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妹妹對於重新修復圓明園的事還有什麼看法?”

  慈禧會意,心裡想道:如今能夠重新掌握大權,趕我走我還不走呢?這修復圓明園本來是為了補償大權失落後的空虛之心,既然重新執掌了大權,修不修也無關緊要。於是,說道:

  “妹妹當初提出重修圓明園只是想在這天下太平之際補償先皇的遺憾,既然眾朝臣一致反對,也就算了吧,讓皇上下令停工,取消這個決定就是。”

  慈安原以為慈禧會不同意停工呢,誰知她說得如此乾脆,也十分高興。姐妹兩人來到養心殿,同治正為自己處置了一批對自己不恭不敬的老大臣而暗自高興呢!猛然聽到梁吉慶奏報,兩宮太后來到,他急忙出殿迎接。

  禮畢,同治裝作不知地問道:

  “兩位母后不在後宮頤養天年,今日怎麼突然到此,不知兩位母后有何指教?莫非兒臣有什麼做得不妥嗎?”

  慈禧一聽這話,氣得猛然站起來說道:

  “皇上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剛剛親政不到一年,就如此驕妄,隨心所欲,想提升誰就提升誰,想把誰治罪就把誰治罪,未免太過份了吧?有失君王之道!行為偏狹,做事欠思考,不合帝德,理應加強帝德潛修,須重新回弘德殿上書房接受師傅教誨。”

  慈安見慈禧話說得太重,怕同治一時承受不了,急忙打圓場說:

  “皇上如此年幼,剛開始獨立執政,一定要和德高望重的老大臣處理好君臣關係,萬萬不可意氣用事。雖然皇上有生殺手奪之大權,也不可隨便濫用,處罰提升必須講究一個‘理’字,無功不賞,無過不罰,這才叫賞罰分明,群臣才會臣服。如果皇上事事不能主持公道,完全按照自己的一己私念辦事,要軍機、六部、三殿三閣做什麼,眾臣叛離,皇上豈不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啦。奕、奕等人都是你皇叔,曾為大清江山立過大功之人,他們都是你皇祖封定的王銜,豈是你一個小輩一句話就革除的。文祥、李鴻藻、寶鋆都是三朝元老,怎能說免職就免職呢?特別是李鴻藻還是你十多年的師傅,應該尊重。”

  慈安見皇上臉紅了,也低下了頭,知道認錯了,也不再說什麼。

  同治聽完慈安太后這一番話確實認識到自己做事太衝動了,他抬起頭看著慈安太后問道:

  “兒臣已經發出兩道硃諭,兩位母后也一定聽說,不知這事如何挽回,請母后明示?”

  慈安說道:“人非聖人,熟能無過,知錯能改則為君子也。皇上能夠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已經是難得了,這事也沒有釀成什麼大錯,再發一道聖諭撤銷先前發出的兩道聖諭就是。”

  慈禧為了達到懲治奕取悅兒子的目的,又急忙說道:

  “皇上既然發了兩道聖諭,如果完全撤除也有失皇上的體面。這事是由恭親王頂撞皇上所引起的,理當給皇上一個面子,警懲一下恭親王也是應該的。”

  “以妹妹之見如何警懲恭親王呢?”慈安問道。

  “加恩改為革去親王世襲罔替降為郡王,仍在軍機行走,並裁其子載徵貝勒郡王銜,等過了兩個月再為恭王與載徵恢復王銜,姐姐以為如何?”

  慈安不好再說什麼,點點頭說道:

  “就以妹妹之意辦吧。”

  同治皇上重新發布硃諭:

  傳諭在廷請王大臣等,撤銷八月初一日晨所發兩道聖諭,恢復十位王大臣所裁職務。唯恭親王每逢召對時,語言之間,諸多失禮,著加恩改為革去親王世襲罔替,降為郡王,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並將載徵革去貝勒郡王銜,以示懲儆。特諭。

  發過諭旨之後,兩宮太后又傳旨召集各親王、郡王、貝勒、軍機大臣、大學、六部、九卿等文武大臣到養心殿商定訓政之事。眾人知道這是兩宮太后意旨,誰也不說一句反對話,更何況皇上親政一年多的所作所為確實暴露出許多不足之處,特別是一日之內連發兩道諭旨裁撤十位親貴重臣的做法更令滿朝文武覺得皇上年幼無知,獨立執政的時機尚未成熟。

  同治皇上見文武大臣一致贊同太后訓政,也不好再說什麼反對的話,也只好表示同意。於是,又一道硃諭發出:

  朕自去歲正月二十六日親政以來,察納雅言,以振朝綱,勤於奏對,欲揚國威。唯覺年幼,體不量力,恐思之偏狹而負眾望。恭請兩宮太后訓政,輔朕中興大統。朕謹尊大後訓誨,倍勤勵精,早成聖德。特諭。

  諭旨一下發,訓政開始,樂的是慈禧,惱的是同治。同治滿心歡喜親臨朝政執掌大權,擺脫兩宮太后干涉,自己實實在在地做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從而振興朝綱,恢復到康乾盛世的榮耀。誰知這滿懷的希望化為烏有。名義上是訓政,而實際上是做太上皇,大大小小的事沒有太后點頭一律做不成。慈安太后還好一點,偶爾垂問一下也不放在心上,而慈禧太后就不同了,牢牢把兒子控制在自己權力的掌心中,甚至對兒子所寵幸哪位妃嬪也橫加干涉。

  同治在權力上得不到滿足,雖為人君卻不能施展兼濟天下的理想抱負,轉回來投入到個人的感情生活之中,希望從后妃們的天倫之中尋找到人生的慰藉。可是,同治的幾位后妃並沒有給同治帶來他所渴望那種的歡樂,他最鍾情的皇后阿魯特氏處處以后妃之德為金科玉律,力爭做一位合格國母,忽視了做一名合格妻子的標準,從而忽視了對皇帝丈夫的愛。同治在皇室大家庭尋找不到的東西卻在煙花柳巷中尋找到了,這不能不是一種天大的諷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