,傑漢坐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大廳里,聽一個年青人宣讀一篇優秀的論文,那是他的博士論文。他的名字叫休·埃弗雷特,他說的是,量子世界的全部似是而非現象均可有一個解釋,這是一種既簡單而又奇特的看待這些現象的方法。他的新概念包括了哥本哈根闡釋,或許會使那些思路不那麼開闊的科學家們可能會提出的種種反駁意見無立足之地。首先他說明,量子力學可以作出預測,倘用實驗數據加以檢測,這些預測完全正確。量子力學必須連貫、有根有據,那已不再有任何懷疑。麻煩的是,量子理論正開始朝枯燥乏味的替代方向發展。
埃弗雷特的理論是所有替代的折衷。它去掉了施勞丁格的貓咪佯謬,根據他的理論,盒子裡的貓僅是量子波的作用而已,既不死也不活,直至觀察家去看貓究竟屬於何種狀態時為止。埃弗雷特顯示,貓並不僅僅是怪異的波作用而異。埃弗雷特說,不管選擇這個或那個替代物,波的作用不會“崩潰”。他說,觀察的過程挑選一種現實,但是另一現實同樣存在,就像我們的世界那樣“現實”。粒子不會盲目地選擇運行路線——在供每個選定物獨立存在、新近衍生出來的世界中,它們在任何一條線路上運行。當然,在粒子層面方面,這意味著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數量巨大的分支。
傑漢知道,對這一幾乎是先驗的思想大多數物理學家只會持冷冰冰的態度。可是她卻別有理由急於接納這一觀點。這說明了她的幻象。她窺見了那個對她來說將是“現實的”特定分支,還有那些對另外一些她來說是“現實的”分支,另外一些她都是她自身的複印,生活在無數平行的世界中。現在,她一邊在聽埃弗雷特的宣讀,一邊微微含笑。她聽到聽眾中另一個身穿恤衫的年青人說,“威格納:你能請你的朋友餵養我的貓咪嗎?謝謝,施勞丁格。”她覺得那真有趣。
埃弗雷特讀完論文,傑漢感到挺舒暢;那不是她感受到的平靜,那更像一個人在醞釀已久的答辯完了之後渾身輕鬆的感覺。傑漢回想起自從布德揚小巷那天黎明至今所經歷的曲折和插曲。她又笑了,笑得開心,她深深地吸口氣,又吐將出來。她已幹了多少事,又有多少事發生在她的身上!那都是些既久長又怪異的生活。唯一尚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她還得用目前非物質的資源設計和構建多少個無法計數的未來?當她坐在那兒時——在某些世界中——傑漢知道種種未來不會受她左右,它們在不斷地綿延,無須她本人同意。她不在乎明天何時來到,她在乎的是到來的將是何等模樣的明天。
傑漢全都見到了,然而她依然什麼也不懂。她想:“中國人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種目光何等短淺!應該說千次千里的每次之行始於足下。要麼每步都不跨。”
別人全離開演講廳時她依舊在椅子上坐著。繼而緩慢地起立,背和膝部都有點兒痛,她邁了一步。她想像無數個傑漢的映像都在和她同時邁步,還有無數個沒有。在所有超越時間的世界中,這是跨入將來的又一步。
終於,對此已毫無疑問:天亮了。傑漢用手指觸摸父親的短刀,一陣興奮。她的頭腦中閃爍著奇特的話語。
“漢森不確知不確知伯格原理,”她喃喃自語,已經在向巷口匆匆走去。
她毫無懼意。
(王志章 譯)
第4卷 完
阿訇用微弱的嗓音向大家發表一個聲明。他的話在人群中很快傳開,觀眾們對於破壞他們的晨間娛樂更怒不可遏。
“快帶她走,”警官說,“我們無法保護你,人群已義憤填膺。”
希爾伯特點點頭。他握住傑漢的細手腕,使勁地拉著她在人群中突圍。她用阿拉伯語問他,可是他無法回答。當他在虎視眈眈的人群中奮力奪路時,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挨了不少石塊。
希爾伯特在想他到底幹了什麼,他和這個姑娘能否活著脫離這一清真寺的大院。出於他對年青女人的嗜好——在哥廷根大家都是跟他這麼開玩笑的——那是他的全部動機嗎?是他無意識地決定拯救她並將她帶回德國?抑或是別的更值得頌揚的事跡?他自己覺得很震驚:當他在使自己和這位姑娘免遭凶神惡煞般的人群怒揍時,他只想到他可能將會如何對妻子卡思還有克拉欽——他的情婦——解釋這一姑娘。
