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二)西曆本年二月十三、二十一、四月二十九、八月十九等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本年正月初三、三月十一、七月初六等日上諭,一道犯罪之人,如何懲辦之處,均一一載明。
(三)西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歷七月初六日上諭,以諸國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鎮,停止文武各等考試。
(四)西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諭,以各省督撫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於所屬境內,均有保平安之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亦不得開脫,別給獎敘。
以上諭旨,現於中國全境漸次張貼。
第十一款。大清國國家允定將通商、行船各條約內,諸國視為應行商改之處,及有關通商各他事宜均行議商,以期妥善簡易。現按照第六款賠償事宜約定,中國國家應允襄辦改善北河黃埔兩水路,其襄辦各節如左:
(一)北河改善河道,在一千八百九十八年,會同中國國家所興各工,近由諸國派員重修,一俟治理天津事務交還之後,即可由中國國家派員與諸國所派之員會辦。中國國家應付海關銀每年六萬兩,以養其工。
(二)現設立黃埔河道局,經管、整理、改善水道各工;所派該局各員,均代中國暨諸國保守在滬所有通商之利益,預估後二十年,該局各工及經營各費,應每年支用海關銀四十六萬兩;此數平分,半由中國回家付給,半由外國各干涉者出資。該局員差並權責及進款之詳細各節,皆於後附文件內列明。
第十二款。西曆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中歷六月初九日降旨,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按照諸國酌定,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此上諭內,已簡派外務部各王大臣矣。且變通諸國欽差大臣覲見禮節,均已商定,由中國全權大臣屢次照會在案,此照會在後附之節略內述明。
茲特為議明,以上所述各語,及後附諸國全權大臣所發之文牘,均系以法文為憑。
大清國國家既如此,按以上所述西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歷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內各款,足適諸國之意妥辦,則中國願將一千九百年夏間變亂所生之局勢完結,諸國亦照允隨行。是以諸國全權大臣,現奉各本國政府之命代為聲明,除第七款所述之防守使館兵隊外,諸國兵隊即於西曆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十七日,即中歷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五日,全由京城撤退,並除第九款所述各處外,亦於西曆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即中歷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由直隸省撤退。
今將以上條款,繕定同文十二份,均由諸國、中國全權大臣畫押,諸國全權大臣各存一份,中國全權大臣收存一份。
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初七日在北京定立。
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原載《義和團》。《辛丑條約》尚有附件十九件,略。)
我的朋友王樹增 莫言
1988年夏天的一個中午,我正在廠橋總參文化部的倉庫里與電影隊裡的幾個戰士吃西瓜,電話鈴響,我拿起話筒,聽到一個大嗓門在裡邊說:“莫言嗎?我是王樹增,現在在你們大門口,你出來吧。”
早就知道王樹增是原武漢空軍的創作員,1984年我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時,就在學校的禮堂里看過根據他的劇本拍攝的電影《駱駝草》,隨後又在《八一電影》上看到了他的好幾個劇本。當時我以為他是個搞電影的,與我這個寫小說的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很快,1985年和1986年裡,他的中篇小說《鴿哨》、《猛潮》、《黑峽》、《紅魚》、《月斑》、《破譯》,分別在《收穫》、《當代》、《人民文學》、《解放軍文藝》、《崑崙》等著名的刊物發表,《鴿哨》還得到了王蒙先生的讚賞。
也許是出於偏見,當時也是軍隊年輕作家的我卻對很多軍隊年輕作家抱有一絲絲溫柔的敵意,因為我總感到他們趾高氣揚,好像軍隊是他們家的一樣。所以那時儘管我對這個風頭正健的王樹增從心裡佩服,也有一些結識的機會,但還是放棄了。現在想起來,如果我在讀軍藝時就與王樹增成為朋友,也許我犯的錯誤就會少一些。
王樹增站在我們大院的門口,身材高大挺拔。那時他雖然已經轉業到了魯迅文學院擔任辦公室主任,但渾身的軍人氣兒還是呼呼地往外冒。他站在我們大門口那兩個筆挺的哨兵身旁,既像他們的哥又像他們的連長。我對哨兵說這是武漢軍區的傘兵營長,哨兵啪地一個致敬禮,就把我和王樹增放進去了。他來找我一是動員我去上魯迅文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作家研究生班,二是讓我跟他一起去玉門油田給文學青年講課。這兩件事我都不願去,但王樹增用了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就把我說服了。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王樹增來動員我,我不會去讀研究生班,也不會去玉門。如果我不讀研究生我就不知道“來”是“COME”“去”是“GO”,不去玉門就不知道石油是怎樣從地下冒出來的。
我們乘火車搖晃了三天兩夜,在一個紅日西沉的傍晚抵達玉門。正當酷暑時節,我們出京時穿著汗衫短褲,但一到玉門車站,冷風習習,寒氣逼人,我打著哆嗦,感到自己像一隻脫了毛的公雞。可人家王樹增就像沒事似的,高聲大嗓地跟玉門人寒暄。給玉門的文學青年講了一個星期的課。我有高原反應,頭痛欲裂,基本上靠王樹增講。他連吹帶唬,竟然很受歡迎。石油工人拉來一小拖西瓜卸到我們的房間裡讓我們吃。西瓜個個好,綠皮紅瓤黑籽,入口如蜜。王樹增說講課的事他包了,但一小拖西瓜讓我必須在一周內吃完。他還說最治頭痛的就是西瓜。每天王樹增去講課時,我就在房間裡吃瓜。
