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在人民軍40萬部隊被逐個消滅改編之後,中國軍隊開始逐步撤出半島。
留給韓國的,是滿目瘡痍的北韓,和處於包圍中的平壤。
中國並沒有幫韓國攻下平壤,而是把這個難啃的骨頭交給韓國自己解決。
中國沒必要把南北韓的仇恨和矛盾背負在自己身上。
後來的事實證明,平壤攻城戰是一場慘烈的巷戰,韓國軍隊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並在中國和美國的不斷支援下才最終拿下平壤。
這一場半島統一的最後之戰,加劇了南北韓人心中的對立和仇恨,使得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韓國不得不把全部精力用於應付各種地下反抗活動。
而這次韓戰,韓國元氣大傷。雖然盧武炫總統成為統一朝鮮和驅逐駐韓美軍的元勛,但擺在面前的爛攤子,使他不得不更多地依靠中國、討好中國。
朝鮮半島,五十年內不可能威脅中國了!
在這場波瀾詭異的對抗中,中國無疑是勝利者。
中國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人員傷亡13000多,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100億美元,GDP出現了二十多年來首次負增長。
但是,這一切是值得的。
台灣統一了,朝鮮半島平靜了。
美國最終雖然沒有淪為地區性大國,但也無力繼續全球擴張。在西太平洋,美國的勢力被削弱,只能收縮至第二島鏈。
歐洲和俄羅斯樂得隔岸觀火,坐享其成。俄羅斯雖然對朝鮮半島的變化很不滿意,但相比取得的利益和美國勢力的削弱,這點不快也不算什麼。
日本倒是野心勃勃,急於填補美國後撤留下的空白。台灣回歸掐住了日本的海路運輸線,對於沖繩的毀滅也耿耿於懷,但是中國此次顯示的實力,也讓日本不敢造次。
“那麼,就這麼結束了嗎?”
中年人輕聲自問。
他拿起書桌上的一個卷宗。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打開這個報告了。
卷宗的內容只有一個,南京戰區司令員,這個曾經在台海戰爭最關鍵的時候逼宮的軍方大佬,自殺死亡,就在國慶節的第二天。
中年人想起了老人。
想起了老人臨終前的話。
“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中年人搖頭嘆道。
這是一個更為險惡的局面。
他不知道,這裡面包含多少的陰謀和風暴,他也不知道,這會牽扯出多少高層後台。
他只知道,是到了正面交鋒的時候了。
這,是一個新的對抗。
絕對是另外一個戰場的對抗。
極限對抗!
窗外,是深深的秋色。
蕭瑟的秋風蕩滌著蒼茫的大地。
古書上是這樣寫的:
秋風起,金旺木死,萬物休囚,天意肅殺,主刑罰森嚴。
後記
這個中篇完成了。
我和大家一樣,心裡似乎有點失落,也有一份輕鬆。
這篇文章,說實話作為文學作品是不夠格的。因為我本身就沒有加入過多的文學描寫。
只是借用虛擬小說的手段,來記錄我的一些稀奇古怪的設想而已。在這點上,我的目的達到了,整篇文章也還基本能自圓其說,所以我比較滿意。
從大家的反響看來,我真的要感謝你們,可愛而寬容的鐵血戰友。只是因為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以前沒有人想到的謀略和戰術,所以你們給予了我那麼多支持,而並不計較我很多想法的粗淺和單薄,也不計較文章細節上的蒼白和忽略。
在這篇文章里,我提出了逼迫台灣攤牌、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另類戰略思維,也提出了鐵手、冷血、黑暗攻擊等超限戰的戰術構思,還設計了寄生衛星、追命、無情幾個超級武器。這些設想得到了熱烈的回應。很搞笑的是,某軍分區一個朋友去北京開會,帶回一本複印的小冊子,據說是在各總部年輕參謀人員中流行的文章,很神秘地給我看---我差點沒背過氣去,竟然是《極限對抗》的前十五章。名稱改了,也沒作者和鐵血的信息。我不敢多說,匆匆回家,確定沒人跟蹤,鎖好門關上窗,捂在被子裡才笑出聲來。
以上笑話,大家聽過就算了。
到現在,我在鐵血已經完成了兩個中篇。兩篇東西都有不滿意的地方,《大事件》太過於情緒化,情節也太理想化;《極限對抗---顛峰》只是很粗放的設想,而且偏重高層和戰略的對抗。
我是一個很不安分的人,總想突破自己,總想改變風格。所以,如果我的第三個作品能寫出來,絕對是和前兩個截然不同的調子。
不會變的,就是“鐵血最會弔人胃口的寫手”這個稱號。
嘿嘿,其實很多朋友都看出了,《極限對抗---顛峰》最後結尾又製造了一個懸念。
藉此宣布,《極限對抗---中美顛峰之戰》正式改名為《極限對抗》之《顛峰》。
這是為下一部作品做準備。
下一部小說肯定還是中篇,名字嘛,暫定為《極限對抗》之《暗流》。
如果一切順利,一個月後將開始在鐵血獨家連載。
當然這還不能確定,我又很懶。
我真的需要休息一下了。
寫文章確實是很辛苦的事。
我以我日漸稀疏的狐狸毛作證,真的。
留給韓國的,是滿目瘡痍的北韓,和處於包圍中的平壤。
中國並沒有幫韓國攻下平壤,而是把這個難啃的骨頭交給韓國自己解決。
中國沒必要把南北韓的仇恨和矛盾背負在自己身上。
後來的事實證明,平壤攻城戰是一場慘烈的巷戰,韓國軍隊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並在中國和美國的不斷支援下才最終拿下平壤。
這一場半島統一的最後之戰,加劇了南北韓人心中的對立和仇恨,使得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韓國不得不把全部精力用於應付各種地下反抗活動。
而這次韓戰,韓國元氣大傷。雖然盧武炫總統成為統一朝鮮和驅逐駐韓美軍的元勛,但擺在面前的爛攤子,使他不得不更多地依靠中國、討好中國。
朝鮮半島,五十年內不可能威脅中國了!
