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俞仁哪知道什麼理由,他只知道,上初中歷史課時,似乎有那麼一課,講到過薩爾滸大戰。應該老師當時在課堂上是有分析,這薩爾滸大戰,明軍失敗的原因的,可是他現在是無論如何也記不起來了。

  於是,俞仁只好自己亂扯,“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臆斷。我主要還是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來分析的。遼東這個地方,向來是女真人居多,我聽他們說,這撫順、清河一帶,更是女真人的長居地。那麼,他們便必然對這一帶的地形也十分了解。

  這樣,他們便占了地利、人和這戰場上最重要的兩項。如果我軍盲目冒進,也不是沒有可能會被全殲的。”

  袁知縣對俞仁的分析聽的很認真,但是他最後還是搖了搖頭。

  “你講的固然有道理。但是,我軍裝備精良,雖然有這地利、人和之失,既便不勝,至少全身而退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吧!”

  俞仁輕搖了搖頭,“袁大人難道沒聽過,兵敗如山倒嗎?自古又有幾位將軍在兵敗後還可以帶隊全身而退的呢?”

  袁知縣被俞仁這幾句話講的一時找不出反駁的理由,不由的神情黯然。

  這時,一旁的孫捕頭,見他的上司一時說不出話,為免讓他尷尬,趕緊插上一句,“管他勝也好、敗也罷。反正都不與我們相干。咱們身在福建,就算再有主意,也是於事無補。我勸大人與俞相公,還是莫要白費這份神了。不如坐下來,好好喝上兩杯。”

  袁知縣搖了搖頭,“孫捕頭你這話不對。你雖然僅為一縣之吏,豈不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話。我等作為讀書人,更應當以天下為先。無錫的東林書院的那副對聯,我們需常念自省啊!”

  孫捕頭被袁知縣這麼一說,臉上不由的紅起來。他雖然在心裡不並不認同這位上司的觀點,但口頭上卻不敢與他辯駁。只能點頭受教。

  反到是俞仁,他聽這袁知縣突然提到什麼對聯,便隨口追問了一句:“什麼對聯?”

  袁知縣微微有些詫異的看了俞仁一眼,“俞相公作為讀書人,怎麼能連這麼有名的一副對聯也不知道呢?如果俞相公真的沒有聽說,那我勸俞相公還是放下遊學的事兒,先到無錫東林書院去看一看的好。遊學固然是好事,廣見聞、致經濟。可要是不明白自己讀書是為了什麼,那就算有再好的本事,也是於家於國無益吧!”

  說完,袁知縣輕輕的念了起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樂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袁崇煥未有一日忘之啊!”

  第三十三章 事事關心

  俞仁聽袁知縣念出這副對聯,自然知道。這副對聯在後世流傳很廣,他也是聽說過的,雖然並不知道這副對子的出處,意思也還是知道的。但更讓他吃驚的,是他接下來聽到的那個名字“袁崇煥”。

  俞仁有些迫切的追問了一句,“什麼,您說您叫什麼?”

  俞仁這話一出口,一旁的孫捕頭馬上又瞪了他一眼。因為,他的這種問話,在這個時代,那實在是太無禮了。

  可是,這位袁知縣卻似乎並不太在意。他只是抬眼看了俞仁一眼,對於面前的這個行為有些魯莽、獨特,又不時語出驚人的年輕人,他一時也看不透。

  “在下姓袁,名崇煥,草字元素。”袁知縣說著,向俞仁拱了拱手。

  俞仁感覺自己的身體裡有一股熱血正在流動。“你是袁崇煥?你真是袁崇煥?”

  俞仁的表現反倒把袁崇煥自己給嚇了一跳。他怎麼也想不明白,眼前的這個年輕人,為什麼對東林黨那些天下皆知的人和事似乎一無所知,卻對自己這個汲汲無名的小小縣令,好像聞名已久了的樣子。

  袁崇煥自然不知道,他將在不久之後的東北戰場上,與大明最強大的敵人——女真人,進行長達近十年的對峙與征戰,並在寧遠城下用大炮將女真領袖努爾哈赤打成重傷。他也因此得以青史留名。

  袁知縣想不通俞仁為何會如此的反常,只好向他再拱拱手,“不錯,在下正是袁崇煥。看俞相公的樣子,好像聽過在下的名字。”

  俞仁這才發現自己的失態,他當然不能說自己是在歷史書上看到過他的大名,於是趕緊收束心神,向袁崇煥深施一禮。“真是對不起。我方才太失禮了。大人的名字我也是在福州時聽人說起的。福州有不少的百姓私下裡都講,說大人是難得的好官,愛民如子,又不貪財。如果哪天大人可以到福州任職,那他們的日子就好過了。”

  正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即便是像袁崇煥這樣聰明的人,被俞仁這幾句馬屁一拍,也不由的有些飄飄然起來。於是便拉起俞仁的手,兩人一同來到裡屋坐下。

  袁家的老僕早已把酒菜備好了。袁崇煥在此任職,家人卻仍在老家。這兒只有一名老僕跟在他身邊,照料他的日常起居。

  見這兒沒外人,俞仁倒也不客氣。在得知站在面前的人是袁崇煥後,俞仁便更加的放心了。因為,他知道,袁崇煥絕對不是那種因為一點禮節上的小事,便故意為難自己的人。

  雖然說是請客,但桌上也只有簡單的四個小菜和一小壺酒,甚至連肉都沒有。袁崇煥讓孫捕頭也一同坐下來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