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頁
於是在斷交之後,1917年3月9號,美國擼起袖子下場了。
去年競選連任時嚷嚷著要讓美國遠離戰爭的威爾遜,如今卻成為了戰爭的推動著,他在各種場合的宣講和在國會的工作,都讓美國政府最終下定了決心!
對於約翰來說,這當然是天大的好事兒。
作為美國最大的資本家,約翰和其他財團的利益是一致的。他要保證自己的貸款安全無憂,還想繼續和協約國的生意做下去。要知道,越是到戰爭得後期,協約國對外部資源的需求量就越大,這是約翰絕對不允許錯過的。
而且……
既然決定了要參戰,美國自然就是要擴軍,要大肆購買武器,而在1917年的時候,有哪個武器製造公司能比亨特拉爾武器製造公司的機槍大炮更優秀?有哪個公司的火藥能比亨特拉爾化工更強大?有哪個公司能生產出戰鬥機、轟炸機和坦克?還有哪個公司能造出和德國人、英國人一樣強悍的超級戰列艦?
想都不要想,只有亨特拉爾!
未來短短兩年時間內,美國陸軍人數從十幾萬人增長到將近兩百萬人,這是何等龐大的一筆生意?要知道除了飛機、坦克、重機槍和子彈之外,英法很少從亨特拉爾財團採購武器,但是美軍沒有辦法,除非他們願意使用次一級的產品,否則武器裝備幾乎是被亨特拉爾財團包圓了的!
更何況除了常規武器,還有飛機、坦克和大炮!
財大氣粗的美國人既然決定參戰,就絕對不會吝嗇於金錢,他們很快就向亨特拉爾飛機製造公司提交了三千架各型飛機的訂單,還有第一批兩千輛坦克和一千五百門火炮。當然,數量龐大無匹的輕重機槍和步槍,已經海量的子彈、軍服、帳篷等各類型用品,一下子讓亨特拉爾財團吃的撐到了。
幸運的是,這些訂單並不是要馬上完成的。
徵召士兵並培訓他們,需要大量的時間,美國軍隊出征最早也要年底或明年年初,亨特拉爾財團強悍的生產力量足以生產這些武器和物資。因此在悍然拒絕了其他財團試圖分一杯羹的要求之後,各大公司火力全開,開始拼命了……
第七章 血戰
1917年4月初,第一批中國勞工抵達了倫敦。
總數高達五萬人的中國勞工抵達之後,大量的英國華人被政府僱傭,擔任翻譯工作。這些勞工立刻被分配到了倫敦郊外數十個軍工廠之中。在英國人的調配之下,他們開始負擔一些技術要求不高,但是需要耗費大量人力、體力的工作。當然也有少部分稍稍有些文化的年輕人,經過篩選後開始跟著英國工人們進行學習——英國對於數量技術工人的渴望,可是比苦力們更加迫切。
異國他鄉的打工生涯,艱難的開始了。
中國政府組織這些勞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願意跋山涉水去打工的人數並不多。好在英國政府除了包吃包住之外,還開出了每個月一英鎊的薪水,差不多十塊大洋!
這個數字,對中國年輕人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別看現在亨特拉爾財團的工人們日薪漲到了四五美元,也就是一英鎊,一個月能拿二十多英鎊,但是那是世界強國美國,而且還是亨特拉爾財團的正式員工。要知道清華的外教1918年曾在北京城裡做的調查顯示,市郊一家五口最低生活水平的話,一年也不過一百大洋而已。而到了1929年的時候,有人調查了上海幾百戶工人家庭,男工一個月的薪水也才22大洋左右。
包吃包住一個月還能淨落十塊大洋,對於1917年的中國來說絕對算得上不錯了。
此外,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報名參加,中國政府宣布所有的薪水都歸勞工們自己,政府分文不取,這讓報名的人數驟然暴增!短短一個月時間,光是北方地區就組織了超過三十萬年輕人,而亨特拉爾財團也組織了上千名熟練工人和教師,開始對他們進行簡單的培訓。
於是到了1917年8月,抵達英國的勞工數量超過了五十萬人!
和一百年後那些背井離鄉的農民工們一樣,中國人對於更好生活的追求是距離無法阻擋的。而且當他們發現,英國政府給那些學會了技術的中國人開出了兩英鎊甚至三英榜的報酬之後,年輕的勞工們掀起了學習的高潮。不需要政府去推動,也無需講什麼大道理,金錢的刺激讓他們不顧工作的辛勞,用僅有的休息時間拼命的學習著,掌握著20世紀初那並不算特別高深的技術知識……
……
1917年8月初,第一支中國軍隊抵達了法國。
這個時間點,是精密計算過的。
因為就在一個月以前,美國參戰的第一支部隊抵達了法國。美國人雖然土豪,人口也不少,但是因為天然的地理優勢,他們的陸軍實力一直都非常的弱小。威爾遜宣戰之前,美國陸軍只有寥寥十幾萬人,因此這支部隊的人數也很少。按照英法的意思,這支美國軍隊應該立刻走上前線的,但是帶隊的潘興明顯卻沒有這種想法,他堅持要先完成訓練再上戰場。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來了。
這支三萬人的部隊在法國完成了上戰場前的最後修整,期間接收了亨特拉爾財團早就運到的武器裝備,包括兩萬七千支步槍,二十萬枚手榴彈,四百萬發子彈,六十門火炮和無數的軍裝、軍靴、鐵鏟等用品。因為國內坦克駕駛員數量不足,他們並沒有配備。
去年競選連任時嚷嚷著要讓美國遠離戰爭的威爾遜,如今卻成為了戰爭的推動著,他在各種場合的宣講和在國會的工作,都讓美國政府最終下定了決心!
