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決定前往瑞典。

  這個消息在報紙上刊登出來之後,日本情報機構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的除掉林子軒,不能讓林子軒在國外發出聲音,攻擊日本。

  其他國家的間諜喜出望外。他們在中國沒機會動手,這次一定要秘密的抓住林子軒。

  即便抓不住活的,也不能讓林子軒落入其他國家手中。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如果林子軒真的是《高堡奇人》的作者,得到林子軒就可能贏得下一場世界大戰的勝利。

  1935年10月22日,林子軒登上了前往歐洲的郵輪。

  在碼頭上歡送他的民眾並不知道這是一次或許永遠無法回來的旅程。

  林子軒站在郵輪上,摘下禮帽,面帶微笑,朝著碼頭上的人群揮手致意。

  這個影像定格在一位記者的相機底片上,成為永恆的記憶。

  郵輪啟航,各國的間諜在郵輪上尋找林子軒的蹤跡,他們並不知道林子軒已經離開郵輪,登上了一艘走私船,朝著香港而去。

  這次的行程經過了精心的策劃,留在郵輪上的是林子軒的替身。

  他用假身份從香港前往美國,再從美國前往歐洲,如此往復,終於在12月10日之前來到了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的演講中,林子軒做了《不願做奴隸的中國》的演講。

  他在演講中揭露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暴行,揭發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以及日本和德國等國家對世界的威脅,這是一次全世界都要面對的巨大挑戰。

  他用了一首小詩做為演講的結尾。

  “在德國,當納粹來抓共產主義者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產主義者。當他們囚禁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當他們來抓工會會員的時候,我沒有抗議,我不是工會會員。當他們來抓猶太人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猶太人。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替我說話了。”

  “或許我離開這裡就會遭到暗殺,但我絕不後悔。”林子軒最後說道。

  ☆、第三百七十二章 怎能忘得了

  1949年2月,上海林公館。

  林家大部分人都聚集在這裡,等待著林子軒的最後決定。

  作為這個大家族的掌舵人,林子軒的決定就是這個家族的最終命運。

  在這個改天換地的大時代面前,任何家族都是那麼的渺小,林家也不例外。

  即便林家有龐大的資產,有林子軒這位在國際上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但在歷史洪流的衝擊下,仍然需要慎重的做出抉擇。

  林子軒坐在書房裡,沉默不語。

  他已經五十歲了,來到這個世界也有三十個年頭,這些年他做過不少事情,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也改變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進程,挽救了許多生命。

  這一切的改變或許要從1935年說起。

  那一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瑞典發表了一場演講,引起了世界轟動。

  但也帶來了被刺殺的危險,這一次,那些間諜們不會受騙了,一定會進行周密的部署。

  他甚至無法離開瑞典。

  讓林子軒沒想到的是這次幫助他的人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呼籲世界上的文學家和科學家組成一個代表團訪問中國。

  用這種方式護送林子軒平安回到中國。

  這些人物在世界上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一個人或許力量有限,但一群人就不能被忽視了。

  間諜們不可能在他們面前刺殺或者綁架林子軒,要考慮到國際影響。

  就這樣,一艘駛往中國的郵輪從瑞典出發。

  郵輪上至少有五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還有十幾名各國知名的科學家和作家,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著名的反戰人士。

  在郵輪上,愛因斯坦和林子軒有過一次交談。

  他之所以幫助林子軒和高堡奇人有關。小說中有關於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情節,這部小說挽救了很多猶太人的生命。

  作為猶太人中的著名人物,他看過那本被猶太人藏起來的書稿。

  結合林子軒的處境。以他的聰明,能猜到些什麼。

  即便林子軒不是高堡奇人的作者。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不是誰都能冒著生命危險在瑞典發表反戰演講的。

  他們談論了如何終止戰爭的問題。

  林子軒提出了一種假設,如果有一種極具毀滅性的武器掌握在各國手中,那麼各國會不會因為彼此忌憚而不敢全面開戰,如此就能保證世界的和平。

  “你真的是從時間橋的那一端而來”交談的最後,愛因斯坦好奇的問道。

  正是在這一年,愛因斯坦和羅森根據廣義相對論推導出在特殊的時空結構中存在一條貫穿空間和時間的隧道。

  這條通道被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也叫做時間橋。

  不過。他們推導的結論是這座橋無法通過,任何物質想要通過,都會被撕裂。

  愛因斯坦碰到林子軒這種疑似的時空穿越者,作為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他自然想要驗證這個科學理論是否正確。

  其實,這個話題他們在十多年前曾經進行過一次。

  在19年的上海,林子軒問過愛因斯坦這個問題,到了1935年,愛因斯坦反問林子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