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軍事理論] 《清宮疑案正解》作者:閻崇年【完結】

  中華文明大講堂,零七開講。

  綿延五千年畫卷,卷開清史。

  近三百年清史疑案,拍案稱奇。

  拍案稱奇大家,閻姓崇年。

  這是零七年始在北京電視台衛視頻道播出的一條節目宣傳片的解說詞,介紹的是今年新推出的《中華文明大講堂》欄目首輪亮相的節目,即由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閻崇年先生開講的《清宮疑案正解》,共12講。

  《中華文明大講堂》的推出,是這次北京衛視頻道改版的重要舉措之一,是這個頻道每晚10點開闢的文化通檔節目之一,是體現北京電視台“文化品位,大家風範”節目定位的一個範例。這樣一檔文化內涵深厚、表現形式沉穩的節目,能達到預期的收視效果嗎?能被廣大觀眾接受嗎?說實話,開始時我這個做台長的心裡也在打鼓。

  現在兩個多月過去了,我的心情放鬆多了。我注意到這個節目播出後,收視率穩步上升。收視特點是:進入收視調查的人群基本就不離開,50分鐘收視曲線始終呈上升趨勢。這說明一旦看了這個節目的觀眾,就會忠誠地看下去。節目播出一段時間後,收視率已達到2.68,占據當周衛視頻道節目收視率排行榜第七名,進入北京地區各頻道收視率統計的前50名,實屬不易。而中華書局以首印10萬冊的開價為閻先生的《清宮疑案正解》出版圖書“買單”,更證實了這樣一檔文化內涵深厚的節目是被廣大觀眾認可的,是被社會所接受的。做為台長,我也覺得很欣慰。

  凡是一個成功的節目,總有它成功的原因,我想至少可以給《中華文明大講堂》欄目的首戰告捷總結這麼三條經驗:

  一、社會有需求,市場已證明。電視節目是個萬花筒,要適應各種觀眾的需求。而由名師大家講演的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節目,是否社會也需要呢?2.68的收視率和出版社“買單”,證明了這一點。這說明了我們的社會在進步,觀眾也需要高品位的文化作品。他們完全有能力欣賞這類作品。這也堅定了我們走“文化品位,大家風範”的創作之路的決心。

  二、學者使電視深刻,電視讓學者有為。記得毛澤東主席說過一句話: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里走出來,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手中的武器。那麼,什麼力量能最有效地起到這個作用呢?是傳媒、大眾傳媒、電視傳媒。我們的節目製作人員藉助電視傳媒這個平台,調動了儘可能多的電視手段,讓高深的知識大眾化,讓觀眾樂於接受。學者的學識與電視藝術形象的表現手法在這裡相得益彰。

  三、閻先生個人的作用功不可沒。“名人效應”在電視這個行業是一種“規律”,節目中有公眾人物就能吸引觀眾的“眼球”。我認為閻先生算是個公眾人物,但我更欣賞的是閻先生的“學者”風範。閻先生講東西沒有更多的華麗詞藻,沒有更多的渲染誇張,而他分析問題的嚴謹、縝密,演講思路的清晰、明了,給人一種真實可靠的“正解”感受。包括我本人,儘管工作十分繁忙,也願意忙裡抽閒爭取看一看閻先生講的內容。

  我贊成閻先生對他講史概括的“求知、求真、求勵、求愉、求鑒”的說法:

  ——求知,歷史會提供豐富有趣的知識;

  ——求真,歷史會提供江山風雨的真實;

  ——求勵,歷史會提供修齊勵志的經驗;

  ——求愉,歷史會提供賞心麗目的愉悅;

  ——求鑒,歷史會提供參政資治的通鑑。

  最後,請允許我代表北京電視台感謝閻崇年先生對《中華文明大講堂》開篇之作付出的辛勤勞動,感謝觀眾讀者對節目和讀物的厚愛。也祝願從《中華文明大講堂》中湧現出更多的名師大家,湧現出更多弘揚中華文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好作品,以饗廣大觀眾和讀者。

  北京電視台台長劉愛勤

  2007年3月7日

  引 言

  近年來,出現了一股“清史熱”。很多人都關心清史,尤其是清宮疑案。1992年我到台灣進行學術交流,接待方組織大陸清史專家和台北市民就清宮歷史問題進行座談。座談會上,一位台北市民問道:清宮疑案究竟有多少?我略加思索後回答:大約有上百起。最近我到一些地方演講,每到一處都會有人問到清宮疑案的問題。

  這些事例給我的印象是,許多觀眾和讀者都關心清宮疑案,希望更深入地了解這些案子的真相。因此,我把這大約百起的清宮疑案梳理了一下,選出10樁疑案,一件一件地進行“正解”。此外,還對很多讀者和觀眾比較關心的兩個問題,即清朝宮廷教育和清朝宮廷過年,予以介紹。

  為什麼要進行正解呢?因為:這些疑案發生在清宮——從興京(赫圖阿拉)、東京(遼陽)、盛京(瀋陽)到北京,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到末帝溥儀,時間既久遠,又多系皇帝家事、宮闈秘聞,外人難得其詳。於是,正史野史,官私記載,筆記小說,或為尊者諱,或道聽途說,對同一事件的記載歧異紛紜,更為這些疑案增加了幾分玄秘色彩,顯得撲朔迷離,讓人難窺真情。這就需要根據史料,辨偽存真,揭開歷史迷霧,恢復事件的本來面目。這就是我所說的“正解”,它與“戲說”的最大不同在於完全根據史料,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而不進行藝術的渲染和誇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