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聽力了得的人,大都通曉音律,謝振華也不例外,他聽出,拉琴人拉的是《漢宮秋月》,拉琴人稍講究點技巧的話,就不會破壞掉曲目應有的細膩深遠與幽怨悲愁之意境。弄得淒清不是淒清、悲情不是悲情,倒更像是人的低聲哀泣,更像人捂住嘴啜泣。
這拉琴的人是誰啊?!
起初,謝振華只當一個初學者的胡鬧,沒多想,繼續行他的路。但離23弄弄口越近,他心中那難受的感覺越甚,漸漸地,他放慢了腳步,再次去聽那琴聲,仔細地聽,用心地聽。這次,他又是一番別樣感受,腦中浮現了這樣的意境,一如他目睹過的屠城場面,慘呼漫天、哀號遍野。
淚,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很糟糕的琴聲,卻勾起了他心底的傷痛,這豈不是很荒唐,很荒謬。
但它就偏偏是真的。
23弄,他就不去了,沒必要去了!
沈正醇那裡出事了,他想。
猜想得到證實,就在當天。
離開巨籟達路,謝振華就去找了夏正帆。
一見面,他就開口說,老沈可能出事了;夏正帆開腔說,老沈已經被捕了。
說的是同一件事。前者是不確定的口吻,後者是肯定的語氣。
“那他還好嗎?”不確定的問肯定的。
肯定的神色凝重,語氣沉重,“凶多吉少!”
謝振華持異議,“我看未必,他應沒事。”
夏正帆不急不躁,明知故問,“何以見得?”
“就憑丁雪娥今日還能外出。就憑她很巧妙地向我發出了警示。”以此為據,謝振華分析道,“老沈的處境應很安全,應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樂觀。”
夏正帆高唱反凋,“恐怕難以樂觀,若按他的推測,他此時的處境很安全,那你想沒有想過還有第二種可能?我說的這種是:沈正醇極有可能……”最後的結論,他遲遲未說出口。事實上,他並不確定這個結論就是對的,但職業敏感性,逼使他不得不去設想最壞的可能。
聞言,謝振華心裡噔噔直響,他感覺自個似被人丟進了幽深的水井中,溺水般的窒息,令他渾身都沒了知覺,眼前一片漆黑。但這個過程很短,像突然跳開的電閘,很快又被人合上了,他聽到自己這樣說道,“絕無可能!”
說真的,謝振華心裡很是困惑。按照夏正帆的說法,如果沈正醇真……那問題就嚴重了,因為只有心裡有鬼才需要放煙霧彈迷惑人。又想,如果沈正醇心裡確實有個鬼,那鬼還會是誰呢?
丁雪娥嗎?
要這麼聯繫起來,真的很牽強。
於是,他嘗試以此為據來說服夏正帆,卻抵不過夏正帆的一句,“你可別忘了,成理君就是前車之鑑!”
有一剎那,夏正帆注意到,謝振華那對銳利烏黑的眼睛放棄了耀眼的光芒,變得世故了起來,眸子的中央僅剩下點點寒光,是那樣的深不可測。那點點寒光並不是銀色的,而是血紅的。很快,那雙眼就恢復了先前的神采。
“老沈與成理君不同。不能把他們混為一談。”或許是覺得還不夠,謝振華十分肯定地補充說,“這點上,我完全可以肯定!”
“你憑什麼肯定?”夏正帆退問道。
“憑我對他的信任。”謝振華答得理所當然。
“信任?”夏正帆說,“若換作是你被捕了,你說我該絕對信任你,還是有條件的信任你?”
謝振華無言以對。
夏正帆頗為語重心長地說?“你記住,干我們這行的人,只相信事實,不相信任何設想。”頓了頓,他又繼續說,“信任是廉價的,又是無價的,尤其是後者,你或許只有到死才能確定你該相信誰。而在此之前,你和我沒有權力去決定該信任誰!”
“……”
“靜觀其變吧。”
好在不久,沈正醇做了一件誰都想不到的事,替謝振華打消了夏正帆的顧慮——
無疑,沈正醇用行動證明了他的清白,也證明了他的老練。
沈正醇很快就“自由”了。但這是什麼樣的自由呢?監視居住,比待監獄好那麼一點:無腳鐐手銬,無鐵條柵欄,想走就走——隨時隨地有人作陪,就連上廁所也不例外。
但總的來說,還是比成理君落水之初要自由得多。
接物待客都不會受到任何限制,比如說,成理君就一臉羨慕地坐在他的面前,說著一段並不太久遠的過往,有了比較,哪會沒點感慨。
成理君會來探訪沈正醇,一點都不突然,一點都不讓沈正醇意外,就算成理君不來,沈正醇也遲早會去找成理君。沈正醇哪會管成理君投敵是真是假。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慧眼瞅見了與成理君相謀的價值:成理君與余玠的交情非同一般。
僅憑這一點足夠了,更何況成理君正趕著要做買賣:他急於向戴笠輸誠。成理君表示,“我是王佐斷臂,白皮紅心。現在因情勢所迫,含垢忍辱走鋼絲,早晚會讓戴老闆看到我的忠誠……”
沈正醇哪管成理君表什麼心跡,直奔正題:“既然你成理君要取信於我,那你就拿出誠意,讓戴老闆看看。”
這拉琴的人是誰啊?!
