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隆安五年(401年),孫恩循海道進攻京口,逼近建康,桓玄聲稱勤王起兵,實際是想渾水摸魚,於是司馬元顯在孫恩北走遠離京師後下詔命桓玄解嚴。不過,桓玄當時完全控制了其轄區,不但作出調桓偉為江州、鎮守夏口,又以司馬刁暢督八郡、鎮守襄陽,桓振、皇甫敷、馮該等駐湓口等軍事調動,更建立了武寧郡和綏安郡分別安置遷徙的蠻族以及招集的流民。朝廷曾下詔征廣州刺史刁逵和豫章太守郭昶之,亦被桓玄所留。

  元興元年(402年),司馬元顯下令討伐桓玄,桓玄在京的堂兄桓石生密報給他。當時桓玄已封鎖長江漕運,令東土飢乏,又因孫恩之亂未平,故以為司馬元顯無力討伐,便一直在荊州等待時機,蓄勢待發。然而收到桓石生的通報後,桓玄甚懼,打算堅守江陵。不過卞范之卻勸桓玄出兵東下,以桓玄的威名和軍力,令其土崩瓦解;反不應主動示弱於人。桓玄於是留桓偉守江陵,親自率兵東下。桓玄初仍憂他抗拒朝命,害怕手下士兵都不會為他所用,然而過了尋陽仍未見朝廷軍隊,於是十分高興,士氣亦上升,移檄上奏司馬元顯之罪。桓玄到姑孰時,派馮該等擊敗並俘獲豫州刺史司馬尚之,並奪取了歷陽(今安徽和縣)。當時司馬元顯因畏懼,登船而未敢出兵,而劉牢之因擔憂擊敗桓玄後會不容於司馬元顯,竟與其手下北府軍向桓玄投降。桓玄逼近建康,司馬元顯試圖守城但潰敗。桓玄入京後,稱詔解嚴,並以自己總掌國事,受命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徐州刺史,加假黃鉞、羽葆鼓吹、班劍二十人。

  請看下一講:廢帝自立(下)

  34.廢帝自立(下)

  更新時間2016-5-2 17:36:56 字數:2190

  桓玄又歷數會稽王司馬道子及其子司馬元顯的罪惡,流放司馬道子到安成郡,數月後桓玄更派人殺死司馬道子;又殺司馬元顯、庾楷、司馬尚之和司馬道子的太傅府中屬吏。桓玄又圖除去劉牢之,先命他為會稽太守,令其遠離京口。劉牢之意圖反叛但得不到北府軍將領支持,於是北逃廣陵投靠廣陵相高雅之,於途中自殺。司馬休之、高雅之和劉牢之子劉敬宣於是北逃南燕。

  桓玄在三月攻入建康時就廢除了元興年號,恢復隆安年號,不久又改元大亨。及後,桓玄自讓丞相及荊江徐三州刺史,以桓偉出任荊州刺史、桓修為徐、兗二州刺史、桓石生為江州刺史、卞范之為丹陽尹、桓謙為尚書左僕射,分派桓氏宗族和親信出任內外職位。自置為太尉、平西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揚州牧、領豫州刺史。另外又加袞冕之服,綠綟綬,增班劍至六十人,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奏不名的禮遇。

  四月,桓玄出鎮姑孰,辭錄尚書事,但朝中大事仍要諮詢他,小事則由朝中桓謙和卞范之決定。自晉安帝繼位以來,東晉國內戰禍連年,人民都厭戰不已,而桓玄上台後就罷黜奸佞之徒,擢用俊賢之士,令建康城中都一片歡欣景象,希望能過安定日子。不過很快,桓玄凌侮朝廷,豪奢縱慾,政令無常,故令人民失望。當時三吳******,很多人死亡,即使是富有的也是守著金玉財寶活活餓死家中,桓玄雖曾下令賑災,但米糧不多,給予不足,縱然會稽內史王愉召還出外尋食的饑民回去領糧,還是有很多人在道旁餓死。

  另一方面,桓玄亦先後殺害吳興太守高素、竺謙之、高平相竺朗之、劉襲、彭城內史劉季武、冠軍將軍孫無終等北府軍舊將,以圖消滅劉牢之領下北府軍勢力。另亦要朝廷追論平定司馬元顯和殷仲堪、楊佺期的功勳,分別加封豫章公及桂陽公,並轉讓給兒子桓升及侄兒桓濬。又下詔全國避其父桓溫名諱,同名同姓者皆要改名,又贈其生母馬氏為豫章公太夫人。

  大亨元年(403年),桓玄遷大將軍,又上請率軍北伐後秦,但隨後就暗示朝廷下詔不准。桓玄本身就無意北伐,就裝作出尊重詔命的姿態停止。同年,桓偉去世,桓玄因公簡約禮儀,脫下喪服後又作樂。而桓偉一直是桓玄親仗的人,桓偉死後桓玄孤危,桓玄不臣之心已露,同時全國對其有怨氣,於是打算加快篡位工作。而桓玄親信殷仲文及卞范之當時亦勸桓玄早日篡位,連朝廷加授桓玄九錫的詔命和冊命都暗中寫好。桓玄於是進升桓謙、王謐和桓修等人,讓朝廷命自已為相國,更劃南郡、南平郡、天門郡、零陵郡、營陽郡、桂陽郡、衡陽郡、義陽郡和建平郡共十郡封自己為楚王,加九錫,並能置楚國國內官屬。及後桓玄自解平西將軍和豫州刺史,將官屬併入相國府。

  當時桓玄的行動令原為殷仲堪黨眾的庾仄起兵七千人反抗,趁著接替桓偉的荊州刺史桓石康未到就襲取襄陽,震動江陵,不過不久就被桓石康等所平定。桓玄及後又假意上表歸藩,卻又自已代朝廷作詔挽留自己,然後再請歸藩,又要晉安帝下手詔挽留,只因桓玄喜歡炫耀這些詔文,故此常常做這些自編自導的上表和下詔事件。另桓玄亦命人報告祥瑞出現,又想像歷代般有高士出現,不惜命皇甫謐六世孫皇甫希之假扮高士,最終竟被時人稱作“充隱”。而桓玄對政令執行亦無堅定意志,常改變主意,導致政命不一,改變起來亂七八糟。

  大亨元年(403年)十一月,桓玄加自己的冠冕至皇帝規格的十二旒,又加車馬儀仗及樂器,以楚王妃為王后,楚國世子為太子。十一月十八日,由卞范之寫好禪讓詔書並命臨川王司馬寶逼晉安帝抄寫。二十一日,由兼太保、司徒王謐奉璽綬,將晉安帝的帝位禪讓給桓玄,隨後遷晉安帝至永安宮,又遷太廟的晉朝諸帝神主至琅邪國。及後百官到姑孰勸進,桓玄又假意辭讓,官員又堅持勸請,桓玄於是築壇告天,於十二月三日正式登位為帝,並改元“永始”,改封晉安帝為平固王,不久遷於尋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