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系統,法國的“里達”系統,美、加、澳合研的“野鴨”
系統,德國的軍級自動化幹線網及美國的三軍聯合戰術通信系統等。這些系
統都是由多個節點構成網絡,每個節點設有可自動轉接的交換機,用多路無線電
接力設備互聯,覆蓋整個戰術地域。
戰術衛星通信是陸軍戰術通信的重要手段,英軍和美軍在馬島海戰和海灣戰
爭中都有效地使用了衛星通信設備。這種通信方式的主要特點是通信距離遠,無
需中繼,線路可靠性高,開設迅速,站址不受限制,且配置靈活,適應多變的野
戰環境。美國陸軍衛星通信主要有多信道超高頻初期系統、多信道超高頻最終系
統、單信道特高頻專用系統、單信道特高頻背負式系統、單信道待高頻按需分配
多址系統和單信道超高頻/ 極高頻按需分配多址最終戰術終端。
此外,還將發展戰術光纖通信、戰術跳頻無線電台、數位化通信等新型通信
裝備。
▲美軍聯合戰術情報分配系統
海軍是怎樣進行遠程通信的?
海軍遠洋艦隊的遠程通信目前主要有三種方式,即通信站、通信艦和衛
----------------------- 頁面129-----------------------
星通信。海軍遠程通信的特點是超視距艦岸或艦艦間雙向通信。海軍通信站
是一種接力通信網絡,它由分設於全球各地的通信台站組成,彼此間通過微波線
路、電纜或其它線路進行聯接。通信艦是一種戰術型機動通信裝備,美國在越南
戰爭時曾使用22500 噸的航母改裝了一艘“安納波利斯”號通信艦,上裝24部大
功率發射機、60部接收機和一些其它通信設備。衛星通信是一種主要的通信方式,
美蘇海軍都從70年代以後發展了艦隊通信衛星,保證了海軍艦艇的實時通信。其
它國家雖沒專為海軍發射通信衛星,但艦艇可通過三軍衛星或其它衛星進行正常
的通信聯絡。
海軍戰術通信範圍通常在450 公里半徑以內,頻率範圍為高頻至特高頻,即
3 ~3000兆赫,戰術通信的主要任務是海上作戰部隊之間的通信,一般使用數字
無線電系統進行通信,如美國的戰術數據鏈等。
海軍是怎樣進行對潛通信的?
海軍是一個戰略軍種,不僅有潛艇、水面艦艇,還有飛機和陸戰隊等多種裝
備,具有全球性作戰的特點。海軍通信的主要任務是為各級指揮中心、探測系統
和武器控制系統提供通信保障。海軍通信的主要手段有視距通信、高頻遠程通信、
飛機通信和衛星通信等,通信的主要對象是潛艇和水面艦艇,通信的主要形式為
話音通信、報務通信和數據通信。
潛艇主要分彈道飛彈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和常規潛艇三種類型,其中,彈
道飛彈核潛艇是國家三位一體核威懾力量中的重要支柱,是國家的秘密武器,它
主要執行總統的指令,必要時向敵對國預定目標發射核飛彈。因此,對潛通信往
往以對彈道飛彈核潛艇通信為主,這類潛艇一般不具備強大的戰術攻擊能力,往
往游弋於深水大洋待命,所以對此類潛艇的通信成為海軍通信的一大難題。攻擊
型核潛艇和常規潛艇多為戰術攻擊性潛艇,它們通常與水面艦艇聯合編成,也可
單獨或集群編成,所以此類潛艇通信多為戰術通信,執行遠洋任務時也可進行戰
略通信。
海軍對潛戰略通信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岸基大功率甚低頻電台網絡,這種甚低
頻發射機功率大,天線也很大,頻率範圍為10~60千赫,發射機輸出功率達0.01
~2 兆瓦。其主要缺點是系統造價高,建造周期長,天線和發射機體積龐大而笨
重,戰時易遭破壞。戰後初期前蘇聯建造的1000千瓦甚低頻電台採用6 組六邊形
天線陣,天線由30座高鐵塔組成,中間塔為200 米,外邊塔為175 米。60年代以
後前蘇聯建造的“大力士”Ⅱ型甚低頻電台發射機,雖採用5 組T 形無線陣,體
積和重量有所減小,但仍由18座高鐵塔組成,塔高在235 米左右。為了提高甚低
頻電台天線的高度,前蘇聯曾在50年代採用A3—55型氣球夭線,能將天線升至2D00
米高度工作,但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
1962年美國研製了一種機載甚低頻發射機,其功率10~20D 千瓦,拖曳天線
長度可達1 萬米,可由EC-130Q 飛機裝載。這種飛機任務續航時間為10.5小時,
機上有15名機組成員,工作時需在潛艇活動區域上空進行不間斷地飛行和巡邏。
以隨時給彈道飛彈核潛艇下達命令。這種稱為“塔卡莫”的機載甚低頻對潛中繼
通信系統已發展了四代,目前正在改用波音r6A 飛機執行巡邏通信任務。
----------------------- 頁面130-----------------------
▲潛艇雷射通信示意圖海軍對潛通信除上述方式外,美國自60年代初期還發
展了一種極低頻對潛通信系統。30~300 赫的極低頻在海水中的損失很小,能穿
系統,德國的軍級自動化幹線網及美國的三軍聯合戰術通信系統等。這些系
統都是由多個節點構成網絡,每個節點設有可自動轉接的交換機,用多路無線電
接力設備互聯,覆蓋整個戰術地域。
戰術衛星通信是陸軍戰術通信的重要手段,英軍和美軍在馬島海戰和海灣戰
爭中都有效地使用了衛星通信設備。這種通信方式的主要特點是通信距離遠,無
需中繼,線路可靠性高,開設迅速,站址不受限制,且配置靈活,適應多變的野
戰環境。美國陸軍衛星通信主要有多信道超高頻初期系統、多信道超高頻最終系
統、單信道特高頻專用系統、單信道特高頻背負式系統、單信道待高頻按需分配
多址系統和單信道超高頻/ 極高頻按需分配多址最終戰術終端。
此外,還將發展戰術光纖通信、戰術跳頻無線電台、數位化通信等新型通信
裝備。
▲美軍聯合戰術情報分配系統
海軍是怎樣進行遠程通信的?
