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是真的。小二哥莫不是以為我連多付這幾個饅頭的錢也沒有吧!”俞仁不明白,為什麼這小二會有這樣的反映。

  “不是不是,絕對不是。您老人家莫生氣。小人這就把饅頭拿過去。”說著,小二將那五個雪白的饅頭送到小乞丐手裡。

  小乞丐初時還不敢接。小二拿起一個塞到他的手裡。“拿著吧!你今天算是走了狗屎運了,居然讓你碰上小公子這樣菩薩心腸的人。”

  說著,小二把餘下的幾個饅頭也一起塞到小乞丐的手裡。

  小乞丐拿著饅頭,抬頭看了俞仁一眼,轉身便向回跑。

  小二見小乞丐也不向俞仁道謝,怕俞仁不高興,忙向他提醒一句。“鄉下人就是不懂禮,小公子如此好心,你怎麼也不道聲謝啊!”

  小乞丐聽到小二的話,這才止住腳步。轉身抱著饅頭向俞仁鞠了一躬。

  俞仁一抬手。“不過是幾個饅頭,小兄弟不必放在心上。”

  小乞丐再望俞仁一眼,轉身走了。

  “俞兄雖然大方,卻只怕這幾個饅頭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我料這小乞丐一會兒還得再來。”一個中性的聲音突然在俞仁的身後響起。

  俞仁聽到這聲音,忙回過頭。原來是李玉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進了棚子。她還是那身書生打扮,只是鶯兒已改換了女兒衫,站在她的身後。

  俞仁見李玉到了,很高興,忙湊過去,與她對面而坐。

  “李兄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玉沒有馬上回答俞仁的話,她先召來了小二,要了些吃的。從早上忙活到現在,她肚子也餓了。

  “俞兄先莫問原由,且看看我的判斷對是不對。”

  俞仁見李玉這樣講,只好按下自己的好奇心,暫時將小乞丐的事放在一旁,問了問米脂縣的那些難民的安置情況。

  “放心吧!我都已給他們安排妥當了。就在連江縣外的一個寺廟裡種地。那廟裡的主持是家父的朋友,正好他們廟裡有幾百畝地,僧人們打理不過來。這眼看著再有幾個月就是春耕了,廟裡也不白費他們多少糧食,主持倒是很樂意收留他們。”

  於是,兩人又聊了些別後的情景。聽說俞仁找到了失散的書童,李玉也替他高興。兩人正聊著,聽到棚外有腳步聲傳來。

  俞仁轉頭一看。方才的那個小乞丐果然又回來了。他仍站在草棚外方才的位置上,直勾勾的看著俞仁。

  俞仁見他仍然一樣飢不可耐的樣子,不由的更加奇怪。

  “我剛給你的饅頭你沒吃嗎?”

  小乞丐聽到俞仁問起,卻不敢回答,只是把頭低到了胸口。

  俞仁見他這樣子實在可憐,不由輕嘆了口氣。便叫小二再給他拿五個饅頭。

  小二答應一聲,馬上又去拿了五個饅頭出來,還用一塊紙包了起來,交到小乞丐的手裡。

  “你叫什麼名字啊?”

  “曹文詔。”小乞丐終於蹦出一句話來。這讓俞仁知道,他不是個啞巴。

  小乞丐接了饅頭仍不稱謝,仍只是向俞仁深鞠一躬,然後便一言不發的轉身走了。

  俞仁看了李玉一眼,“這,倒底是怎麼回事?”

  李玉仍舊不答,卻起身站了起來。“咱們跟過去看看,不就什麼都明白了。”

  俞仁也正有這個意思,於是三人悄悄跟在小乞丐的身後。

  大約走了一里多路,前面出現一片樹林。林子邊上的土坡旁,此時正倚著一群人,約有二三十。他們似乎是在這兒曬太陽,又像是已經餓的走不動了。看這些人的裝束,也與昨天遇到的那批災民倒是很相似。

  “這些人也是米脂縣逃出來的災民嗎?”俞仁現在對這個李玉是越來越依賴了,感覺她真的就好像是神仙一樣,什麼事情都知道。

  “不是。他們是從遼東逃出來的。女真人占了撫順,撫順城裡的漢人百姓大多逃進了關內。一般這些人,逃到直隸也就安家了。不過,這些人聽說是正巧逃出來的時候遇上了一條南下的商船。那位好心的船主便順路將他們帶到了福州。”

  俞仁點點頭。兩人正說著,便見方才的那個小乞丐已走進了人群。小乞丐向人群的西北角走去,那兒的土坡旁正坐臥著幾個人。是一名婦人帶著三個孩子。兩個大些的是男孩子,大的有十二三歲,小的只有十歲上下,婦人的手裡還摟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

  女孩的手裡正拿著小半塊饅頭在吃,婦人手裡拿著一個破碗裝著小半碗水,似乎是怕孩子吃噎著了,好給她餵水。

  “媽媽,我還餓!”最小的那個男孩,眼睛盯著妹妹手裡的饅頭叫道。

  那個大些的男孩揚手就給了小男孩一巴掌。“媽媽的饅頭都給你吃了,你還叫餓!”

  小男孩挨了哥哥的打,坐在地上大哭起來。兩人正鬧著,方才在茶棚外看到的那個小乞丐走過去。兩人看到小乞丐,一起圍上來。

  第九章 孝母悌弟

  “哥哥、哥哥。”

  “給!”小乞丐將手裡包著饅頭的紙打開,取出一個,其餘四個都交給了弟弟們。

  小乞丐將手裡的饅頭遞到婦人面前。“媽媽,這個你吃。”

  “那你呢?”婦人並沒伸手去接兒子的饅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