起初,謝振華只當一個初學者的胡鬧,沒多想,繼續行他的路。但離23弄弄口越近,他心中那難受的感覺越甚,漸漸地,他放慢了腳步,再次去聽那琴聲,仔細地聽,用心地聽。這次,他又是一番別樣感受,腦中浮現了這樣的意境,一如他目睹過的屠城場面,慘呼漫天、哀號遍野。
淚,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很糟糕的琴聲,卻勾起了他心底的傷痛,這豈不是很荒唐,很荒謬。
但它就偏偏是真的。
23弄,他就不去了,沒必要去了!
沈正醇那裡出事了,他想。
猜想得到證實,就在當天。
離開巨籟達路,謝振華就去找了夏正帆。
一見面,他就開口說,老沈可能出事了;夏正帆開腔說,老沈已經被捕了。
說的是同一件事。前者是不確定的口吻,後者是肯定的語氣。
“那他還好嗎?”不確定的問肯定的。
肯定的神色凝重,語氣沉重,“凶多吉少!”
謝振華持異議,“我看未必,他應沒事。”
夏正帆不急不躁,明知故問,“何以見得?”
“就憑丁雪娥今日還能外出。就憑她很巧妙地向我發出了警示。”以此為據,謝振華分析道,“老沈的處境應很安全,應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樂觀。”
夏正帆高唱反凋,“恐怕難以樂觀,若按他的推測,他此時的處境很安全,那你想沒有想過還有第二種可能?我說的這種是:沈正醇極有可能……”最後的結論,他遲遲未說出口。事實上,他並不確定這個結論就是對的,但職業敏感性,逼使他不得不去設想最壞的可能。
聞言,謝振華心裡噔噔直響,他感覺自個似被人丟進了幽深的水井中,溺水般的窒息,令他渾身都沒了知覺,眼前一片漆黑。但這個過程很短,像突然跳開的電閘,很快又被人合上了,他聽到自己這樣說道,“絕無可能!”
說真的,謝振華心裡很是困惑。按照夏正帆的說法,如果沈正醇真……那問題就嚴重了,因為只有心裡有鬼才需要放煙霧彈迷惑人。又想,如果沈正醇心裡確實有個鬼,那鬼還會是誰呢?
丁雪娥嗎?
要這麼聯繫起來,真的很牽強。
於是,他嘗試以此為據來說服夏正帆,卻抵不過夏正帆的一句,“你可別忘了,成理君就是前車之鑑!”
有一剎那,夏正帆注意到,謝振華那對銳利烏黑的眼睛放棄了耀眼的光芒,變得世故了起來,眸子的中央僅剩下點點寒光,是那樣的深不可測。那點點寒光並不是銀色的,而是血紅的。很快,那雙眼就恢復了先前的神采。
“老沈與成理君不同。不能把他們混為一談。”或許是覺得還不夠,謝振華十分肯定地補充說,“這點上,我完全可以肯定!”
“你憑什麼肯定?”夏正帆退問道。
“憑我對他的信任。”謝振華答得理所當然。
“信任?”夏正帆說,“若換作是你被捕了,你說我該絕對信任你,還是有條件的信任你?”
謝振華無言以對。
夏正帆頗為語重心長地說?“你記住,干我們這行的人,只相信事實,不相信任何設想。”頓了頓,他又繼續說,“信任是廉價的,又是無價的,尤其是後者,你或許只有到死才能確定你該相信誰。而在此之前,你和我沒有權力去決定該信任誰!”
“……”
“靜觀其變吧。”
好在不久,沈正醇做了一件誰都想不到的事,替謝振華打消了夏正帆的顧慮——
無疑,沈正醇用行動證明了他的清白,也證明了他的老練。
沈正醇很快就“自由”了。但這是什麼樣的自由呢?監視居住,比待監獄好那麼一點:無腳鐐手銬,無鐵條柵欄,想走就走——隨時隨地有人作陪,就連上廁所也不例外。
但總的來說,還是比成理君落水之初要自由得多。
接物待客都不會受到任何限制,比如說,成理君就一臉羨慕地坐在他的面前,說著一段並不太久遠的過往,有了比較,哪會沒點感慨。
成理君會來探訪沈正醇,一點都不突然,一點都不讓沈正醇意外,就算成理君不來,沈正醇也遲早會去找成理君。沈正醇哪會管成理君投敵是真是假。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慧眼瞅見了與成理君相謀的價值:成理君與余玠的交情非同一般。
僅憑這一點足夠了,更何況成理君正趕著要做買賣:他急於向戴笠輸誠。成理君表示,“我是王佐斷臂,白皮紅心。現在因情勢所迫,含垢忍辱走鋼絲,早晚會讓戴老闆看到我的忠誠……”
沈正醇哪管成理君表什麼心跡,直奔正題:“既然你成理君要取信於我,那你就拿出誠意,讓戴老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