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俞仁安慰趙小姐道,“你先不要急。楊兄沒有叫執墨陪他出門,並不能代表什麼,也可能是他忘了呢!或是其他的什麼原因。不知道楊兄是什麼時候出的門?”

  “我也不知道。是雲兒去給師兄送點心時發現的。我原本也以為師兄可能是出門散心去了。可是,雲兒在他的書桌上發現了這首詩。我這才急起來。”說著,趙小姐從袖裡拿出一小片紙,遞給俞仁。

  俞仁掃了一眼紙片。就見上面蒼勁的字體寫著一首詩:一片孤心欲攬月,寒冰無情愁腸結。莫若屈原守清志,純靜江底尋洛仙。

  俞仁看到這首詩,沒有再說話。他雖然古文的知識實在不怎麼樣,但這首意義淺顯的詩,他還是能看的懂的。

  “怎麼辦啊!我看師兄這詩上的意思,似乎、似乎……”趙小姐說到這兒,幾乎要哭出來了。

  “你先別著急。依我看,這詩不過是楊兄一時有感而發,信手寫了來的。咱們現在馬上分頭去找。你再多安排些人,務必在天黑前找到楊兄。

  對了,象升那兒你跟他講了嗎?”俞仁問。

  “我叫雲兒去通知了。”趙小姐道。

  “那好,你一會兒,讓象升到涌金門與我們會合。我們負責沿西湖找人,你便安排人員,重點在城內找。記住,無論是誰找到了楊兄,都不能跟他說,我們派了人到處在找他。只說我跟象升找他,商議明天比賽的事就好。”俞仁為了照顧楊舉的自尊,特意叮囑趙蕊。

  趙蕊答應一聲,便馬上去安排了。

  趙蕊一走,俞仁也不敢耽擱,趕緊穿好衣服,帶著徐胖子出了城。雖然他並不相信楊舉會尋短見,但還是要防止萬一。

  他們才出城門,便看到盧象升已經在涌金門外等著他們了。

  “怎麼回事?”盧象升顯然對事情的詳情還不十分清楚。

  俞仁大致的跟盧象升講了楊舉留詩的事情。

  聽了楊舉的詩,盧象升忍不住發出一聲感慨!“這楊才子文采雖然出重,但到底少了些英雄氣啊!莫說明天咱們還有幾分希望,就是一點希望也沒有,咱們也不能氣餒啊!於大學士曾說,‘高節抱貞心,可折不可曲。’

  只要咱們明天抱定可折不可曲的心,我就不信,搞定他們五個。”

  俞仁點了點頭,盧象升的這話倒很合他的心意。“象升說的很對。不過,眼下,咱們還是要先找到楊兄再說。莫要真的讓他追隨屈原去了!”

  盧象升輕嘆口氣。“早知楊大才子,是這樣一個經不起打擊的懦夫,我當初就不趟這淌渾水了。所幸,東林黨中,大多數並不像他這樣。否則,我大明的百姓就真的不知道要依靠誰了。”由於盧象升的家在宜興,距離東林黨的心臟無錫很近,他從小便聽說了關於東林黨的許多為民請願的事。

  在盧象升的腦中,東林黨便是當代賢者的代名詞,也是振興大明的希望。然而,楊舉這個他第一個真正接觸的東林黨人,卻表現的讓盧象升倍感失望。一向被他視為神聖的東林黨,在他的內心也開始出現了小小的瑕疵。

  俞仁又何嘗不是這樣。第一次聽說東林黨人,是在袁崇煥的嘴裡。也正是袁崇煥讓俞仁認定,東林黨便是這個時代的拯救者。然而,楊舉的軟弱,讓俞仁也不免有幾分失望。但俞仁與盧象升不同,他雖然從楊舉身上看到了不好,但也從他的身上看到他的好。

  他最大的優點便是:言而有信,而且願意為大局犧牲。雖然在具體的操作上,楊舉顯的軟弱了,但他的這種願為大局犧牲的可貴精神,還是讓俞仁十分佩服的。也因為如此,楊舉在俞仁心目中的地位,並沒因他表現出的軟弱而減低多少。

  俞仁拍了拍盧象升的肩膀。“好啦!現在再埋怨也沒用了。眼下關鍵是要先找到楊兄。至於明天的比賽,我看,關鍵要看我們倆的了。

  雖然指望不上楊兄了,但咱們還得努力的!我倒無所謂,反正就算讓我去參加鄉試,我也中不了舉。可是象升你不同。要是真的因為這次賭約,讓你從此再不能參加科考,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咱們必需要努力。為了東林,也為了我們自己。”

  兩人一面說話,一面沿西湖向前找。有時候,遇到人,便向他們打聽楊舉的行蹤。可是,大家都說沒看見楊舉。

  俞仁的心裡便有些嘀咕起來。因為東林與萬松書院賭約的事,楊舉他們這幾名直接參加的人,早已成了杭州城的名人,要說現在在杭州,不認識他們幾個的,還真不多。

  那麼,既然這些人都說沒見到楊舉,便說明楊舉很可能根本就沒到這兒來。

  但是俞仁並沒有放棄尋找。幾人繼續沿著西湖畔,一路找一路問,終於在走到蘇堤時,遇到一個中年人,說是方才看到了一個人,好像是楊舉。

  俞仁趕緊追問,“那,這人是往哪個方向走的?”

  “好像是前面的岳廟吧!”那人向前面指了指。

  此時,早已是日落西山,眼看就要關城門了。幾人不敢怠慢,趕緊向岳廟去找。

  岳廟雖然離蘇堤並不遠,可三人趕到岳廟時,天上最後的一縷陽光也消失在了遠處的密林間。

  岳廟在經歷了南宋、元、明三代的整修與擴大,此時早是一個有著六七畝地的大院子。裡面又修了好幾處大殿。俞仁問了看門的一個老頭,有沒有看到楊舉進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