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頁
看看趙敏,看看周芷若,又看看懷中的殷離。
只見殷離雖仍然昏迷不醒,趙周二女均是雙頰酡紅,臉上濺著點點水珠,猶似曉露中的鮮花,趙女燦若玫瑰,周女秀似芝蘭,霎時之間,心中反感平安喜樂。
張無忌恐怕從沒想過要找一個人,一心一意的對她。
眼見要死之時,他仍不知道自己最愛是誰,還在想著大家一起死,兩個妹子陪著自己,做鬼路上也不孤單,卻從沒想過趙周二人是不是能接受三人行。」
「張無忌道:「芷若,我這番苦衷,你能見諒麼?」
周芷若微笑道:「只因是我這個醜樣的,你才推三阻四,要是換了趙姑娘啊,只怕你今晚就……」
說到這裡,轉過了頭,不好意思再說。
張無忌怦然心動,尋思:「當大伙兒同在小船中飄浮之時,我曾痴心妄想,同娶四美。其實我心中真正所愛,竟是那個無惡不作、陰毒狡猾的小妖女。我枉稱英雄豪傑,心中卻如此不分善惡,迷戀美色。」
到這時,張無忌似乎已經知道自己心中最愛,可惜下一段,他便決定娶了芷若妹妹,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的同他的芷若妹妹談情說愛去了。」
「張無忌聽她想得周到,心下感激,道:「敏妹,你說得是。」趙敏第一次聽他叫自己為「敏妹」,心中說不出的甜蜜,但一轉念間,想到父母之恩,兄妹之情,從此盡付東流,又不禁神傷。張無忌猜到她的心意,卻也無從勸慰,只是想:「她此生已然託付於我,我不知如何方能報答她的深情厚意?芷若和我有婚姻之約,我卻又如何能夠相負?唉!眼前之事,終是設法救出義父要緊,這等兒女之情,且自放在一旁。」
這段便是他眼看著趙敏與汝陽王斷絕關係之後的言語心境。我實在是不懂世上怎麼會有這麼沒良心的人,此情此景還能想得起不能辜負周芷若。若是光記得不能辜負周芷若,婚禮上又何必跟趙敏走呢?」
「張無忌雖和她言笑不禁,但總是想到自己和周芷若已有婚姻之約,雖盼將來一雙兩好,總須和周芷若成婚之後,再說得上趙敏之事。
懷裡抱著趙敏,竟還能想著一雙兩好,而且還是把趙敏排在後面,說好的更愛趙敏呢?呵呵。」
「張無忌心想:「芷若嫁給宋師哥,實非本心所願,想當日她和我流落海外,雙棲孤島,何等親愛?我二人山盟海誓,互不相負,言猶在耳,豈能毀之一旦?這都是我實在太對不起她。竟在拜堂成親的大喜之日,當著滿堂賓客之前,和敏妹雙雙出走。芷若是一派掌門,千金之體,我這般欺負凌辱於她,怎不教她切齒惱恨?今日峨嵋派倒行逆施,實則都是種因於我。」
既然知道都是因為他,就該明白那傷痕已經不能彌補了,別再招惹人家周掌門了好不好?
最後一個並不是說張無忌的。
就是因為這一段,讓我覺得都有點不忍心黑張無忌了,這段愛情故事在此處,忽然就有了感人之處,敏敏小郡主一個人就壓歪了整個天平。
「趙敏向范遙道:「苦大師,人家要對我動手,你幫不幫我?」范遙眉頭一皺,說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
趙敏道:「我偏要勉強。」」
「有趣*^_^*」
「我覺得張無忌性格中有太多的缺點。」
「我每看張無忌都要罵一聲。」
……
……
「之前看這本書的時候,對宋青書這個角色有點欠缺好感,畢竟不是主角,但是最近我突然換了個想法來想想,那根本是對那些天生好命的少年的集中妒恨。
一樣的年紀,偏偏他才高八斗、玉樹臨風,出身名門,一舉手一投足都那樣登樣,光鮮的簡直不像話。
反觀自己,臉色灰敗,就像剛被大功率鬧鐘折騰醒一樣,起床氣溢於言表。
但是後來,看他一路墮落下去,連做壞人都壞的那樣不登樣,反而越來越覺出宋青書的可憐來。
好劣根性啊!
但還是忍不住追問,好好一個後起之秀,落到如斯田地,究竟是為什麼啊!
書中張三丰親自處死了宋青書,我從前讀到這裡,總覺得作者似乎少了些人道主義精神,還有就是,都是孫子,張真人你緣何對這個孫子比對張無忌那個孫子差那麼多,一掌下去,多一個字的廢話和嘆息都沒有,都是可憐人,相煎何太急,新修版則增加了些筆墨,改為——宋青書突然大叫:「爹爹,爹爹!」,想跳出軟床,向太師父及父親拜倒,一用力間,創傷嘣裂,頭骨破碎,一口氣接不上來,就此氣絕。
我想像,他臨死之際,重返武當,看見青青翠柏,巍巍古院,看見父親、太師父,是怎樣的又羞又愧。
他那兩聲「爹爹」是向父親謝罪,還是希望父親庇佑,饒他性命?
