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司馬師雖然剿滅了叛軍,但是自己的一隻眼珠也已經壞死,他實在是忍不住了,再加上本身就有重病,所以走到許昌之後就去世了,享年47歲(208——255),司馬師掌權時間不長,但是經歷的事情要比司馬懿多。

  他屬於過渡者,如果司馬昭最後能夠多撐一會兒,那麼近抄的第一位皇帝就是晉文帝(司馬炎追封)司馬昭。

  司馬師死了,接下來就要輪到他的弟弟司馬昭為輔政大臣了。但是這個時候,皇帝不願意了。

  請看下一講:叛亂伊始

  6.叛亂伊始

  更新時間2016-4-21 18:09:34 字數:1892

  我在上一講曾經劇透過一件事情,雖然不太起眼罷了。是的,成濟射殺了高貴鄉公曹髦,原因很簡單,就是曹髦在司馬師死後感覺司馬家族力量的削弱,他想起義,但是沒有起義成功就被鎮壓了。

  大家還記得我在《漢末曹魏》那本書中所說的話麼?魏國生於不義,必當亡於不義。當然曹操確實很強大,而且很聰明,這我承認。但是曹操雖然將聰明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但是卻沒有將等待的訣竅傳給曹丕。

  司馬懿死後,曹氏家族和司馬家族的力量已經逆轉,如果司馬家族下一代繼承人是一位昏君,這件事情還有的說,但是偏偏下一代繼承人越來越聰明,即使是司馬師,也良好的做著過渡的工作。

  可以說,沒有司馬師,也就沒有曹氏家族和司馬家族的絕對逆轉,而且司馬師以自己的死證明了司馬昭確實比自己聰明百倍,而且司馬懿時代所經歷的事情大致分為兩類:諸葛亮不祿(侯爵之死稱為不祿)之前的上升勢頭和諸葛亮不祿之後的平穩發展勢頭。

  這兩類是有明確時間界限的,因為在諸葛亮不祿之前,曹睿還不是一位昏君,相反還為魏國的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這種力量是誰都無法抗拒的,畢竟昏君是不可能在用著司馬懿的時候,還要提拔自己家族的勢力。

  可是曹睿的昏庸是和諸葛亮的不祿同一年形成的,因為曹睿在位的這八年,讓魏國的經濟繼續發展,並且一定程度上糾正了曹丕時代的某些弊政。但是曹睿的改革總是停留在對政治經濟文化上面,沒有深入到軍事層面,這樣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可能由於長時間不打仗,曹睿已經不把武將放在第一位。所以把軍權分出一部分交給了自己並不是太信任的司馬仲達,這也就為司馬家篡奪權力打下了基礎。隨著曹睿的死,曹魏家族的根基開始潰爛。

  司馬懿看到被曹爽這位“爛泥扶不上牆”的傢伙扶立上來的是一位八歲的小皇帝,而且曹爽犯的錯誤並不小,更加可氣的是曹爽把自己這位三朝元老晾在一邊,這就是愚蠢的人所辦出的事情。

  司馬懿奪取了權力之後,深感自己已經七十三歲了,所以在死後權力交給了長子司馬師。司馬師什麼都好,就是有些暴力,有些高壓。這些暴力和高壓使得他做出了廢除君主(當然這個時候的君王也有錯誤,司馬師本來就在司馬懿時代掌握著軍隊,你這樣做無異於摸老虎屁股)、逼反將領的錯誤。

  但是司馬師也死在了自己的這種高壓政策上面,司馬師的眼睛本來就不好,結果經過文鴦一震動,眼球掉了出來,回到了許昌就沒了。

  司馬師一死,皇帝總算覺得解脫了,但是司馬昭卻仍然束縛著他。當然在司馬師死的時候,司馬昭也在許昌,所以皇帝立即下令,不讓司馬昭進入洛陽。此刻的司馬昭面臨著的是兩條道路:服從還是抗旨。

  最終司馬昭選擇了後者,因為大凡選擇了服從,那麼父兄打下的基業完全毀於一旦,所以他只能違抗命令,先一步到達了洛陽。皇帝看到老奸巨猾的司馬昭從天而降,立刻蔫兒了,因為他本來是想削弱司馬家族的力量,結果司馬昭來了一個“清君側”。

  所以,形勢已經明朗之下,司馬昭被封為大將軍兼侍中,這個官職暫時安撫住了司馬昭,而且此刻司馬家的力量完全有把握和曹氏力量平起平坐,雖然時機還不太成熟,但是還是不錯的。

  雖然司馬昭也知道外部還是會有一些勢力反對他的執政,但是他沒想到來得如此快。257年,諸葛誕造反了。加上王凌和毌丘儉,湊齊了淮南地區的三大叛亂。淮南地區為什麼會發生叛亂呢?大家可以看一下三國時期的地圖,淮南地區近鄰東吳,所以有重兵把守。

  提到“諸葛”這個姓氏,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姓氏與諸葛亮和諸葛瑾兩個人有著莫大的聯繫,只不過諸葛誕的這個諸葛要比諸葛亮與諸葛瑾血緣上面要遠。但是巧合的是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三個人服務於不同的國家,如果遊牧民族還有一個姓諸葛的,那麼可以組成一桌麻將。

  諸葛誕他造反的原因有兩個:

  ?雖然他是曹魏的老臣,但是立功無數卻不得重用。這不得不讓他產生了憋屈的感覺。

  ?他的好友王凌和毌丘儉兩個人被司馬家族殺了,所以為了給朋友報仇,他不得不反對司馬昭。

  為了起兵,他將壽春城中的糧食都分給了當地的人民,收買民心。緊接著這個諸葛先

  生自作聰明的寫信給司馬昭,要求再派十萬援軍抵禦吳國的進攻。司馬昭是一個老油條了,他豈能不知道這封信裡面的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