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當時的參謀們回憶說,十二月八日早晨,接到奇襲成功的報告後,山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在“長門號”作戰室里對幕僚講的第一句話就是:“最後通告該是在攻擊開始之前送到的吧。”可是,沒過多久,美國廣播說:“珍珠港遭到卑鄙的偷襲。”山本長官聽到廣播後說:“我想,在攻擊開始之前應該遞交了通告的,可是美國廣播拚命譴責,說是偷襲。這或許是敵人故意宣傳。總之,聯合艦隊在作戰指導上不是這樣做的,關於這一點,以後寫軍狀上奏時要講明,所以請你們做一番確切的調查。”在這以後,雖然知道了通告業已遞交美方這一事實,但弄不清遞交時間。參謀們說,這件事使山本長官總是感到不安,尤其美國廣播使他一直覺得不是滋味,難以解脫。
山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雖然強硬主張奇襲珍珠港,但他恐怕從未考慮過偷襲。聯合艦隊的首腦也沒有為此從作戰需要上議論過最後通告的事。聯合艦隊的作戰計劃是在攻擊珍珠港以前遞交通告這個前提下制定的。事先通告絕不是通知對方:“日本要攻擊珍珠港啦:”誰也不會做這樣的蠢事。日本能不能攻擊珍珠港,這要由對方判斷。判斷的結果,也可能使我方的奇襲企圖不能如願以償,這就需要日本兼而考慮實施強攻的問題。當然,認為奇襲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才有了攻擊珍珠港的設想。但是,山本長官總是做了隨時有可能轉入強攻的思想準備。在制定計劃時也是這樣安排的。
山本長官因被懷疑為偷襲而心緒黯然,這是可以理解的。唯獨可以告慰的是,他直到戰死還不知道通告送遲這個事實。
作戰應該象山本長官主張的那樣,堂堂正正地進行。當然,指導開戰時需要巧妙地運用政治和軍事策略,如果墮落為玩弄陰謀詭計而失信於世界,其結果便是自掘墳墓。這次作戰使我們痛切地認識到這一點。
以奇襲珍珠港開始的太平洋戰爭,是否世界歷史的必然,是否當時無論如何也不可避免的呢,研究和思考這個問題,不是寫作本書的目的。本書只詳細介紹珍珠港作戰的來龍去脈和當時的真情實況。別的問題,請讀者自己去思考和作出判斷。
再沒有比珍珠港作戰更能具體顯示戰爭正在轉向現代化了。日本的航空部隊瞬間就使那些以為是太平洋艦隊主力的戰列艦群,至少在半年之內不能動彈。然而,這是沒有用的。簡單地說,等於替美國處理了這些已經不中用的東西,反倒促使美國從中發現一個真理:把壞事變成了好事。
聰明的美國人立即轉入戰時軌道。建造中的戰列艦改成了航空母艦;汽車工廠改為生產飛機。對美國來說,這種以航空兵作戰為主的總體戰爭,是最方便不過的了。鄉村鐵工廠製造的農業機械,立即用來進行機場的機械化施工。這樣,美國只用了半年時間就東山再起了。
相反,日本卻由於滿足在珍珠港取得的超乎意料的戰果,而對於戰爭的進化,感覺遲鈍。這真是個莫大的諷刺。當它察覺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日本的國力已經沒有力量進行大變革,使戰爭轉入以航空兵作戰為主的總體戰方向了。
這的的確確是一齣喜劇。日本以航空兵作戰勝利開始了戰爭,又以航空兵作戰失敗而戰敗告終。這是具有諷刺意味的巧合,而珍珠港事件則成了決定如此命運的先導。
在擱筆結束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願進一言:良知即為良友!
