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俞仁選擇了這個離鎮江堡不足百里,卻又孤立於海上,不在女真人控制範圍的小島作為跳板。他必須要先行摸清鎮江城內的情況再考慮如何下手,而不是盲目的攻城。他的人太少了,是經不起損耗的。否則,即便他們攻下了城,女真人來一個反撲,他們便又會馬上將城丟掉。

  鎮江城距離女真人的新都遼陽城,直線距離約為四百里。雖然直線距離並不遠,可是卻因為這中間隔著一個長白山余脈。女真人真要派大隊人馬增援那也並不容易。

  這一塊地區被長白山余脈與遼西平原間隔了開來。因為此地有一片不小的平原,而且離海邊不遠,又有充沛的河水,適宜耕種,因此漢人居民也相當的不少。這也歲月沉積漸漸形成的特點,漢人往往多數在有河流、宜耕種的平原地區聚居,而少數民族側往往聚居在山林或草原這些不適宜耕種的地方。

  就像現在的長白山。如果不是女真人這幾年強大了,占據了遼東的大部分地區,以武力向大明進行掠奪,他們還仍舊居然在長白山里。

  俞仁看中的正是此地的地形。鎮江城五十里外便是長白山余脈,而鎮江城周圍又有一片足可養活數十萬人的肥沃平原。他們選擇在此地立足,首先有自給自足的基礎。

  女真人如果派大隊進攻,他們萬一真守不住,也可以選擇退回深山中。待女真人的大隊走後,再出山重新奪回城池。

  不過,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還是要在此地立足下來,並取得當地人的支持。而打下鎮江城正是立足此地的第一步。

  第三百七十八章 蒙古嚮導

  皮島雖然並不比皇城島大上多少,可是這兒卻臨近大陸,從這兒乘船不過一刻鐘便可到達陸上。所以這座海島上住了不少的漁民。

  為防漁民走漏消息,俞仁上島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幾條小漁船假裝在海中打漁,實際上則是在暗中監視小島上的漁船,看看他們是否有什麼異常,所有漁船都被暫時禁止出海。這幾條漁船,是俞仁在皇城島時,向當地的漁民收購的。

  同時,為了補償海民的損失,俞仁派人設點收購漁民的海貨,以高於市場價三倍的價格收購。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要消除島上漁民對他們禁海的不滿,二來是順便還可以儲存一些食物。萬一戰敗逃跑,也不至於沒的吃。

  禁海之後,俞仁帶著一盒禮物去拜訪島上一位最有威望的老漁民。

  這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卻依然精神矍鑠。因為他是這座海島上年歲最大的老人,在出海捕漁方面也是經驗最足,一向受到大家的尊重。因他家中兄弟排行第九,大家都叫他九翁。

  俞仁知道,自己今後要想在這一帶立足,沒有當地人的支持那是不行的。所以,他放下身段,親自帶著禮物來拜會這位九翁。

  九翁是位很和藹的老人,見到俞仁帶著一大堆的禮物來,他倒很是受寵若驚。

  一翻客套之後,俞仁首先挑明了自己的身份。說自己仍是大明遼東參將,受巡撫王大人之命,前來奪取鎮江堡。

  九翁聽說了俞仁的話,倒是很意外,他不是意外於俞仁他們的身份。這一點,他早就猜到了,他意外的是俞仁居然如此的信任他,一見面便向他表明了身份。這讓老頭子很受感動。

  “太好了,我們還以為大明的朝廷早把我們這些海上孤民給忘記了呢!沒想到今日能夠重見大明的軍威。”

  說到這兒,老人激動的居然落下了眼淚。

  老頭的反映讓俞仁有些意外。他卻不知道,這些皮島上的漁民雖然沒有像那些生活在鎮江城周圍的漢人一樣受到女真人的奴役,但是也是常常會受到女真人的欺壓的。女真人對待漢人的態度,跟對待奴隸的態度是一樣的。在他們看來,漢人就是他們的奴隸,是他們家中的財產。所以,他們這些皮島上的漁民自從鎮江城被女真人占據之後,便再也無人敢去鎮江城賣海貨了,甚至連去都不敢去。所有的海貨都賣到鐵山、宣州。那兒雖然已經是朝鮮人的管轄範圍,居住的卻仍然大多為漢人。

  聽到俞仁說明來意,說是要找位熟悉鎮江城的嚮導,老頭不由的為難起來。

  “鎮江城自從數年前老酋宣布七大恨,對我大明用兵以來,我們皮島上的人便再不敢去了。去過的人,也幾乎都是有去無回。因為女真人一看到我們漢人便會抓起來,當作他們家的奴隸給看起來,再也不得自由。

  將軍要找熟悉鎮江的人,還真難的很呢!”

  俞仁聽到這話,不由的一陣失望。他所以沒有選擇離鎮江最近的獐子島,而是選擇離鎮江更遠的皮島,主要還是擔心會被女真人發現他們的形蹤,卻沒想到在這兒居然找不到一位嚮導。

  老人正為難時,一旁伺候他的十四五歲的小孫女突然開口道,“爺爺,我知道咱們島上有一個人最熟悉鎮江城。”

  “誰?”九翁與俞仁同時問道。

  “那個大鬍子蒙古人啊!您忘了嗎?”

  九翁一拍腦袋。“對啊!要不是你小丫頭提醒,我幾乎把他給忘了。”

  說完九翁向俞仁道,“對。有一個人對鎮江城絕對熟悉,而且他跟那位守將還有仇。將軍要找嚮導,他應該是最適合的人選了。”

  俞仁一聽這話,不由的喜形於色,忙站了起來。“好,那就請九翁快帶我去找他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