海軍遠洋艦隊的遠程通信目前主要有三種方式,即通信站、通信艦和衛
----------------------- 頁面129-----------------------
星通信。海軍遠程通信的特點是超視距艦岸或艦艦間雙向通信。海軍通信站
是一種接力通信網絡,它由分設於全球各地的通信台站組成,彼此間通過微波線
路、電纜或其它線路進行聯接。通信艦是一種戰術型機動通信裝備,美國在越南
戰爭時曾使用22500 噸的航母改裝了一艘“安納波利斯”號通信艦,上裝24部大
功率發射機、60部接收機和一些其它通信設備。衛星通信是一種主要的通信方式,
美蘇海軍都從70年代以後發展了艦隊通信衛星,保證了海軍艦艇的實時通信。其
它國家雖沒專為海軍發射通信衛星,但艦艇可通過三軍衛星或其它衛星進行正常
的通信聯絡。
海軍戰術通信範圍通常在450 公里半徑以內,頻率範圍為高頻至特高頻,即
3 ~3000兆赫,戰術通信的主要任務是海上作戰部隊之間的通信,一般使用數字
無線電系統進行通信,如美國的戰術數據鏈等。
海軍是怎樣進行對潛通信的?
海軍是一個戰略軍種,不僅有潛艇、水面艦艇,還有飛機和陸戰隊等多種裝
備,具有全球性作戰的特點。海軍通信的主要任務是為各級指揮中心、探測系統
和武器控制系統提供通信保障。海軍通信的主要手段有視距通信、高頻遠程通信、
飛機通信和衛星通信等,通信的主要對象是潛艇和水面艦艇,通信的主要形式為
話音通信、報務通信和數據通信。
潛艇主要分彈道飛彈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和常規潛艇三種類型,其中,彈
道飛彈核潛艇是國家三位一體核威懾力量中的重要支柱,是國家的秘密武器,它
主要執行總統的指令,必要時向敵對國預定目標發射核飛彈。因此,對潛通信往
往以對彈道飛彈核潛艇通信為主,這類潛艇一般不具備強大的戰術攻擊能力,往
往游弋於深水大洋待命,所以對此類潛艇的通信成為海軍通信的一大難題。攻擊
型核潛艇和常規潛艇多為戰術攻擊性潛艇,它們通常與水面艦艇聯合編成,也可
單獨或集群編成,所以此類潛艇通信多為戰術通信,執行遠洋任務時也可進行戰
略通信。
海軍對潛戰略通信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岸基大功率甚低頻電台網絡,這種甚低
頻發射機功率大,天線也很大,頻率範圍為10~60千赫,發射機輸出功率達0.01
~2 兆瓦。其主要缺點是系統造價高,建造周期長,天線和發射機體積龐大而笨
重,戰時易遭破壞。戰後初期前蘇聯建造的1000千瓦甚低頻電台採用6 組六邊形
天線陣,天線由30座高鐵塔組成,中間塔為200 米,外邊塔為175 米。60年代以
後前蘇聯建造的“大力士”Ⅱ型甚低頻電台發射機,雖採用5 組T 形無線陣,體
積和重量有所減小,但仍由18座高鐵塔組成,塔高在235 米左右。為了提高甚低
頻電台天線的高度,前蘇聯曾在50年代採用A3—55型氣球夭線,能將天線升至2D00
米高度工作,但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
1962年美國研製了一種機載甚低頻發射機,其功率10~20D 千瓦,拖曳天線
長度可達1 萬米,可由EC-130Q 飛機裝載。這種飛機任務續航時間為10.5小時,
機上有15名機組成員,工作時需在潛艇活動區域上空進行不間斷地飛行和巡邏。
以隨時給彈道飛彈核潛艇下達命令。這種稱為“塔卡莫”的機載甚低頻對潛中繼
通信系統已發展了四代,目前正在改用波音r6A 飛機執行巡邏通信任務。
----------------------- 頁面130-----------------------
▲潛艇雷射通信示意圖海軍對潛通信除上述方式外,美國自60年代初期還發
展了一種極低頻對潛通信系統。30~300 赫的極低頻在海水中的損失很小,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