一九四一年及珍珠港作戰大事記
八月二十五日 淵田海軍少佐接到調令。
九月下旬 源田海軍少佐拜訪淵田海軍少佐,說明奇襲珍珠港的設想。
二十五日 “瑞鶴號”航空母艦竣工。
十月上旬 開始特殊飛行訓練。
十五日 淵田海軍少佐晉升海軍中佐。
十六日 第三次近衛內閣總辭職。
十八日 東條內閣成立。
十一月三日 永野軍令部總長裁決攻擊珍珠港的作戰方案。
十一月五日 發布《大本營海軍部第一號命令》,開始作戰準備。來棲大使赴美。
十一日 於佐伯灣實施集團攻擊訓練。
十五日 航空母艦收回全部飛機,陸上基地由教練飛行隊進駐。
十七日 “赤城號”航空母艦從佐伯灣出發。
二十一日 “赤城號”航空母艦駛入單冠灣。發布《大本營海軍部第五號命令》。
二十二日 “加賀號”航空母艦駛入單冠灣。
二十三日 召開作戰聯席會議。舉行“壯行會。”
二十四日 淵田海軍中佐在“赤城號”上講解攻擊要領。
二十六日 機動部隊從單冠灣出發(六時)。
二十九日 日本政府決定開戰。
三十日 機動部隊第一次加油。
十二月一日 天皇在御前會議上決定開戰。
二日 機動部隊收到關於開戰的電報(五時三十分發)。
六日 第二補給隊給第二航空母艦戰隊和警戒部隊加油後寓開主力。
七日 第一補給隊給警戒部隊加油後離開主力。
機動部隊收到電報,升起了Z旗。機動部隊收到“伊—72號”潛艇發來電報:“拉哈納錨地無美國艦隊。”(十二時五十五分發)。八日零時 機動部隊駛至瓦胡島北東二百三十海裏海域。
山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雖然強硬主張奇襲珍珠港,但他恐怕從未考慮過偷襲。聯合艦隊的首腦也沒有為此從作戰需要上議論過最後通告的事。聯合艦隊的作戰計劃是在攻擊珍珠港以前遞交通告這個前提下制定的。事先通告絕不是通知對方:“日本要攻擊珍珠港啦:”誰也不會做這樣的蠢事。日本能不能攻擊珍珠港,這要由對方判斷。判斷的結果,也可能使我方的奇襲企圖不能如願以償,這就需要日本兼而考慮實施強攻的問題。當然,認為奇襲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才有了攻擊珍珠港的設想。但是,山本長官總是做了隨時有可能轉入強攻的思想準備。在制定計劃時也是這樣安排的。
山本長官因被懷疑為偷襲而心緒黯然,這是可以理解的。唯獨可以告慰的是,他直到戰死還不知道通告送遲這個事實。
作戰應該象山本長官主張的那樣,堂堂正正地進行。當然,指導開戰時需要巧妙地運用政治和軍事策略,如果墮落為玩弄陰謀詭計而失信於世界,其結果便是自掘墳墓。這次作戰使我們痛切地認識到這一點。
以奇襲珍珠港開始的太平洋戰爭,是否世界歷史的必然,是否當時無論如何也不可避免的呢,研究和思考這個問題,不是寫作本書的目的。本書只詳細介紹珍珠港作戰的來龍去脈和當時的真情實況。別的問題,請讀者自己去思考和作出判斷。
再沒有比珍珠港作戰更能具體顯示戰爭正在轉向現代化了。日本的航空部隊瞬間就使那些以為是太平洋艦隊主力的戰列艦群,至少在半年之內不能動彈。然而,這是沒有用的。簡單地說,等於替美國處理了這些已經不中用的東西,反倒促使美國從中發現一個真理:把壞事變成了好事。
聰明的美國人立即轉入戰時軌道。建造中的戰列艦改成了航空母艦;汽車工廠改為生產飛機。對美國來說,這種以航空兵作戰為主的總體戰爭,是最方便不過的了。鄉村鐵工廠製造的農業機械,立即用來進行機場的機械化施工。這樣,美國只用了半年時間就東山再起了。
相反,日本卻由於滿足在珍珠港取得的超乎意料的戰果,而對於戰爭的進化,感覺遲鈍。這真是個莫大的諷刺。當它察覺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日本的國力已經沒有力量進行大變革,使戰爭轉入以航空兵作戰為主的總體戰方向了。
這的的確確是一齣喜劇。日本以航空兵作戰勝利開始了戰爭,又以航空兵作戰失敗而戰敗告終。這是具有諷刺意味的巧合,而珍珠港事件則成了決定如此命運的先導。
在擱筆結束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願進一言:良知即為良友!
一九四一年及珍珠港作戰大事記
八月二十五日 淵田海軍少佐接到調令。
九月下旬 源田海軍少佐拜訪淵田海軍少佐,說明奇襲珍珠港的設想。
二十五日 “瑞鶴號”航空母艦竣工。
十月上旬 開始特殊飛行訓練。
十五日 淵田海軍少佐晉升海軍中佐。
十六日 第三次近衛內閣總辭職。
十八日 東條內閣成立。
十一月三日 永野軍令部總長裁決攻擊珍珠港的作戰方案。
十一月五日 發布《大本營海軍部第一號命令》,開始作戰準備。來棲大使赴美。
十一日 於佐伯灣實施集團攻擊訓練。
十五日 航空母艦收回全部飛機,陸上基地由教練飛行隊進駐。
十七日 “赤城號”航空母艦從佐伯灣出發。
二十一日 “赤城號”航空母艦駛入單冠灣。發布《大本營海軍部第五號命令》。
二十二日 “加賀號”航空母艦駛入單冠灣。
二十三日 召開作戰聯席會議。舉行“壯行會。”
二十四日 淵田海軍中佐在“赤城號”上講解攻擊要領。
二十六日 機動部隊從單冠灣出發(六時)。
二十九日 日本政府決定開戰。
三十日 機動部隊第一次加油。
十二月一日 天皇在御前會議上決定開戰。
二日 機動部隊收到關於開戰的電報(五時三十分發)。
六日 第二補給隊給第二航空母艦戰隊和警戒部隊加油後寓開主力。
七日 第一補給隊給警戒部隊加油後離開主力。
機動部隊收到電報,升起了Z旗。機動部隊收到“伊—72號”潛艇發來電報:“拉哈納錨地無美國艦隊。”(十二時五十五分發)。八日零時 機動部隊駛至瓦胡島北東二百三十海裏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