在這場波瀾詭異的對抗中,中國無疑是勝利者。
中國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人員傷亡13000多,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100億美元,GDP出現了二十多年來首次負增長。
但是,這一切是值得的。
台灣統一了,朝鮮半島平靜了。
美國最終雖然沒有淪為地區性大國,但也無力繼續全球擴張。在西太平洋,美國的勢力被削弱,只能收縮至第二島鏈。
歐洲和俄羅斯樂得隔岸觀火,坐享其成。俄羅斯雖然對朝鮮半島的變化很不滿意,但相比取得的利益和美國勢力的削弱,這點不快也不算什麼。
日本倒是野心勃勃,急於填補美國後撤留下的空白。台灣回歸掐住了日本的海路運輸線,對於沖繩的毀滅也耿耿於懷,但是中國此次顯示的實力,也讓日本不敢造次。
“那麼,就這麼結束了嗎?”
中年人輕聲自問。
他拿起書桌上的一個卷宗。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打開這個報告了。
卷宗的內容只有一個,南京戰區司令員,這個曾經在台海戰爭最關鍵的時候逼宮的軍方大佬,自殺死亡,就在國慶節的第二天。
中年人想起了老人。
想起了老人臨終前的話。
“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中年人搖頭嘆道。
這是一個更為險惡的局面。
他不知道,這裡面包含多少的陰謀和風暴,他也不知道,這會牽扯出多少高層後台。
他只知道,是到了正面交鋒的時候了。
這,是一個新的對抗。
絕對是另外一個戰場的對抗。
極限對抗!
窗外,是深深的秋色。
蕭瑟的秋風蕩滌著蒼茫的大地。
古書上是這樣寫的:
秋風起,金旺木死,萬物休囚,天意肅殺,主刑罰森嚴。
後記
這個中篇完成了。
我和大家一樣,心裡似乎有點失落,也有一份輕鬆。
這篇文章,說實話作為文學作品是不夠格的。因為我本身就沒有加入過多的文學描寫。
只是借用虛擬小說的手段,來記錄我的一些稀奇古怪的設想而已。在這點上,我的目的達到了,整篇文章也還基本能自圓其說,所以我比較滿意。
從大家的反響看來,我真的要感謝你們,可愛而寬容的鐵血戰友。只是因為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以前沒有人想到的謀略和戰術,所以你們給予了我那麼多支持,而並不計較我很多想法的粗淺和單薄,也不計較文章細節上的蒼白和忽略。
在這篇文章里,我提出了逼迫台灣攤牌、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另類戰略思維,也提出了鐵手、冷血、黑暗攻擊等超限戰的戰術構思,還設計了寄生衛星、追命、無情幾個超級武器。這些設想得到了熱烈的回應。很搞笑的是,某軍分區一個朋友去北京開會,帶回一本複印的小冊子,據說是在各總部年輕參謀人員中流行的文章,很神秘地給我看---我差點沒背過氣去,竟然是《極限對抗》的前十五章。名稱改了,也沒作者和鐵血的信息。我不敢多說,匆匆回家,確定沒人跟蹤,鎖好門關上窗,捂在被子裡才笑出聲來。
以上笑話,大家聽過就算了。
到現在,我在鐵血已經完成了兩個中篇。兩篇東西都有不滿意的地方,《大事件》太過於情緒化,情節也太理想化;《極限對抗---顛峰》只是很粗放的設想,而且偏重高層和戰略的對抗。
我是一個很不安分的人,總想突破自己,總想改變風格。所以,如果我的第三個作品能寫出來,絕對是和前兩個截然不同的調子。
不會變的,就是“鐵血最會弔人胃口的寫手”這個稱號。
嘿嘿,其實很多朋友都看出了,《極限對抗---顛峰》最後結尾又製造了一個懸念。
藉此宣布,《極限對抗---中美顛峰之戰》正式改名為《極限對抗》之《顛峰》。
這是為下一部作品做準備。
下一部小說肯定還是中篇,名字嘛,暫定為《極限對抗》之《暗流》。
如果一切順利,一個月後將開始在鐵血獨家連載。
當然這還不能確定,我又很懶。
我真的需要休息一下了。
寫文章確實是很辛苦的事。
我以我日漸稀疏的狐狸毛作證,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