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才有那句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也正因為何先生的聚和堂純潔到了無以復加,所以他才不可能長存下去。沒有爭執,沒有飢餓、沒有欺壓、沒有不公、也沒有戰爭,這樣的世界是永遠不會存在的。

  試想一想,如果你們聚和堂里有一千名驍勇的守衛兵,那永豐知縣還能把何先生抓走嗎?至少,他是做不到的。那聚和堂還會如此輕易的便散掉了嗎?應該也不會吧!

  雖然有了士兵,你們的這種和諧無爭的本體看上去是被破壞了。可是非如此,不能保證你們的和諧無爭。

  老子說,‘不爭為爭。’我現在把它反過來說,應該就是‘爭為不爭’。只有在大局上爭的過朝廷,你們才能最終保證各人的小局面無爭。

  有一句話叫,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你們實際已經奪去了大明朝這一個村的政權,可是你們卻沒有保護他的軍事實力,大明朝這個中央帝國又怎麼可能會讓你們長久存在下去呢!”

  梁如繼聽完俞仁的這一翻話,忍不住拍案而起。

  “先生之言真是讓學生茅塞頓開。如果早聽到先生之言,我們又哪裡會走這麼多的彎路。我懇請先生能否給我的朋友們也宣講宣講您的高論?好為他們指出一條光明大道。”

  “好啊!”俞仁聽到梁如繼突然改口稱自己先生,知道他是為自己的這一翻抄襲而來的理論所折服了。不過,他的臉皮向來是很厚的。雖然人家真正佩服的其實並不是他,但是他還是很有幾分得意。

  其實,從前的俞仁,對這些問題是不感興趣的。可是,當他在這個世界裡越走越遠,家財越積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他身上所背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原本,他是一個無牽無掛的人,只要管好自己就行。可是現在不同了,如果把趙蕊手裡的俞氏錢莊、沈家的各色人等,與海上的那一班歸屬於他的那一班兄弟加在一起,這個人數只怕不下三五千了。

  他必須要對這些跟著他混的數千人負責,就不能不為他們考慮;要考慮他們的吃住問題、收入問題、發展問題,甚至家庭問題。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變化,許多原本似乎與他遙不可及的社會問題,也都越來越成了他近在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他開始越來越多的考慮起,這些大明朝的社會問題。因為他要想保有自己努力到現在所創下這些基業,保證跟著他混的這幾千兄弟姐妹始終有飯吃,沒有一個健康安定的社會大環境,那是萬萬不行的。從前,他因為能力小,就算他想改變,那也是不可能的。可是現在不同了,現在他的實力已經強大了許多,許多從前不能做的事情,現在都可以開始著手了。

  包括逐步改變這個混亂骯髒的世界。

  可是,要如何改變,卻是一個大問題。他雖然對這個問題想了許久,卻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在這方面有經驗的人。包括他最能幹的兩位紅顏知己李瑩與趙蕊。

  但是,今天他終於遇到了一位這方面的專家。這個梁如繼顯然在這些問題上有很深的鑽研。他也很迫切的想要跟他再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於是站了起來。

  梁如繼大喜,也跟著站起來,兩人出了包間,梁如繼在前面帶路。

  可他們剛走出茶樓,便見迎面匆匆走過來一個穿著粗布短衫的年輕人。

  梁如繼突然見到此人,忙迎了上去。

  “誠子,怎麼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雞犬升天

  那個叫誠子的小伙子看了俞仁幾人一眼,湊在梁如繼的耳邊說了些什麼。梁如繼聽了這話,臉色大變,忙向俞仁拱手道。“學生這裡突然出了一件急事,就不帶先生去了。改日得空,我再來找先生。”

  說完,梁如繼不等俞仁回答,便匆匆的隨著那人走了。

  俞仁目送著梁如繼匆匆離去,輕輕嘆了口氣。因為他走的太匆忙,連個地址也沒留下,這個時代又沒有電話,只怕以後自己再想找他,就不那麼容易了。

  當然,他也有疑問。這個梁如繼倒底是幹什麼的,他始終沒說。看他行事,又似乎帶著某種神秘。說他是做官的,絕不可能,說他是做生意的,又似乎不像。倒有幾分像是現代社會上所謂的“社會活動家”,跟那位長年流亡在外鼓動外國人支持他到西藏去鬧獨立的老和尚有著幾分相似。

  “先生是否可以到我們家去了?我家少爺已經靜候您許久了。”說話的是候景如派來的那個跟班。他的話說的很小聲,似乎有些不自信。

  俞仁正猜測著這個梁如繼的身份,突然被候家的這個跟班一提醒,這才想起自己還答應了候景如要去他們家赴宴,可是跟這梁如繼一談便給談忘記了。抬頭一看,天早已黑了下來。俞仁有些不好意思的拍了拍腦門。

  “啊!真不好意思,差點把答應你們少爺的事給忘了。好,你帶路吧!”

  那跟班聽了這話,歡喜的忙在前頭帶路。

  由於趙蕊不願意與這個候景如接觸,便獨自回去了。俞仁隨著那跟班走過幾條街,來到一條寬闊的巷子。那跟班走到一戶有著高大院牆的人家停下來。

  “到了。”

  俞仁有些奇怪。“不對吧!你們家我去過啊!不是這地方啊!”

  那跟班笑起來,“您還不知道吧!我們家搬地方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