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舉一愣,這個提議實在是太出他意外了。自己與唐轍兩個明明都是書生,兩個書生間的爭論,最終卻要以武鬥的方式來解決,實在是有些不合邏輯。

  楊舉是個十足的讀書人,他從來沒有練過武。對於唐轍提出的比武,他完全沒有把握。可是,他也知道這一次對他來說,正是一個機會。要想讓萬松士子,特別是這個唐轍服自己,看來光用嘴上功夫是不行了。只有在比武中贏下唐轍,才能真正讓他心服自己。如果唐轍服了,那整個萬松書院也就服了。他如果可以達到這個效果,那就算是超額完成了先生交待的任務。

  雖然楊舉對於打贏唐轍沒有把握,可是看著送到眼前的機會,他仍然不願輕易的放棄。

  唐轍見楊舉沉思不言,於是又投下一個更大的誘餌。

  “如果楊兄不反對的話。我想我們還可以在比武中加些賭注。如果我們萬松士子輸了,我們今天在場的全部三十二位萬松士子,便全數投入你們東林門下,正式向錢先生拜師。如果你們輸了,我只要求至庸兄此生不得再參加科考。這個條件,夠優厚的了吧?”

  楊舉心中又是一驚。唐轍的這個條件太誘人了!他不會忘記,自己與老師前來杭州,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在浙黨的大本營里投下一枚重磅炸彈,使浙黨內部的士子們思想出現分歧。能夠爭取一兩個到他們東林黨的陣營自然最好,就算不能,也要以老師錢謙益提出的“致用”學,來打壓浙黨門下士子多數尊崇的明陽先生的‘明心見性’的王學。

  第四十九章 外援難尋

  可是眼下,如果自己真的可以讓這三十二個萬松書院的的精稅,也就是浙黨年輕一代的精稅改投到東林門下。那麼,哪怕這只是一個形式,也會對他們東林黨與浙黨的鬥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效應會讓天下士子們更加堅定的認為,他們東林黨才是真正正義的代表,所以才會連對手的門人中的精英,也改投到他們的門下。

  這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效果?楊舉不敢想,要是自己真的做到了這一點,他對東林之功幾乎可與偷信阻止沈一貫出山的李三才相提並論了。

  面對這樣戰果的誘惑,一向冷靜的楊舉激動了。眼前的這件事雖然他也知道,風險很大,可是回報也很大。如果成功,他楊舉便會很快成為東林黨中領袖級的人員,聲名之盛甚至可以蓋過他的老師。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楊舉把心一橫。“好,我答應你。”

  楊舉連怎麼比法都沒有問,便直接答應了唐轍的要求。楊舉的急切,被唐轍看在眼裡。讓唐轍心中竊喜。看來,自己的這一招果然有效,魚兒已經開始上勾了。

  “好,那咱們便來比一比。不過,我可事先聲明,這次比試,不是為了你我,而是代表著我們萬松書院和你們東林黨。因此,為了能夠比較好的代表咱們萬松和你們東林。我想光以我們倆個比是不行的。我提議,咱們雙方各出五人,以擂台的方式,分別比試在戰場上最實用的兩項技能:射箭和馬戰。不知楊兄意下如何?”

  為了搶到這件奇功,楊舉早已拋開了個人的科場功名。此時,他儘量事事依順唐轍。對於唐轍提出的這個比試方案,他感覺也實在沒有什麼反對的理由,於是便點頭同意了下來。

  “一言既出四馬難追。那我們現在就把人員和時間定下來吧?”唐轍打蛇趁棍上,要一舉把此事敲定。等到約定的各個細節都談妥,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到時候,最算楊舉想要反悔,也沒有機會了。

  唐轍所以會提出這個方案,當然有他的理由。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自己的這一方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的。他這一次的最終目的是,讓楊舉不得參加明年的科考,能一生不參加科試,自然更好。至於原因,其實很簡單。

  因為他唐轍覺得,眼前的這個楊舉實在是他科場最大的一個威脅。如果能阻止他參加考試,那麼也就意味著,自己有很大的把握可以高中頭名,而且是連中三元。

  楊舉被人稱為南京第一才子,這唐轍卻被人捧為東南第一才子。本來,唐轍這個東南第一才子,並沒把楊舉這個南京第一才子放在眼裡。文人相輕嘛!可是,經過今天的這一場交鋒,唐轍發現,這個楊舉還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人。無論他的學識和見聞,都不在自己之下。要想在科場鬥敗這樣的一個強大對手,唐轍開始有些不那麼的自信了。

  於是,唐轍便想到了這招上屋抽梯之計。就是借今日之事為由,打一個賭,將楊舉用賭誓套住,從而最終達到使楊舉自己自願不再參加科考的辦法。當然,唐轍也十分明白,要想讓楊舉用自己的一生士途作為賭注,就必須要有一個比這更有誘惑力的條件作餌。

  最終,唐轍想到了浙黨與東林黨的這一局大棋。在這一局大棋當中,他們每個人,都只是這局棋中的一枚棋子。他相信,為了幫助自己的一方最終獲得勝利,楊舉一定會願意賭上自己未來的士途和功名。事實證明,唐轍猜對了。

  就在唐轍與楊舉各自打著心中的如意算盤時,台上走上來一位十七八歲的年輕士子。

  此人一身青衫,頭扎一塊普通的布巾,身形俊秀,面目柔美。正是俞仁方才在門口遇上的那位青衫假士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