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潞州產絲綢,璐綢名聞天下,洪武初年,潞州六縣就有桑樹8萬餘株,織機9000餘張,那真可謂是“登機鳴抒者,奚啻數千家”。

  澤州產鐵,品質又好,產量又大,潞州府長治縣的蔭城鎮是北方最大的鐵貨交易中心。蔭城鎮的交易規模巨大,據說每年的交易額達上千萬兩之多,以致有“萬里蔭城”之說。

  潞商早期以鹽鐵為主,中期開始多元貿易,鐵業、絲綢占主導,後期則以手工業製品為主。潞商的崛起始於鹽鐵、鐵糧的交換,開中法的實施為潞商的發韌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地處河南、晉中、晉南交通要衝的地理優勢則加速了潞商的發跡,並很快成為一個地區性的商業集團。到武宗正德年間,潞商已經成為了大明朝舉足輕重的商幫,而此時,晉中商人基本上還沒有什麼大的作為,更沒有什麼王家大院、李家大院。

  長治縣中村的申家就是上黨地區最大的商家大族,僅僅在中村老宅居住的子弟就有三十餘戶。

  申家在澤州有五處鐵礦,而且申家不僅開採,還經營冶煉以及銷售,完全是一條龍的產業鏈。在鐵貨的交易中心蔭城鎮,申家的商號福順永的交易量就占總交易量的兩成。另外,絲綢也是申家的支柱產業之一;此外,申家還兼營當鋪、客棧、花店、酒坊、醋坊、皮革等,其中當鋪最具影響力,數量達32家,西安、臨汾、河南、河北、江南均有分店。

  申家的產業要比王家更大,也更重要,但當日陳海平之所以選擇王家,而沒有考慮申家,是因為潞商整體上缺乏遠見,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像他這樣的人主動找上門去,把事情談成的機會要比王家小的太多。

  生存環境會給人極大的影響,上黨相對閉塞的自然環境讓潞商漸漸沒落,現在的實力雖仍然極其雄厚,但發展的勢頭已經明顯比不上晉中的商家。

  潞商是很抱團的,申家是潞商的領袖,所以要是申家加入了進來,那也就相當於潞商的一隻腳踏上了他的戰車。

  申家的事在腦海中一晃而過,透過蒙蒙的水霧,陳海平好像看到了長平之戰的金戈鐵馬。

  “潞商畏勢。”

  當徵詢王元程的意見時,王元程總結了這麼一句,陳海平無聲地笑了。

  潞商之興,得於勢,人力次之。

  上黨地區如今雖然土地貧瘠,卻是華夏蠶絲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穆天子傳》中載有周穆王“休於獲澤,以觀桑者,乃飲於桑林”之事。

  獲澤就是陽城。

  陽城蠶絲是潞絲的代表,質地優良,潔白溫潤,色澤柔和,條理均勻,纖絲細長,是潞綢馳名天下的根本所在。但是,儘管潞綢有這麼悠久的歷史,品質也是極好,但無可奈何花落去,土地的日漸貧瘠還是讓潞綢漸漸沒落。

  潞綢如今之所以馳名天下,成為四大名綢之一,完全是因為一個人,因為高祖皇帝朱元璋的第二十一子朱模。

  永樂六年,朱模受封沈王,就藩潞州府。在沈王朱模的主導下,朝廷在山西設立了織染局。

  織染局是什麼?織染局是主管為皇家派造潞綢的衙門,可想而知,如此一來,潞綢想不興盛都不行了。但實際上,織染局設立之後,織染潞綢的原料有很大一部分用的都是外地的蠶絲。

  潞商之興,一句話,歸根結底是因為“官”。

  本來這也沒什麼,但潞商之所以特殊,是因為興盛之後便開始不思進取,他們對自身資源和“官”的依賴越來越嚴重,現在幾乎已經到了離不開的地步。

  其他地方的晉商也不可能不靠“官”,但他們的“靠官”本質就是一條達成目的的通路,而決不會產生心理上的依賴。

  發展經濟,短期看環境,長遠看文化,官本位越濃,商業味越淡,潞商就是這種變化的典型。

  在商業新近興起的晉中地區,第一流的子弟經商,第二流的子弟才走讀書做官的路,但在潞澤地區,情形卻恰恰反了過來。

  儘管上黨地區因為土地貧瘠,經商的人很多,是晉商的先行者,但重官輕商的氛圍卻始終沒有變過。一般的潞商子弟,大都大錢掙不著,小錢又看不上,所以就拼命讀書,想要靠做官來發跡。

  在這樣的氛圍下,不論是團體,還是個人,其整體的人格特徵必然是怕“勢”。不論這個“勢”是來自官府,還是來自其他方面,只要讓他們感到畏懼,他們就一定怕。

  “老東家,申家的人在哪兒?”陳海平問道。

  “我先讓他在堡里聽信兒。”

  “讓他來吧。”

  ------

  一百一十二章 無皇

  “大白天的,你瘋了?”戴小蓉無力的推擋著。

  金子乾喘著粗氣,不說話,好似溺水之人,他抓著了鼓囊囊的柔軟之物便不撒手了,狠命地揉搓起來。

  這個時候,戴小蓉已經說不出話了,她被丈夫按翻在了炕上。

  許久,趴在丈夫的胸膛上,戴小蓉抬起頭來,膩生生地問道:“你今個兒怎麼這麼大的勁頭?”

  看著老婆如絲的媚眼,一翻身,金子乾又把戴小蓉壓在身下,狠狠地吻了下去。

  戴小蓉一邊像蛇一樣扭動著身子,一邊吃吃地笑道:“你還成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