對於約翰來說,這當然是天大的好事兒。
作為美國最大的資本家,約翰和其他財團的利益是一致的。他要保證自己的貸款安全無憂,還想繼續和協約國的生意做下去。要知道,越是到戰爭得後期,協約國對外部資源的需求量就越大,這是約翰絕對不允許錯過的。
而且……
既然決定了要參戰,美國自然就是要擴軍,要大肆購買武器,而在1917年的時候,有哪個武器製造公司能比亨特拉爾武器製造公司的機槍大炮更優秀?有哪個公司的火藥能比亨特拉爾化工更強大?有哪個公司能生產出戰鬥機、轟炸機和坦克?還有哪個公司能造出和德國人、英國人一樣強悍的超級戰列艦?
想都不要想,只有亨特拉爾!
未來短短兩年時間內,美國陸軍人數從十幾萬人增長到將近兩百萬人,這是何等龐大的一筆生意?要知道除了飛機、坦克、重機槍和子彈之外,英法很少從亨特拉爾財團採購武器,但是美軍沒有辦法,除非他們願意使用次一級的產品,否則武器裝備幾乎是被亨特拉爾財團包圓了的!
更何況除了常規武器,還有飛機、坦克和大炮!
財大氣粗的美國人既然決定參戰,就絕對不會吝嗇於金錢,他們很快就向亨特拉爾飛機製造公司提交了三千架各型飛機的訂單,還有第一批兩千輛坦克和一千五百門火炮。當然,數量龐大無匹的輕重機槍和步槍,已經海量的子彈、軍服、帳篷等各類型用品,一下子讓亨特拉爾財團吃的撐到了。
幸運的是,這些訂單並不是要馬上完成的。
徵召士兵並培訓他們,需要大量的時間,美國軍隊出征最早也要年底或明年年初,亨特拉爾財團強悍的生產力量足以生產這些武器和物資。因此在悍然拒絕了其他財團試圖分一杯羹的要求之後,各大公司火力全開,開始拼命了……
第七章 血戰
1917年4月初,第一批中國勞工抵達了倫敦。
總數高達五萬人的中國勞工抵達之後,大量的英國華人被政府僱傭,擔任翻譯工作。這些勞工立刻被分配到了倫敦郊外數十個軍工廠之中。在英國人的調配之下,他們開始負擔一些技術要求不高,但是需要耗費大量人力、體力的工作。當然也有少部分稍稍有些文化的年輕人,經過篩選後開始跟著英國工人們進行學習——英國對於數量技術工人的渴望,可是比苦力們更加迫切。
異國他鄉的打工生涯,艱難的開始了。
中國政府組織這些勞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願意跋山涉水去打工的人數並不多。好在英國政府除了包吃包住之外,還開出了每個月一英鎊的薪水,差不多十塊大洋!
這個數字,對中國年輕人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別看現在亨特拉爾財團的工人們日薪漲到了四五美元,也就是一英鎊,一個月能拿二十多英鎊,但是那是世界強國美國,而且還是亨特拉爾財團的正式員工。要知道清華的外教1918年曾在北京城裡做的調查顯示,市郊一家五口最低生活水平的話,一年也不過一百大洋而已。而到了1929年的時候,有人調查了上海幾百戶工人家庭,男工一個月的薪水也才22大洋左右。
包吃包住一個月還能淨落十塊大洋,對於1917年的中國來說絕對算得上不錯了。
此外,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報名參加,中國政府宣布所有的薪水都歸勞工們自己,政府分文不取,這讓報名的人數驟然暴增!短短一個月時間,光是北方地區就組織了超過三十萬年輕人,而亨特拉爾財團也組織了上千名熟練工人和教師,開始對他們進行簡單的培訓。
於是到了1917年8月,抵達英國的勞工數量超過了五十萬人!
和一百年後那些背井離鄉的農民工們一樣,中國人對於更好生活的追求是距離無法阻擋的。而且當他們發現,英國政府給那些學會了技術的中國人開出了兩英鎊甚至三英榜的報酬之後,年輕的勞工們掀起了學習的高潮。不需要政府去推動,也無需講什麼大道理,金錢的刺激讓他們不顧工作的辛勞,用僅有的休息時間拼命的學習著,掌握著20世紀初那並不算特別高深的技術知識……
……
1917年8月初,第一支中國軍隊抵達了法國。
這個時間點,是精密計算過的。
因為就在一個月以前,美國參戰的第一支部隊抵達了法國。美國人雖然土豪,人口也不少,但是因為天然的地理優勢,他們的陸軍實力一直都非常的弱小。威爾遜宣戰之前,美國陸軍只有寥寥十幾萬人,因此這支部隊的人數也很少。按照英法的意思,這支美國軍隊應該立刻走上前線的,但是帶隊的潘興明顯卻沒有這種想法,他堅持要先完成訓練再上戰場。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來了。
這支三萬人的部隊在法國完成了上戰場前的最後修整,期間接收了亨特拉爾財團早就運到的武器裝備,包括兩萬七千支步槍,二十萬枚手榴彈,四百萬發子彈,六十門火炮和無數的軍裝、軍靴、鐵鏟等用品。因為國內坦克駕駛員數量不足,他們並沒有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