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突然,密集的槍炮聲打破黎明的沉寂。

  大約2000名薩達姆敢死隊突襲了這個基地。

  半個小時後,當美軍武裝直升機趕來增援時,這個基地已經陷入火海。

  110名美軍後勤人員,30多海軍陸戰隊士兵全部陣亡。

  這是第二次海灣戰爭以來,美軍在伊拉克最大的傷亡。

  美軍的攻擊機和直升機立刻開始搜索追擊,卻又陷入伊拉克人預設的單兵防空飛彈陣地。

  20多枚薩姆飛彈突然騰空而起,三架黑鷹和一架大黃蜂被擊落。

  在伊拉克,美軍的空中力量向來是進出自由,如入無人之境,沒想到這次遭到埋伏。

  這是不可想像的失誤。

  在第二次海灣戰爭進行時,這樣一個2000人規模的敵人兵力集結,這樣一次防空陣地的埋伏,早就被各種偵察衛星、戰場偵察機和無人偵察機所捕獲。

  戰場信息的收集和處理,一直是美軍的最強項。

  可是現在情況不同。

  美軍的衛星被中國破壞不少,而剩下的,關注重點都放在了遠東。

  美軍在海灣只留下兩個航母戰鬥群,空中偵察和巡邏飛機都嚴重不足。

  加上美軍中普遍的思鄉厭戰情緒,以及指揮官的麻痹大意,所以這個不可能的突襲大獲成功。

  隨後的幾個小時,伊拉克各地都響起零星的槍炮聲。美軍被周圍的冷槍冷炮困擾,並且付出了不小的傷亡。

  薩達姆的錄像也出現在各家媒體,他宣稱:伊拉克人民反抗侵略的時刻到來了。

  美軍開始漫無目的地搜索清剿,而美軍不顧平民傷亡的胡亂開火,徹底喪失了民心。越來越多的伊拉克人投入反擊。

  伊拉克的局勢急轉直下,眼看就要失控了。

  顯然,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岌岌可危。

  如果說遠東對美國來說,具有重要的全球戰略價值,那麼中東對於美國,則是具有無可比擬的實實在在的經濟和戰略價值。

  而美國失望地發現,原來美軍“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設想很難實現。

  因為他們選擇了錯誤的對手。

  與中國對抗,絕對不會是局部的戰爭。

  而是極限對抗,是顛峰之戰。

  如果和中國全面對抗,那麼美國必須放棄中東,放棄國內的經濟重建,放棄超級大國的戰略地位,甚至放棄百多年來未受戰火洗禮的淨土。

  面對俄羅斯和中國高度戒備的核反擊,美國不敢輕言使用核武;

  面對各自為政的歐洲盟友,美國無法在外交和經濟上孤立中國;

  面對渴望重新洗牌的第三世界,美國很難加以利用;

  面對幸災樂禍的美國認定的“流氓國家”,美國更是不能掉以輕心;

  最重要的,面對中國這個神秘的對手,美國感到莫測高深的恐懼。美國人崇拜的高科技優勢蕩然無存,似乎中國的秘密武器總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痛擊美國,而中國究竟還有多少秘密武器,只有上帝知道。

  更難受的,是中國人的謀略。

  中國始終不按常理出牌。

  事先公布反擊時間和那麼多攻擊目標,美國人心理受到的衝擊遠大於實際遭到的攻擊。攻擊前的熱線電話,更是在美國核心層心中產生了一些異樣微妙的變化。反對黨也就此大作文章,把小布希搞得狼狽不堪。

  美國別無選擇。

  極不情願地,重新開始與中國秘密談判。

  停止對抗的協議很快達成了。

  只用了三天時間。

  這個對外公布的諒解協議核心內容只有簡單的三條:

  一、中美雙方停止一切軍事對抗,即刻生效;

  二、美國重申不支持台灣任何形式的獨立,同意積極促進以和平談判達成兩岸統一;

  三、中國理解和認可美國在遠東的存在和利益;中國願與美國一起為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作出努力。

  而不能公開的秘密協議,則進展緩慢。到最後達成完全一致,已經是兩年以後了。

  5月15日,作為秘密協議的一部分,中國軍隊第二次跨過鴨綠江。

  不過這次不是抗美援朝,而是助韓滅朝,並拯救被圍困在烏山、議政府一線的30000多美國大兵。

  北韓的重兵都已跨過38線,留在中朝邊界和後方的,都是一些二流部隊,數量少裝備差,加上情況不明,認為中國軍隊是幫助朝鮮打擊美軍的,所以稀里糊塗就被整建制繳械。

  入朝的38、39兩個重裝集團軍沒遇到什麼抵抗,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包圍了平壤。

  金家王朝分崩離析。

  38線以南,戰場局勢變得混亂不堪。

  北韓40多萬人民軍群龍無首,迅速分化為忠於小金的、被中國情報人員成功策反控制的、被南韓策反的、中立觀望的幾個部分。各個部分各自為戰,摩擦互攻。再加上南韓的殘餘部隊,美軍不時反包圍突擊,整個戰場一塌糊塗。

  要命的是,急驚風遇到慢郎中。

  中國的精銳部隊在平壤外圍停了下來,只是用特種部隊和空中力量對一些重要目標實施精確打擊,進一步癱瘓朝鮮人民軍的指揮系統。解放軍重點打擊了北韓的飛彈研究機構,還占領了不多的幾個飛彈發射基地。隨即中國向聯合國監核會發出照會,邀請國際武器核查專家趕赴朝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