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001年12月7日,美國第54屆總統喬治·沃克·布希,與25名60年前珍珠港事件的見證人以及上千名水兵,登上停泊在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港口的“企業號”航空母艦,以紀念珍珠港事件60周年。在前往參加紀念儀式之前,布希在白宮簽署了一項公告,宣布將星期五(12月7日)定為“國家珍珠港紀念日”。他要求在這個神聖莊嚴的日子,所有的聯邦辦公室降半旗,以表達對珍珠港事件受害者的哀悼。

  這個儀式僅僅過去三年之後的2004年12月8日,日本產經新聞社轉發了日本駐華盛頓記者近藤豐和的專稿,謂:與去年一樣,今年布希總統在紀念珍珠港事件的文稿中也刪除了“日本”二字。不僅如此,今年還刪除了“不經宣戰”的字眼。文章將此歸結為“日本在伊拉克等問題上所做出的貢獻”和美國“對兩國同盟關係的重視”云云。

  對美國人這一新的做法和暗號,絕大多數日本新聞界保持了沉默,只有《朝日新聞》一家特立獨行地站出來,在社論中提到了珍珠港事件,並以《今天是什麼日子》的醒目標題,提醒日本人民這個日子與往日的不同。同時指出:歲月是會淡化人們的記憶的,但有些記憶是不能淡化的。各國國情不同,記憶點也有所不同。彼此應該了解對方的記憶,這樣才能加深信賴關係云云。

  隨著世界政治格局的翻雲覆雨,美國人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可能在不久的未來,就會把珍珠港事件從記憶里抹去,建立一個“大太平洋共榮圈”,藉以稱霸海空陸地。但中華民族決不會忘掉這場由日本人發動,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罪惡戰爭,當然還有戰爭中在美國人手中弄得下落不明的“北京人”。正如20世紀50年代由周恩來總理審定,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對外發表談話所說:“‘北京人’化石是在美國人手上搞得下落不明的,只有美國人才能說清什麼時候丟的,怎麼丟的,丟在了什麼地方。”

  尾 聲 歸來兮,“北京人”(4)

  因而,要搜尋“北京人”的真正下落,最應該站出來並承擔相關責任的,當然是美國人和日本人。

  然而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人們看到的,除了“在紀念珍珠港事件的文稿中也刪除了‘日本’二字”和“不經宣戰”的美國政府,連同一個對侵華戰爭死不認帳、死不謝罪的日本政府內閣,沒有看到這兩個政府或那一個美國人站出來,以真正負責任的態度表示過懺悔之意,更沒有站出來說明是在“什麼時候丟的,怎麼丟的,丟在了什麼地方。”

  或許正如英國數學家、哲學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Bertrand Russell)在20世紀初葉於北京大學演講時所言:“中國人必須明白,中國人的利益和世界上強國的利益極少一致,如果有一致的地方,那是偶然的巧合。中國人必須自己團結起來奮鬥,才有出路"(《TheProblemofChina》,1993)。儘管美國與日本在“北京人”失蹤事件上的態度令人憤慨、鬱悶加失望,但可以相信的是,世界一切有文化良知的進步人類對“北京人”的搜尋不會停止,人們對它的熱情也不會消減。或許,正如楊鍾健所說:在全世界正義的科學工作者的關心與支持下,總有一天會弄個水落石出,物歸原主的。

  ——歸來兮,“北京人”!

  (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