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到杭州,俞仁沒再去看徐世昌,他只是給他留下了一封信,讓蕭掌柜轉交給他。如果他願意舉家隨黃瀚他們一起去台灣,便讓蕭掌柜給他一起安排,如果他不想去,就讓蕭掌柜每月派人送他五十兩銀子。

  所以不給太多的錢給徐世昌,倒並不是俞仁小氣。是因為俞仁知道,徐世昌眼下並不需要花什麼大錢。再者,如果徐世昌繼續留在杭州,有廖士相在此地當知府,錢多了對他未必是什麼好事,說不定反而會引起廖士相的第三次敲詐。

  將一切安排妥當,俞仁次日一早便乘著他的小船出了杭州灣,然後轉乘在一座小荒島上等著自己的大船北上山東去了。

  俞仁在膠南外海的一座小島上遇到了黃吉安。他們的船隊在那兒等著他。原來,俞仁本來的計劃是讓黃吉安先到登州看看情況的。可是因為最近這一兩年遼東的女真人鬧的太利害。不久前才又剛剛與大明打了一戰,大敗了袁應泰,奪下瀋陽城。

  朝廷擔心女真人會從海上入侵山東半島,所以在登萊二州調派了許多水師,嚴格盤查南來北往的各類船隻。至於商船,則是一律禁止在這兩州停靠。

  “怎麼辦東家?難道,咱們還要再折返南下,從長江走運河嗎?”黃吉安問。

  俞仁搖了搖頭,“運河南來北往的商船太多,各地的河道官員也是處處設卡,走這條道的成本太高。再加上,如今中原數省都在鬧饑荒。咱們帶著這麼多的糧食,如果被人發現,只怕會有大麻煩。這條線路是萬萬不能選的。”說完,俞仁從隨行的箱子裡拿出一本地圖來。這是一本民間刊印的圖冊,據說是根據李之藻的大明十五省地圖翻印的。

  俞仁從前走過不少地方,都與此圖進行過對照,基本都還是對的。

  俞仁打開地圖,仔細的看了看山東省這一塊。他用手在地圖上量了量,又沉吟了一會兒,道:“繞過山東半島,從大清河入口進入濟南府。”

  “這樣會不會太冒險,萬一濟南府也戒嚴,咱們豈不是還要再繞回來?”黃吉安問。

  “不會的。濟南與遼東水道相隔太遠,女真人基本沒有船,他們是走不了這麼遠的海上水道的,這一點朝廷比我們更清楚。眼下袁應泰新敗,軍隊損失嚴重,正是朝廷兵力最不夠用的時候。能夠抽調的兵力,幾乎都會被調出來拱衛京師了。在這個時候,朝廷是絕對不會浪費一兵一卒的。所以,我推測朝廷絕不會在濟南府派大軍駐紮。”俞仁肯定的道。

  果然,一切都如俞仁所料的。雖然登萊二州戒備森嚴,濟南府卻全無戒備。雖然如此,但必竟他們這十幾條大海船太過顯眼,所以,俞仁最後決定,將船隊留在距離濟南府三十里外,找了一處比較隱蔽的河道潛藏起來。而他則獨自帶上兩三條小船,扮作北上來貶茶的客商。

  俞仁很清楚,在這滿地饑荒的大地上行走,像自己這樣的帶著這麼多的糧食,就如同在一個貧瘠的山村裡帶著一大車子的財寶一樣,實在是太過招搖了。所以,他選擇了掩飾。

  雖然做了掩飾,但他們還是在城外的十里舖水道遇上了第一個麻煩。

  這天中午,他們的船經過十里舖。由於已是午飯時間。這些天天在船上吃飯,幾乎餐餐的菜都是魚,大家也都吃膩了。見這十里舖還比較繁華,於是便有人提議,今兒個的午餐在這小鎮上吃。

  這個提議立時得到了多數人的贊同。

  俞仁也沒有反對。眼看就要進濟南城了,他也很想在進城之前,在這個小鎮上先多打聽些濟南的情況。他們這一路行來,由於一直都是走的水道,沒有上過岸,也不知這山東的災情到底怎麼樣。只知一路下來,兩岸幾乎沒見到什麼人。許多的村鎮也都荒棄了。

  濟南府作為山東的重鎮之一,到底城裡的情況如何,俞仁也很想摸個清楚。雖然他這次來並不是來奪城,也不是來打仗的。可是戰爭給他留下的警惕性卻已深深的值入他的骨髓之中,再也無法改變。

  “我留在船上吧!萬一有事,還可以有個策應。”黃吉安十分的了解俞仁,知道他行事向來謹慎。

  “也好!”俞仁與黃吉安說話的時候,若梅已經拉著姐姐若蘭下船了。

  “你等等東家,可別忘了咱們的任務。”若蘭小聲的在若梅耳邊道。

  “沒事,東家馬上就來了。咱們先到鎮上去轉一圈,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回來再讓東家帶咱們去。”說著,若梅半拉著把姐姐拽走了。

  其他幾個夥計原來是要陪黃吉安留在船上的,這時見俞仁一個人,便馬上有兩名夥計走過來。

  “沒事,你們在這兒陪吉安吧!馬上要進城了,估計吉安這兒也還有不少的事情要準備。

  我下去看看情況,很快就回。”說完,俞仁也下了船。

  見若梅拉著姐姐一蹦三跳的在前面走,俞仁不緊不慢的跟在後面。這位小鎮看上去規模倒也不小。只是從他下船,就沒有看到幾個人。碼頭上,除去幾個打漁的漁夫,便再見不到什麼人了。那些一般碼頭常見的腳夫之類,在這兒卻看不到一個。

  俞仁暗暗奇怪,於是走到一位正在河邊撒網的漁夫面前。

  “老鄉,敢問一聲。為什麼你們這碼頭上不見腳夫一類的人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