這段文字,讀來,令人心疼。
他最終,什麼都沒說出來,就那樣不甘心的死去了。
下山之前,他雄姿英發,再度回山,卻只剩一身傷痛,和一個「不肖子弟」的名聲,縱然活下去,此生也沒臉再下武當山了。
一切的緣起,不過只是因為戀慕上了一個錯誤的女人。
只因為他的目光在她身上不停流轉,不忍離開。
但細想想,還真不是。
只見殷離雖仍然昏迷不醒,趙周二女均是雙頰酡紅,臉上濺著點點水珠,猶似曉露中的鮮花,趙女燦若玫瑰,周女秀似芝蘭,霎時之間,心中反感平安喜樂。
張無忌恐怕從沒想過要找一個人,一心一意的對她。
眼見要死之時,他仍不知道自己最愛是誰,還在想著大家一起死,兩個妹子陪著自己,做鬼路上也不孤單,卻從沒想過趙周二人是不是能接受三人行。」
「張無忌道:「芷若,我這番苦衷,你能見諒麼?」
周芷若微笑道:「只因是我這個醜樣的,你才推三阻四,要是換了趙姑娘啊,只怕你今晚就……」
說到這裡,轉過了頭,不好意思再說。
張無忌怦然心動,尋思:「當大伙兒同在小船中飄浮之時,我曾痴心妄想,同娶四美。其實我心中真正所愛,竟是那個無惡不作、陰毒狡猾的小妖女。我枉稱英雄豪傑,心中卻如此不分善惡,迷戀美色。」
到這時,張無忌似乎已經知道自己心中最愛,可惜下一段,他便決定娶了芷若妹妹,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的同他的芷若妹妹談情說愛去了。」
「張無忌聽她想得周到,心下感激,道:「敏妹,你說得是。」趙敏第一次聽他叫自己為「敏妹」,心中說不出的甜蜜,但一轉念間,想到父母之恩,兄妹之情,從此盡付東流,又不禁神傷。張無忌猜到她的心意,卻也無從勸慰,只是想:「她此生已然託付於我,我不知如何方能報答她的深情厚意?芷若和我有婚姻之約,我卻又如何能夠相負?唉!眼前之事,終是設法救出義父要緊,這等兒女之情,且自放在一旁。」
這段便是他眼看著趙敏與汝陽王斷絕關係之後的言語心境。我實在是不懂世上怎麼會有這麼沒良心的人,此情此景還能想得起不能辜負周芷若。若是光記得不能辜負周芷若,婚禮上又何必跟趙敏走呢?」
「張無忌雖和她言笑不禁,但總是想到自己和周芷若已有婚姻之約,雖盼將來一雙兩好,總須和周芷若成婚之後,再說得上趙敏之事。
懷裡抱著趙敏,竟還能想著一雙兩好,而且還是把趙敏排在後面,說好的更愛趙敏呢?呵呵。」
「張無忌心想:「芷若嫁給宋師哥,實非本心所願,想當日她和我流落海外,雙棲孤島,何等親愛?我二人山盟海誓,互不相負,言猶在耳,豈能毀之一旦?這都是我實在太對不起她。竟在拜堂成親的大喜之日,當著滿堂賓客之前,和敏妹雙雙出走。芷若是一派掌門,千金之體,我這般欺負凌辱於她,怎不教她切齒惱恨?今日峨嵋派倒行逆施,實則都是種因於我。」
既然知道都是因為他,就該明白那傷痕已經不能彌補了,別再招惹人家周掌門了好不好?
最後一個並不是說張無忌的。
就是因為這一段,讓我覺得都有點不忍心黑張無忌了,這段愛情故事在此處,忽然就有了感人之處,敏敏小郡主一個人就壓歪了整個天平。
「趙敏向范遙道:「苦大師,人家要對我動手,你幫不幫我?」范遙眉頭一皺,說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
趙敏道:「我偏要勉強。」」
「有趣*^_^*」
「我覺得張無忌性格中有太多的缺點。」
「我每看張無忌都要罵一聲。」
……
……
「之前看這本書的時候,對宋青書這個角色有點欠缺好感,畢竟不是主角,但是最近我突然換了個想法來想想,那根本是對那些天生好命的少年的集中妒恨。
一樣的年紀,偏偏他才高八斗、玉樹臨風,出身名門,一舉手一投足都那樣登樣,光鮮的簡直不像話。
反觀自己,臉色灰敗,就像剛被大功率鬧鐘折騰醒一樣,起床氣溢於言表。
但是後來,看他一路墮落下去,連做壞人都壞的那樣不登樣,反而越來越覺出宋青書的可憐來。
好劣根性啊!
但還是忍不住追問,好好一個後起之秀,落到如斯田地,究竟是為什麼啊!
書中張三丰親自處死了宋青書,我從前讀到這裡,總覺得作者似乎少了些人道主義精神,還有就是,都是孫子,張真人你緣何對這個孫子比對張無忌那個孫子差那麼多,一掌下去,多一個字的廢話和嘆息都沒有,都是可憐人,相煎何太急,新修版則增加了些筆墨,改為——宋青書突然大叫:「爹爹,爹爹!」,想跳出軟床,向太師父及父親拜倒,一用力間,創傷嘣裂,頭骨破碎,一口氣接不上來,就此氣絕。
我想像,他臨死之際,重返武當,看見青青翠柏,巍巍古院,看見父親、太師父,是怎樣的又羞又愧。
他那兩聲「爹爹」是向父親謝罪,還是希望父親庇佑,饒他性命?
這段文字,讀來,令人心疼。
他最終,什麼都沒說出來,就那樣不甘心的死去了。
下山之前,他雄姿英發,再度回山,卻只剩一身傷痛,和一個「不肖子弟」的名聲,縱然活下去,此生也沒臉再下武當山了。
一切的緣起,不過只是因為戀慕上了一個錯誤的女人。
只因為他的目光在她身上不停流轉,不忍離開。
但細想想,還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