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丹有斛律光相助,我們在兵力上處於絕對劣勢,所以這時誰能控制皇帝,誰就能控制局勢。”宇文純勸道,“退一步說,假如尉遲迥失敗了,我們無法進入長安。那我們還能取道武關,南下荊襄,然後會合巴蜀的宇文儉,集荊襄和巴蜀之力共抗長安。現在田弘和辛威估計正在北上關中的路上。他們可以接應我們,南下應當萬無一失。”

  尉遲運則建議取道潼關,撤往中州、熊州一線。

  宇文純有一點說得對,誰控制皇帝誰就能控制局勢。從襲殺韋孝寬失敗,斛律羨大軍秘密屯駐龍門來看,宇文憲的兵變之策顯然被人出賣了,李丹早有準備,如此推及,他在長安也有精密籌劃,尉遲迥等人勢必要失敗,皇帝還是控制在李丹手上。李丹有皇帝,有皇帝的聖旨,而宇文憲篡逆是事實,在這種情況下,牆倒眾人推,宇文憲和發動兵變地一幫將領們會被更多的人出賣,走投無路。到了那種山窮水盡的時候,唯一的求生之策是投奔山東,或者南下江左投奔大陳人,舍此以外,別無它途。

  宇文憲躊躇良久,決定聽從宇文純之策,撤往長安,實在不行就再撤荊襄,到了荊襄還是無法立足,那就只有出逃了。

  下午,宇文憲指揮大軍撤出戰場,向長安急進。

  這時斥候飛報,斛律光的大軍正在橫渡黃河,戍守夏陽津的賀若弼和韓擒虎背叛了宇文憲,引狼入室。

  宇文憲大驚失色。夏陽津距離同州只有幾十里,斛律光的鐵騎轉瞬及至,如果被圍,則全軍覆沒。他急忙命令軍隊放棄糧草輜重,急速狂奔。

  黃昏時分,斥候抓住了從長安趕往同州的信使,尉遲迥和宇文會等人被抓,皇帝下旨,要誅殺宇文憲等一幫叛逆。

  宇文憲絕望了,此刻長安進不了,後面追兵風馳電摯而來,唯一辦法就是取道東城,從華陰城過潼關,急速撤往中州,這是最近的逃亡路線。如果取道武關下荊襄,還有幾百里路,肯定會被追兵包圍。

  宇文憲即刻下令,沿洛水河而下,去潼關。

  宇文純率軍出潼關的時候,曾留下一幢人馬駐守關隘,然而不幸地是,等叛軍趕到潼關時,卻看到關隘上飄揚著熊州刺史司馬消難的大旗。潼關易主了。

  司馬

  絕開關。宇文憲二話不說,揮軍攻擊。

  李丹、韋孝寬、侯莫陳瓊率軍殺到,宇文憲被包圍在潼關關外的山嶺上,敗亡已成定局。

  李丹命令行台尚書元岩攜帶聖旨,前去勸降。

  宇文憲破口大罵,切齒痛恨,認為李丹勾結斛律光,出賣大周,“今日他砍我的腦袋,稍等時日,就是斛律光砍他的腦袋。大周要亡了。宇文氏地國祚要葬送在李丹手上了。”

  元岩說,大司馬要殺秦公,秦公當然要反擊,所以他向斛律光借了五千騎軍,如此而已。

  “斛律光不是渡河而來了嗎?”

  “沒有。”元岩說道,“秦公擔心你從武關方向逃亡荊襄。所以請律光在夏陽津方向做出渡河之勢,虛張聲勢,真正渡河而來地人馬不到兩千人,沒想到齊公真的上當了,選擇從潼關逃亡,結果被困此處。”

  宇文憲氣得睚眥欲裂。元岩接著說,現斛律光的大軍就在河陽,關中防守兵力本來就捉襟見肘。齊公自相殘殺,給了斛律光不費吹灰之力奪取關中的機會。假若齊公願意投降,三萬府軍將士可以既往不咎,繼續為國效力,如此則可保關中之穩定,可保大周之國祚。

  元岩告辭離去。宇文憲等人摸清了李丹的實力,隨即打算突圍,但王謙等人懷疑這是李丹地奸計。大周皇帝在聖旨中說得很清楚,只要宇文憲投降,罪責可赦。李丹顯然不想留下宇文憲,他想趁此機會誅殺宇文氏宗室和武川人,所以才派元岩前來暗中泄密。

  宇文憲苦笑,此刻就算我投降了,我們也沒有活命機會了。當初山東琅琊王高儼造反,斛律光出面。和平解決了此事,接著高緯毫不遲疑舉起了屠刀,所謂不忍手足相殘願意赦免罪責一說根本就是胡扯八道。只有抱著一絲希望突圍才有活命的機會。

  但是此刻大軍軍心已散,士氣低迷,很多中下級軍官不願給宇文憲陪葬,悄悄向李丹投降。突圍日,叛軍將士臨陣倒戈,宇文憲兵敗如山倒。宇文憲、宇文純、尉遲運、王謙、賀拔緯、賀蘭敬等人有的被當場誅殺。有地抓住後被李丹逼殺而死。

  宇文憲發動的這場叛亂本來聲勢浩大,但由於計策泄漏,被李丹打了個措手不及,三日內便全軍覆沒。關中保持了穩定。

  李丹一邊向皇帝告捷。一邊重整關中府軍,軍中所有宇文氏宗室和武川系將領均被屠殺一淨。正在向隴西進軍的行軍元帥李穆接到聖旨,奉命拘捕了宇文招,宇文招被逼自殺。梁州刺史梁睿接到聖旨,日夜兼程追上宇文儉,將其逼殺於軍中。梁睿隨即繼任益州總管,率軍平定山獠叛亂。

  辛威、田弘正在猶豫是否遵從宇文憲之命北上關中的時候,聖旨到了,宇文憲和幾個弟弟都被殺了,尉遲氏和賀蘭氏幾乎被連根拔除,武川人遭到重創,今日長安已經是李丹地天下,是關隴漢人地天下了。識時務者為俊傑,兩人馬上上表,向皇帝效忠,向李丹表示忠誠,並以年老多病為由,請求回京。

  李丹也不客氣,同意了他們的奏請,讓李端南下出任襄州刺史,督六州諸軍事,負責荊襄軍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