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飛機起飛了,朝目標——揚子江邊的漢口飛去。機艙內,有一個來自華盛頓的觀測員感到有點冷,他看到攝像機口開著,就想讓坐在旁邊的邁將它關上。因為邁背對著這位觀測員,為了引起他的注意,觀測員用肘輕輕碰了一下邁的槍托。

  異常興奮的卡爾·邁以為得到了信號,開始瘋狂地往外投炸彈。在邁投了三組炸彈以後,B-25的指揮官制止了他,這時,邁才發現,這架雙引擎的飛機離漢口還遠著呢。並沒有人給他投彈的信號,他已經浪費了山姆大叔好幾百美元的錢。

  到達目的地漢口後,邁正確地投掉了剩下的所有的炸彈,但是,在回來的路上,他的心情還是很沉重,他知道,他在中隊的戰友將不會再讓他上飛機了。

  24小時後,從中國方面的情報得知,有兩組炸彈落在停在揚子江上的日本船上,並將其炸沉了,還淹死了好多日本兵。這兩組炸彈就是卡爾·邁在遠離漢口的地方投下去的三組炸彈中的兩組。

  新聞記者的奇蹟

  在轟鳴的引擎聲和狂風的怒吼聲中,C-47運輸機的門打開了,一個聲音在高聲叫喊:“起立!”背著重重的設備準備跳傘的空降兵中,有一位《芝加哥論壇報》的記者,他叫約翰·辛普森,他是美國第一個參加空降兵戰鬥的新聞記者。

  “鉤住!”降落傘上的鐵絲繩馬上掛在了頭頂機艙的錨繩上。

  機艙里的氣氛安靜又緊張。34歲的辛普森因其長了一臉大鬍子而被戰友稱為“海獺”。他將和其他戰士一起,攻占阿爾及利亞東部的亞克斯·來斯·拜恩斯機場。跟辛普森這架飛機一起的還有21架C-47運輸機,運載的是美國第509空降兵步兵團。時間是1942年11月18日。

  所有人中,辛普森是惟一的新手,但他很鎮靜。其他人都參加過盟軍進攻北非的“火炬行動”,那也是開戰以來,美國第一次主動進攻的行動。除此之外,509團的人還進行過多次跳傘訓練,許多人因訓練而獲得了榮譽。

  《芝加哥論壇報》的記者約翰·辛普森吉米·費利普斯

  就在3天前,當大家聽說辛普森將要隨隊參加攻占亞克斯·來斯·拜恩斯機場的行動後,都認為記者這次要倒霉了。也許他會頭先著地而死去,最好的情況也可能是摔斷兩條腿。他們這樣擔心不無道理,因為堅硬的地面對高速下降的傘兵來說,跟從時速45英里的火車頂上跳到地面沒有什麼兩樣。

  “可憐的‘海獺’,”空降兵們說,“他可是個好人啊!”

  為了在亞克斯·來斯·拜恩斯機場降落,辛普森接受了兩天的訓練。中間有20分鐘的指導,教官的指導是這樣開始的,“請看,你前面這個很奇怪的東西就是降落傘……”

  現在,這個由C-47組成的“艦隊”到達了目的地的上空,“出發!”的命令已經發出,人們紛紛背起行李,涌到艙門。很快,湛藍的天空中就充滿了白色的降落傘,在白色的降落傘中,間或有紅色的、黃色的和藍色的降落傘,那是用來裝運設備和彈藥的。由於跳傘高度比較低(大約400英尺),再加上機場上空空氣比較稀薄(在海平面上1英里),使得著地時的碰撞比較猛烈。

  整個機場,幾乎沒有一個人在落地的時候沒有受傷,諸如劃傷、擦傷或扭傷。有的人受傷還比較嚴重,約翰·貝瑞上尉幾處腿骨骨折,而營部的卡洛斯·奧登上尉腳骨摔壞了3處。還有其他幾個人摔斷的骨頭又插進了肉里。

  儘管落地時受傷的比率很高,但不到一小時,美國人就奪取了機場。記者辛普森,這位事先被大家擔心會遭遇不幸的人,居然是整個行動中惟一沒有受傷的人。

  納粹幫助美國發明了原子彈(1)

  1937年,也就是阿道夫·希特勒掌權後的第5個年頭,德國兩位享有世界聲譽的物理學家領導的科研小組在原子能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被公認為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兩位物理學家就是奧托·海恩(Otto Hahn)和弗萊茨斯垂斯曼(Fritz Strassmar)。一年後,他們倆利用中子轟擊的辦法成功地分裂了原子,他們稱之為裂變。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踏上了製造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厲害的武器的道路。

  儘管希特勒早已經打算在1939年發動戰爭,但他並不知道原子能作為最終武器的意義。因此,兩位科學家的結果得以公開發表,並傳遍了全世界的科學領域。

  在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直擔心希特勒會製造出原子彈,因此,他於1939年8月2日寫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闡述了製造原子彈的意義,並且勸告美國政府,儘快進行該方面的研究以趕超納粹德國。愛因斯坦是1933年被迫離開德國的,當時,納粹沒收了他的財產,並剝奪了他在著名的凱瑟威廉研究所擔任的職務。

  警覺的羅斯福馬上下令成立了鈾計劃行動組,專門研究原子能用於武器的可能性。1940年的早些時候,美國科學家收到了政府劃撥的第一筆經費。

  在這期間,強大的德國已經在6周內消滅了他的鄰國波蘭。就在這次進攻之後,納粹的高級人物開始意識到了原子能的軍事用途。他們下令禁止製造原子彈的重要原料鈾礦石出口,並且,他們開始打算從比利時屬的剛果進口這種東西,剛果是全世界最主要的鈾產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