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魯月低頭想了想,“不行,我要跟你去藤縣。”

  “那隨你吧!”俞仁說完,便在張盤的陪同下,出去檢點人馬去了。

  待到次日出發,魯月到底不放心父親,還是隨李肇基去了兗州。俞仁則帶著若蘭姐妹由張盤領軍向藤縣趕去。

  藤縣在兗州南約一百里。俞仁為了趕在敵人逃跑之前將他們截住,特意一大早便出發,急趕了四天的路,這才到了藤縣。

  必竟是聞香教的老巢,俞仁他們的人馬還沒到,城裡的守軍便早得知了消息。於是他們緊閉四門,堅不出戰。

  俞仁必竟只有一千人馬,要是強攻,未必能打的下來。別看這藤縣城小,可是卻很堅固,而且由於是聞香教的老巢,這兒的守軍也不少。據俞仁得到的情報,城內的守軍比他的人數還要多出一倍有多。如果他們圍城強攻,也就是等於把他們逼上了絕路,這就等於是逼他們拼命了。

  一旦把這些人逼的情急拼命,莫說是俞仁只有一千人,就算是李肇基的五千人全來了,也不見的能攻的下城。

  俞仁沒有攻城,他只是將人馬遠遠的駐紮在城外十餘里,既不攻城,也不圍城,只是屯駐在那兒。

  “將軍,您把我們帶到這兒,既不進,也不退。這是什麼意思?”見到俞仁如此的舉動,第一個不解的便是張盤。

  第三百三十三章 敵軍老巢

  “張將軍莫急。這藤縣城小而堅,我們人又少,要是強攻,一定損失慘重。

  打戰嘛,我們首先要考慮的便是如何打,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大的收穫。不到萬不得已,這種硬打硬拼的辦法是不可用的。

  何況,我們這次是要平亂,而不是要殺人。聞香教徒雖然都是反賊,可是他們當中大多也都只是受人蠱惑。說到底,他們其實都只是普通的百姓。真正該殺的只是那幾個領頭者。

  如果我們現在攻城,就會多死很多的無辜者。

  ‘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事情,是我不想做的。我不想成為名將,更加不願為此而多造殺孽。

  所以,我在等,在等一個最好的攻城時機,等一個讓能讓我們傷亡最小、敵人也傷亡最小的機會。”

  張盤似有所悟,又不是完全的明白。對於面前的這個小自己二十歲的年輕人,張盤從前的態度是不服氣。第一次聽說自己的老對手梁如繼甘願聽命於俞仁時,張盤便很不服氣。

  後來在常道寨,當他看到這個據說讓梁如繼誠心歸附的人,居然是個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張盤的心裡便更不服了。

  可是,接下來俞仁所做的事情,卻讓張盤又迅速的對他改變了看法。

  殺掉濟南知府姚文廣,這是一個連山東總兵也不敢做的事情,俞仁卻做了。而且,他還沒有引起官場風波。這不能不讓張盤佩服俞仁的智慧與膽量。

  在泰州,他明明有五千援兵,卻故意不用,而非要據城苦守,以消耗黃玉蝶的實力和銳氣,最終在關鍵時刻起用援兵,一舉將黃玉蝶徹底擊潰,他的這份忍勁和對大局的把握能力,更是讓張盤深嘆不如。

  所以,到現在,張盤雖然跟在俞仁身邊的時間並不多,但對他的能力卻早已心悅誠服。而現在,聽了俞仁的這一翻話,他不僅佩服俞仁的能力,更欽佩他的為人。

  張盤所認識的官員,無不是整日想著自己的那點功名前程。為了自己的功名和前程,他們想方設法的壓榨百姓、討好上級。只要能夠讓自己升官,他們才不管百姓的死活。

  俞仁是張盤所見到的第一位能主動為百姓設想的官。這種思想,正與他們泰州派的開派鼻祖王艮所傳承下來的,‘百姓日常即是道’的思想完全吻合。這是張盤最看重俞仁的地方。

  只是,到現在為止,張盤還不知道,俞仁其實是個無官無職的布衣。他只是覺得這個人很奇怪。無論多大的官,似乎都有些怕他,又敬他。可是卻從來也沒在哪兒聽誰報過他真正的官名與官銜。搞得張盤心中一直有一個疑惑——這俞仁倒底是個什麼官。

  當然,無論俞仁的官有多高,或有多低,這對張盤都已經不重要了,他相信自己跟對了人,這個年輕人可以帶領自己,實現師門數代人都無法實現的宏願。

  “要等多久?”張盤問,他已經不再懷疑俞仁的判斷,只是對於時間還有些好奇。

  “兩三天吧!三天之內,我估摸著,這機會必定會來了。”

  張盤領著他的一千名手下精銳,在藤縣城下等了兩天。城裡城外全無動靜,守城的聞香教徒見他們並不攻城,也都慢慢的放鬆了下來,許多人開始在城頭值勤時偷懶。

  而這邊俞仁的軍營里,士兵們也都很放鬆,平日裡沒事,俞仁就任由他們在營地里吃酒賭錢。

  既不備戰,也不操練。似乎從哪方面,都看不出將要發生什麼大事的跡象。

  到了第二天的晚上,張盤與俞仁幾人吃過了晚飯,正要回帳休息,突見哨兵匆匆來報。

  “報告將軍,遠處出現大批敵人。”

  張盤吃了一驚。“有多少人?”

  “不知道,只看到有數不盡的火把。卻不知道有多少人。”那哨兵急急的道。

  “快去請俞將軍。”張盤一面說,一面披上盔甲,出門向俞仁的大帳跑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