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林黨當年的開創者顧憲成和其他七君子中的五人都是南直隸一帶的人,他們自小耳渲目眼,看到的儘是東南工商業的繁華,自然而然的便更加的重視。也因為如此,聽說東林黨的代表要與萬松書院比賽,杭州城裡的鄉紳和小商人、手工業者們,大家都自發的相互傳告,要在這一天,到吳山腳下來給東林一些支持。

  俞仁簡單掃視了一下,全場只怕不下五千人。

  這群人圍了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空地。在東南角的稍高山坡上,俞仁還看到幾個書生用竹杆挑了幾個條幅。上面有寫:“東林必勝”的;也有寫東林黨那一幅最有代表性的“風聲雨聲讀書聲……”的對聯的。

  而東北角上,較高的地勢則被萬松書院的一群“粉絲”們給占據了。他們的手裡同樣握著一大堆的如“萬松第一、萬松無敵”之類的標語。

  俞仁幾人早早的便到了地方。卻遲遲不見唐轍跟他們那班選手出現。眼見辰時已到,大家正等的有些不耐煩。有人便開始小聲議論起來:“是不是萬松書院怕輸,不敢來了?”

  正說著,便聽到外圍一陣開道的鑼聲,然後便看到一頂大轎向著場中走來。跟在大轎後面的,正是唐轍等一眾萬松書院的學子和李顯忠跟他的手下家丁。

  大轎在場中落下,從裡面走出一位四十上下的面白無須的中年人。此人一下轎,一旁的唐轍便趕緊向眾人介紹起來。

  “各位朋友,非常感謝大家,今天能夠來看我們的比賽,感謝大家對我們萬松書院的支持。”唐轍很無恥的做了這麼個開場白,一下子便把在場的觀眾都劃成了他們萬松書院的支持者。

  “其實,這只是一個我們萬松與東林的小比賽。榮幸的是,我們府學的教授溫大人也十分關心此事,因此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特意來給咱們做個見證。下面,就請我們的溫大人跟大家說幾句。”

  這一招還真的是大大的超出了眾人的意外,本來只是士子們之間的口頭約定的比試,誰也沒有想到,居然會引出一個朝中官員到場作證。雖然府學教授,看上去品級並不高,才只比知縣高一級。可是,由於他的特殊身份,一向來在士子們的心中極有影響。而這位杭州府的溫大人,更是全國府學教授中比較有名望者之人。

  就在眾人還一片錯愕的時候,這位溫大人已經站到了場中,向著周圍圍觀的眾士子們高聲講了起來:“很榮幸,今天能夠為這場由唐才子和楊才子約定的比賽做見證。

  我知道,你們很多人的心裡一定在想:為什麼大家都是文人,比斗不比詩文,卻要比武呢?這種文人比武的事,大概還是古今第一次聽說。

  我首先想說的是:很高興能夠看到咱們士林里,還有像唐才子和楊才子這樣文武兼備、六藝皆通,不忘聖人古訓的讀書人。這一點,是最難得的。現如今的讀書人,能夠兼顧六藝的人實在太少、太少啦!我大明的百世昌盛,不僅僅需要文人的文治,也需要武備。

  自古以來,真正的百世名將,幾乎都是文武兼備者。要是我大明的文人都不習武,那將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當下。我想眾位也必然有所耳聞了。遼東的女真人已經越鬧越凶,而這一次,更是將我大明的當世四大名將幾乎一網打盡。

  我大明從此再無名將可派,誰來為我們抗敵守邊?我們讀聖賢書,當謹記聖人教誨,當此之時,朝廷需要我們習武知兵,那麼,我們就應該當仁不讓。

  陽明先生曾說過:明心見性。我們的本性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為家業興旺、為國家昌隆。

  錢謙益先生講:經世治用。那麼,現在,我們最需要用的是什麼?我想也應該是習武知兵。

  所以,無論是從陽明先生還是錢先生的觀點,我都認為:士子們學武,在當下應該是一件好事。

  說了這麼多多餘的話,下面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次比賽的具體情況。

  本次比賽共分兩場。第一場比箭術。雙方各出五人,抽籤進行一對一的比試,勝三局的一方勝。

  第二場原本是馬戰,可是因為考慮到雙方所乘馬的優劣不等,為了最好的體現公平,經雙方協商,改為步戰。雙方仍然各出五人。不過,這次是用擂台式。也就是說,只要你不被對方打倒,便可以一直在台上,直到被對方打倒,或者打倒所有的對手。

  最後的勝負,由兩場的輸贏決定,如果雙方各勝一場卻為平手。

  由於本次賭約的賭注有些特殊,在這裡,我也順便再重申一下吧!

  如果此次東林一方勝,那麼,萬松書院的唐轍將與他的三十二位同窗,當眾拜入東林門下。如果萬松一方勝,那麼,楊舉及其他參賽的四名東林士子,便要當眾發誓,此生永遠不得再踏入科場一步。”

  說到這兒,溫體仁溫教授停了一下。他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唐轍,問道:“唐轍,我說的沒錯吧?”

  唐轍點點頭。

  溫體仁又轉頭看向楊舉,“楊舉,我講的賭約沒錯吧?”

  楊舉連忙向前走上兩步,躬身回答,“溫先生講的不錯!”

  溫體仁這才重新面前大家,大聲道,“那麼,我現在宣布,第一場比賽正式開始。請雙方的五位參賽者上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