(三)西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歷七月初六日上諭,以諸國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鎮,停止文武各等考試。
(四)西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諭,以各省督撫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於所屬境內,均有保平安之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亦不得開脫,別給獎敘。
以上諭旨,現於中國全境漸次張貼。
第十一款。大清國國家允定將通商、行船各條約內,諸國視為應行商改之處,及有關通商各他事宜均行議商,以期妥善簡易。現按照第六款賠償事宜約定,中國國家應允襄辦改善北河黃埔兩水路,其襄辦各節如左:
(一)北河改善河道,在一千八百九十八年,會同中國國家所興各工,近由諸國派員重修,一俟治理天津事務交還之後,即可由中國國家派員與諸國所派之員會辦。中國國家應付海關銀每年六萬兩,以養其工。
(二)現設立黃埔河道局,經管、整理、改善水道各工;所派該局各員,均代中國暨諸國保守在滬所有通商之利益,預估後二十年,該局各工及經營各費,應每年支用海關銀四十六萬兩;此數平分,半由中國回家付給,半由外國各干涉者出資。該局員差並權責及進款之詳細各節,皆於後附文件內列明。
第十二款。西曆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中歷六月初九日降旨,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按照諸國酌定,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此上諭內,已簡派外務部各王大臣矣。且變通諸國欽差大臣覲見禮節,均已商定,由中國全權大臣屢次照會在案,此照會在後附之節略內述明。
茲特為議明,以上所述各語,及後附諸國全權大臣所發之文牘,均系以法文為憑。
大清國國家既如此,按以上所述西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歷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內各款,足適諸國之意妥辦,則中國願將一千九百年夏間變亂所生之局勢完結,諸國亦照允隨行。是以諸國全權大臣,現奉各本國政府之命代為聲明,除第七款所述之防守使館兵隊外,諸國兵隊即於西曆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十七日,即中歷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五日,全由京城撤退,並除第九款所述各處外,亦於西曆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即中歷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由直隸省撤退。
今將以上條款,繕定同文十二份,均由諸國、中國全權大臣畫押,諸國全權大臣各存一份,中國全權大臣收存一份。
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初七日在北京定立。
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原載《義和團》。《辛丑條約》尚有附件十九件,略。)
我的朋友王樹增 莫言
1988年夏天的一個中午,我正在廠橋總參文化部的倉庫里與電影隊裡的幾個戰士吃西瓜,電話鈴響,我拿起話筒,聽到一個大嗓門在裡邊說:“莫言嗎?我是王樹增,現在在你們大門口,你出來吧。”
早就知道王樹增是原武漢空軍的創作員,1984年我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時,就在學校的禮堂里看過根據他的劇本拍攝的電影《駱駝草》,隨後又在《八一電影》上看到了他的好幾個劇本。當時我以為他是個搞電影的,與我這個寫小說的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很快,1985年和1986年裡,他的中篇小說《鴿哨》、《猛潮》、《黑峽》、《紅魚》、《月斑》、《破譯》,分別在《收穫》、《當代》、《人民文學》、《解放軍文藝》、《崑崙》等著名的刊物發表,《鴿哨》還得到了王蒙先生的讚賞。
也許是出於偏見,當時也是軍隊年輕作家的我卻對很多軍隊年輕作家抱有一絲絲溫柔的敵意,因為我總感到他們趾高氣揚,好像軍隊是他們家的一樣。所以那時儘管我對這個風頭正健的王樹增從心裡佩服,也有一些結識的機會,但還是放棄了。現在想起來,如果我在讀軍藝時就與王樹增成為朋友,也許我犯的錯誤就會少一些。
王樹增站在我們大院的門口,身材高大挺拔。那時他雖然已經轉業到了魯迅文學院擔任辦公室主任,但渾身的軍人氣兒還是呼呼地往外冒。他站在我們大門口那兩個筆挺的哨兵身旁,既像他們的哥又像他們的連長。我對哨兵說這是武漢軍區的傘兵營長,哨兵啪地一個致敬禮,就把我和王樹增放進去了。他來找我一是動員我去上魯迅文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作家研究生班,二是讓我跟他一起去玉門油田給文學青年講課。這兩件事我都不願去,但王樹增用了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就把我說服了。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王樹增來動員我,我不會去讀研究生班,也不會去玉門。如果我不讀研究生我就不知道“來”是“COME”“去”是“GO”,不去玉門就不知道石油是怎樣從地下冒出來的。
我們乘火車搖晃了三天兩夜,在一個紅日西沉的傍晚抵達玉門。正當酷暑時節,我們出京時穿著汗衫短褲,但一到玉門車站,冷風習習,寒氣逼人,我打著哆嗦,感到自己像一隻脫了毛的公雞。可人家王樹增就像沒事似的,高聲大嗓地跟玉門人寒暄。給玉門的文學青年講了一個星期的課。我有高原反應,頭痛欲裂,基本上靠王樹增講。他連吹帶唬,竟然很受歡迎。石油工人拉來一小拖西瓜卸到我們的房間裡讓我們吃。西瓜個個好,綠皮紅瓤黑籽,入口如蜜。王樹增說講課的事他包了,但一小拖西瓜讓我必須在一周內吃完。他還說最治頭痛的就是西瓜。每天王樹增去講課時,我就在房間裡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