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越老越激進,這種人劉宗周是代表。大殿上,劉宗周涕淚橫流,反對到底。

  一開始之所以只有反對的聲音,那是因為要是出面贊成,不就等於支持把皇帝變成傀儡嗎?

  所以,一開始,贊成的聲音出不來;但是,這件事又實在太過重大,不出頭也不行。

  實際上,贊成和解的要占絕大多數。在這點上,朝堂和民間一樣。

  對戰爭的前景,沒有人可以樂觀以待,所以,和解對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損失是最小的。

  最開始跳出來贊成和解的都是江北的官員,因為一旦開戰,江北首當其衝,先不要說打勝打敗,就是作為戰場,他們的損失就小不了。

  何況,這些家在江北的人要比江南的官兒更清楚,仗一旦打起來,他們可以肯定,至少在江北,絕對是敗多勝少,而一旦失敗,他們的房屋田產就將永遠跟他們說再見了。

  所以,不跳出來說話是絕對不行的。就是再難,也得說。

  任何事都一樣,只要有人帶頭就好,這些江北的官兒一跳出來,其他人就也有不少官兒站出來附和的。

  不管兩派人爭論的如何激烈,懿安皇后都沒有表態,最後她只是傳旨,命湖廣總督孫承宗、四川總督秦良玉、兩廣總督盧象升、河南陝西兩道總督洪承疇、鎮海大將軍鄭芝龍來京覲見。

  -----

  懿安皇后的心情很是煩躁。

  在朝堂上不管研議什麼事兒,最後總能轉到跟北方和解這件事上來,然後就又是吵吵吵……

  對陳海平那套有關當皇帝是給兒孫造孽的理論,懿安皇后是深以為然的,她在這方面有深刻的體會,皇家確實不是人過的日子。

  何況,皇權衰落,這已是大勢所趨,即便她統一天下,這種趨勢也是改變不了了,其間或許會有反覆,但這個總的趨勢只能是越來越明顯,這已無可懷疑。

  所以,跟北方和解,對皇室是很有利的。

  一旦和解,從此,皇室既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遠離權力鬥爭,又可以受國家奉養,或許,還可能永遠地免除國破家亡的厄運。

  但,就這麼輸給陳海平,這心又實在是不甘!

  想到陳海平,懿安皇后心頭就是一陣燥熱。

  從北京回來之後,懿安皇后對其他的女人就索然無味了,這也包括周皇后在內。似乎,只有在陳海平的女人身上,她才會有那種要死了似的漏*點。

  懿安皇后正渾身燥熱,心裡煩躁不安的時候,章程來報,說是孫承宗到了。

  湖廣離南京最近,孫承宗自然要比別人先到。

  懿安皇后吩咐了一聲:“傳孫老大人入宮。”

  不一會兒,孫承宗穩步走進了慈寧宮。

  孫承宗已經年過八旬,但身體依舊是那麼硬朗,走路不搖不晃,穩如泰山,雙目如電,聲音也依舊鏗鏘有力。

  這樣的老人,誰看了都喜歡。

  見禮已畢,懿安皇后請孫承宗落座,然後歉意地道:“老大人一路鞍馬勞頓,哀家卻立刻就把您請進宮來,實在是有些對不住老大人。”

  孫承宗道:“皇后您客套了,就是您不召見老臣,老臣也要入宮見駕的。”

  沉吟了一下,懿安皇后問道:“老大人,這件事兒您是怎麼看的?”

  連同聖旨,陳海平的和解書也一併送了過去。

  孫承宗嚴肅地道:“皇后,一旦開戰,江北必敗無疑。”

  眉頭微皺,懿安皇后問道:“老大人,不知您為什麼說必敗無疑?”

  “皇后,老臣聽聞北方建造那個鐵路之後,就派人去看過。”頓了頓,孫承宗繼續道:“皇后,老臣以為,這個鐵路已經完全顛覆了過往對戰爭的看法。”

  這個懿安皇后還真不懂,就立刻問道:“老大人,您詳細給哀家說說,它是怎麼顛覆了過往的戰爭?”

  孫承宗道:“皇后,據老臣研判,在平原地帶,那個鐵路要是簡便些,是可以隨時修建的,而且極為快速。那這樣一來,不論是兵員,還是物資,千里之地,轉瞬即到。”

  懿安皇后不太懂軍事,但聽孫承宗這麼一說,她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孫承宗說在江北開戰,他們必敗無疑。

  要想在江北之戰中取得勝利,光靠洪承疇顯然不可能,所以就要把孫承宗、秦良玉、盧象升的軍隊都調到江北去,但這樣一來,先別說真的打起來會怎樣,要是陳海平按兵不動,那靠也能把他們靠趴下。

  糧餉轉運,這歷來都是行軍打仗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但因為有了鐵路,那這個問題相對於他們而言,陳海平就不存在了。

  僅此一點,他們就已經敗了。要想改變,除非主動進攻,速戰速決,但這可能嗎?

  默然半晌,懿安皇后問道:“老大人,那江南呢?”

  孫承宗道:“皇后,江南暫時可保無虞。”

  懿安皇后沒說話,看著孫承宗,孫承宗繼續道:“老臣以為,只要皇后您在,陳海平是越不過長江的,但是陳海平越不過長江,他就必定在別的地方打主意。”

  “別的地方?”懿安皇后問了一句,然後立刻道:“是海上。”

  “對。”孫承宗道:“皇后,老臣詳細了解過那次海戰,老臣現在擔心我們的艦隊已經不是陳海平的對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