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孫傳庭掌管歸化這麼久,他當然清楚這支全新軍隊的戰鬥力有多強悍,他甚至可以肯定,這是一支世上曾經有過的最強大的軍隊。

  這支軍隊是陳海平一手締造的,也是為他而存在的,只要陳海平一聲令下,孫傳庭完全相信,他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會捨死忘生地戰鬥到最後一息。

  即便是普通人萬眾一心,對於對手而言,那也是極其可怕的事,何況是這些受過嚴酷訓練的強悍戰士。而且,這些戰士對陳海平又豈止是萬眾一心這麼簡單,在“萬眾一心”前面再加上“瘋狂的”三個字才算形容的貼切些。

  所以,陳海平說這話一點都不誇張。

  不知為什麼,孫傳庭心裡突然升起了一絲無力感。凝望著暮色里歸巢的倦鳥,默然片刻,他直言道:“海平,我覺得限制君權,甚至是把君權完全架空,只把皇帝當作一個尊號,這樣也可以讓天下這隻鹿歸公,再沒有私人可以去競逐。”

  “您說的對,但是,大哥,我不認為國家衰弱的根本責任在皇帝,因為最終的權力並不在皇帝手裡。”

  陳海平說過,孫傳庭有些艱難地道:“在‘官’手裡。”

  “對,但還不準確。”陳海平道:“準確地說應該在地主和商人手裡。”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分析(下)

  這個時代,地主也是商人,商人也是地主,他們基本是一體的。

  陳海平繼續道:“大哥,我仔細研究過宋代和我朝的官僚系統,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孫傳庭也是大學問,對這個題目自然很感興趣,何況是這個妹夫提出來的,他自然更好奇:“什麼現象,說來聽聽。”

  陳海平道:“大哥,如何對待民間的才智之士始終是一個王朝統治是否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宋以降,出身平民的讀書人越來越多,做官的自然也就越多,趙宋採取優渥的待遇籠絡他們。這樣一來,他們就脫離了原本出身的階層,整個官僚系統相對而言是獨立的,是站在皇家的立場說話的。對他們個人而言,國家收取的稅負越多,他們的高所得不僅有保證,而且還能從中得到更多,因為政策都是他們定的,只要國家有錢,隨他們怎麼分。所以,通過他們,皇家可以對整個國家實行強有力的控制。”

  “然而,朱明不同,我朝的官俸是歷朝歷代最低的。大哥應該清楚,科舉是需要不少錢的,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工商階層更能支撐。他們當官後,俸祿極低,待遇很差,一旦有過錯,受到的責罰卻非常重,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必須依附於他們出身的階層,才能站穩腳跟,才有根基立足。他們是工商業階層,是民間利益的代言人,他們不是站在皇家的立場說話的,因為那不符合他們自身的利益。”

  孫傳庭聽的是目瞪口呆,同時也啞口無言,他清楚陳海平說的都是事實,官員出身確實是以工商業階層的居多,而且凡是涉及增稅的,官員奏疏反對的居多,尤其是涉及工商稅的,反對的奏疏更是比比皆是。

  正是由於這些文官集團的反覆努力,這才使得國家的財政權力不斷削弱,對工商業的控制力越來越弱,而這也是萬曆皇帝弄出那個礦稅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大哥,還有,決定一個官員聲望的輿論不是控制在皇帝手裡,也不是控制在一兩個高級官員手裡,而是控制在大量和民間利益集團有千絲萬縷聯繫的中下級官員,乃至沒有官銜的平民讀書人的手裡。所以,為了得到輿論的好評,這些大老爺們真是前仆後繼,連挨板子,挨廷杖都能覺得無上榮光,都能沾沾自喜。那些自命為正人君子的大官,哪個不是以為民請命自居?而這些人的勢力恰恰盤根錯節。”

  “在這種形勢下,凡是為國家長遠利益著想的,哪一個有好下場?張居正只是稍微動了一下他們的利益,就使海晏河清,國庫充盈,太倉之粟可支用十年,但張居正又落了個什麼下場?所幸他死的早,但也是家破人亡,而且那些讀書人一直都在醜化他,甚至說他是吃海狗鞭吃死的。”

  最後,陳海平略帶嘲諷地道:“大哥,朱洪武一心想使子孫萬代,廢除相權,以文壓武,把保家衛國的武人弄成賤業,把所有的權力都歸於一人手中,但他萬萬也不會想到,現在他的子孫大多成了無用的棄物,就是紫禁城裡高坐的子孫實際上也成了他視為奴才的那些人手中的傀儡。”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話宋太祖趙匡胤明白,明太祖朱元璋也明白,為了怕武將造反,所以他們都輕武,都採取各種手段限制武將的權力,其中重文就是必然的選擇,是限制武將權力最重要的手段。但是,趙匡胤的重文和朱元璋的重文是有極大不同的。趙匡胤是真的重,他不僅給文人優厚的待遇,而且政治地位很高,很尊重他們。而朱元璋則不同,他不僅給文人的待遇極低,而且絲毫也不尊重他們,常常讓文人斯文掃地,廷杖就是其中的代表。

  朱元璋雄才大略,為了子孫的千秋萬代,手段當然不會僅於此。科舉對文人的重要性當然不用說,朱元璋自然不會放過,他對八股文進行了徹底的改造,然後把它作為了改造文人的最有利的武器。

  八股文濫觴於北宋,起自王安石變法,認為唐代以詩賦取士,浮華不切實用,於是並多科為進士一科,一律改試經義,但文體並無規格,內容也極廣泛,沒有定則。明定鼎之後,經過朱元璋及其子孫們的不懈努力,至成化年間,八股文終於大成,文體、內容、格式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極嚴格的規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