1957年,傑漢·法提瑪·阿蘇菲已五十八歲,住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一個偶然的機會,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到此安度晚年,在他1955年去世前,他們倆在他的屋子裡度過許多愉快的下午。開始,傑漢想和愛因斯坦討論量子物理學;她甚至給他講‘了漢森伯格作出的有關愛因斯坦反對上帝與宇宙玩擲骰子遊戲的答案。愛因斯坦對此興趣不大,從那時起,他們的話題僅限於德國民族社會主義者出現前的那些更美好的日子,對那段日子的回憶更令人留戀。
今天下午,傑漢坐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大廳里,聽一個年青人宣讀一篇優秀的論文,那是他的博士論文。他的名字叫休·埃弗雷特,他說的是,量子世界的全部似是而非現象均可有一個解釋,這是一種既簡單而又奇特的看待這些現象的方法。他的新概念包括了哥本哈根闡釋,或許會使那些思路不那麼開闊的科學家們可能會提出的種種反駁意見無立足之地。首先他說明,量子力學可以作出預測,倘用實驗數據加以檢測,這些預測完全正確。量子力學必須連貫、有根有據,那已不再有任何懷疑。麻煩的是,量子理論正開始朝枯燥乏味的替代方向發展。
埃弗雷特的理論是所有替代的折衷。它去掉了施勞丁格的貓咪佯謬,根據他的理論,盒子裡的貓僅是量子波的作用而已,既不死也不活,直至觀察家去看貓究竟屬於何種狀態時為止。埃弗雷特顯示,貓並不僅僅是怪異的波作用而異。埃弗雷特說,不管選擇這個或那個替代物,波的作用不會“崩潰”。他說,觀察的過程挑選一種現實,但是另一現實同樣存在,就像我們的世界那樣“現實”。粒子不會盲目地選擇運行路線——在供每個選定物獨立存在、新近衍生出來的世界中,它們在任何一條線路上運行。當然,在粒子層面方面,這意味著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數量巨大的分支。
傑漢知道,對這一幾乎是先驗的思想大多數物理學家只會持冷冰冰的態度。可是她卻別有理由急於接納這一觀點。這說明了她的幻象。她窺見了那個對她來說將是“現實的”特定分支,還有那些對另外一些她來說是“現實的”分支,另外一些她都是她自身的複印,生活在無數平行的世界中。現在,她一邊在聽埃弗雷特的宣讀,一邊微微含笑。她聽到聽眾中另一個身穿恤衫的年青人說,“威格納:你能請你的朋友餵養我的貓咪嗎?謝謝,施勞丁格。”她覺得那真有趣。
埃弗雷特讀完論文,傑漢感到挺舒暢;那不是她感受到的平靜,那更像一個人在醞釀已久的答辯完了之後渾身輕鬆的感覺。傑漢回想起自從布德揚小巷那天黎明至今所經歷的曲折和插曲。她又笑了,笑得開心,她深深地吸口氣,又吐將出來。她已幹了多少事,又有多少事發生在她的身上!那都是些既久長又怪異的生活。唯一尚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她還得用目前非物質的資源設計和構建多少個無法計數的未來?當她坐在那兒時——在某些世界中——傑漢知道種種未來不會受她左右,它們在不斷地綿延,無須她本人同意。她不在乎明天何時來到,她在乎的是到來的將是何等模樣的明天。
傑漢全都見到了,然而她依然什麼也不懂。她想:“中國人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種目光何等短淺!應該說千次千里的每次之行始於足下。要麼每步都不跨。”
別人全離開演講廳時她依舊在椅子上坐著。繼而緩慢地起立,背和膝部都有點兒痛,她邁了一步。她想像無數個傑漢的映像都在和她同時邁步,還有無數個沒有。在所有超越時間的世界中,這是跨入將來的又一步。
終於,對此已毫無疑問:天亮了。傑漢用手指觸摸父親的短刀,一陣興奮。她的頭腦中閃爍著奇特的話語。
“漢森不確知不確知伯格原理,”她喃喃自語,已經在向巷口匆匆走去。
她毫無懼意。
(王志章 譯)
第4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