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沒想到這事便被老爺知道了。結果,老爺大發脾氣,把老夏趕出了家門。

  我那時還小,但這件事卻記得格外清楚。”

  俞仁聽了曹安的話,許久沒有出聲。他在思考一個問題:怎麼我老是這個命,前世遇著個清高自傲的老爹,好容易穿越了一回,怎麼遇著個老頭子,還更過份呢!看來,我這輩子是註定吃不了現成飯了,要想享受,還得靠自己。

  這樣的想著,俞仁慢慢向客棧外踱去。曹安以為俞仁聽了自己的話,還是要堅持去福寧,不由的嚇了一跳。

  “公子,您去哪兒?”

  “我去街上轉轉。你既然說不能去二叔家誆銀子,我也只好自己想辦法了。要不然,咱們倆可真只能乞討回南京了。”

  曹安這才放下心來,跟著俞仁身後,一起出了客棧。

  雖然曹安在長樂已呆了好幾天,但這幾天他的心思全花在了吃喝上,還真沒留心這身邊的商機。此時刻意留心,俞仁才發現。其實,長樂雖然是個小縣城,但商機還真是不少。

  縣城雖然不大,但卻已經有好多家手工作坊了。這種一般都是近似於後世的義烏的那種前店後廠式的作坊,基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其中,最多的便要數織造了。

  雖然大明在東南多處設有織造局,但是官方所辦的織造局,所產絲綢幾乎全是提供給了宮廷或是官府,而自隆慶開關至今已近五十年。東南的海外貿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也促使東南的沿海一帶產生了大量的私人織坊。而這些私人織坊與官方最大的不同便是。私人的織坊里織的幾乎都是棉布,主要是提供給普通百姓和海商們的;而官方的織造局裡,幾乎無一例外的,織的都是絲綢、錦緞。

  由於海商們對棉布的大量需求,也造就了東南絲織行業的繁盛。

  轉了大半個縣城,俞仁也看到不少的商機。可是每次摸到口袋裡這僅有的三兩碎銀,他不由的又嘆了口氣。這做生意沒有本錢,就是有再好的商機也是白費,俞仁不由的發出如此的感嘆。

  這時,俞仁想起從前在三言二拍上看到的一個故事。說一個倒霉的商人,靠著朋友支援的三兩銀子,跟著朋友的船到了海外,結果卻鬼使神差的發了一筆橫財。這個故事應該正是發生在大明。

  一想到這個故事,俞仁的心便不由的一熱。但是再仔細的對比自己現在與對方的處境,俞仁又理智的知道,這個辦法對自己是不適合的。倒不是他不敢冒這三兩銀子的風險。實在是他在這兒一沒親,二沒友。光憑這三兩銀子,想要到南洋,還不夠付一個人的船費的,更不要說這上面還有幾個月的吃喝費用。

  想到這兒,俞仁不由的輕輕嘆了口氣。

  “公子,您也不用太著急。我們這點銀子,就光我們兩個坐船到杭州,應該還是差不多的。”曹安道。

  “到了杭州怎麼辦呢?你難道讓我去向李小姐開口嗎?莫說我們不知道到了杭州,能不能找到李小姐,就算是找到了,這個口,我也是萬萬開不了的。”俞仁道。

  第三十一章 上屋救火

  這就是俞仁的性格。從前,他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讓他心儀的女子,所以,他可以肆無忌憚、可以厚臉皮,可以吃女人的軟飯、花女人的錢。但是,當他慢慢發現自己開始在意李玉時,他便也同時開始慢慢有了自尊心,特別是在她的面前。他感覺自己現在,越來越不能接受李玉對他的幫助。這一點,似乎跟他老爹又很像了。

  “不是。我知道公子不會向李小姐開口。我是說,咱們到了杭州以後,可以再坐船沿運河到松江府,到舅爺家去支些回家的盤纏。舅爺本來跟老爺關係就近,又特別喜歡公子。而且舅爺家家境也不差。您這次出來遊學的二百兩銀子,便是舅爺出的。只要到了舅爺家,那便等於到了咱們自己家了。”曹安道。

  俞仁沒想到曹安打的卻是這個主意,心裡不由的暗贊了一聲:不愧是我的貼身書童,雖然是轉手來的二主子,但仍能這樣的了解我,難得啊!難得!

  但是俞仁馬上又想到另一個問題。“可是,從杭州到松江府的船錢我們怎麼辦?”

  “這個就容易了。咱們舅爺在松江地面還是有些名聲的。咱們只要報出舅爺的名,說現在暫時手頭有點緊,等到了地頭,再會船錢,那是絕對沒問題的。就算再賒上幾兩,船家也斷不會為難。”

  俞仁點點頭,不由的伸手拍了拍曹安的肩膀。“不錯。難得你這么小小年紀,做事便考慮的如此細密。”俞仁鼓勵的道。

  曹安聽了俞仁的誇獎,雖然心裡歡喜,臉上卻不由的紅了起來。他跟俞仁這麼久,還是第一次受他的誇獎,這讓他有些受寵若驚,也有些不太習慣。

  兩人一路走,一路聊著天。前面突然聽到有人大喊,“走水啦!走水啦!”

  俞仁一時沒反映過來,“什麼走水?”

  “就是著火了啊!我的公子。”曹安說著,便要轉身向客棧跑。

  “幹嘛去?”俞仁不解。

  “去拿行李啊!萬一要是這火燒到客棧,那咱們的行李不就完了!”曹安急道。

  “噢!那你去吧!我過去看看火勢。”

  曹安不再多話,趕緊回客棧收拾行李,也不管他的公子看熱鬧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