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長安見她出來,微微點了點頭便繼續忙活自己手裡的事兒,來交祉一個多月了,他還是這般沉默寡言。
冷風一吹,姜幸不自覺地將手攏到袖口裡,聞到空氣中瀰漫的香氣,肚子裡的饞蟲被勾起來了,她一下忘了自己要問什麼,剛要轉身回屋子裡等著吃飯,門口就出現一個身影。
“鐵柱家的!”
女人的嗓門大,聲音洪亮,隔著一條街,十里八鄉都能聽到,姜幸的身子一歪,一個月了,她還是沒能習慣這個稱呼。
要不是季琅臨走時有人隔著門牆喊了一聲“華鐵柱”,附近鄰里也不會知道她男人叫“華鐵柱”,也就不會管她叫鐵柱家的,向天發誓,鐵柱這個名字,就算是在邊城小鎮裡,那也算一頂一的土,每次一有人叫她,她似乎都能聽見聲音裡帶著的並非侮辱人的戲謔。
季琅笑著轉過身,邁著穩健的步子迎上去:“葛大娘怎麼了?”
門口的婦人四十歲左右的年紀,兩頰映著兩朵紅,上身穿了個暗藍色印花襖,肘間提了個籃子,看姜幸走過來,她上前兩步,沖她招手:“我烤了幾個地瓜,拿兩個過來,你跟你弟弟吃。”
長安畢竟是個男子,身份多有不便,對外姜幸一直都稱長安為弟弟的。
葛大娘說著,掀開棉布,從籃子裡拿出兩個熱騰騰的地瓜來,那東西燙手,姜幸接過之後忙招呼長安過來拿。
“您烤了就自己吃吧,還特意給我們拿兩個……”姜幸一邊說著一邊把燙得發紅的手指擱在耳唇上。
葛大娘毫不在意:“我一個人也吃不了,再說了,你們家長安不也總給我送吃的嘛!”
說是這麼說,但還是葛大娘照顧她們多,姜幸不再這事上爭論,無奈地笑了笑,葛大娘卻是突然想起什麼似的,拉了拉她胳膊:“今日發生了一件大事,你起得遲了,定然是不知道。”
姜幸恍然記起方才她被外面的喧鬧聲吵醒。
她本來是想問問長安來著。
“發生什麼事了?我也只是聽著外面有些吵鬧。”
“是玉蓮軍,玉蓮軍來了!”葛大娘已有四十多歲,提到玉蓮軍這三個字眼中也難掩興奮。
姜幸被晃了晃胳膊,心下也不免震驚:“不是在東城嗎?”
玉蓮軍是大盛唯一一支娘子軍,是武敬侯府的太夫人楚氏一手創建起來的,但後來太夫人歸京,這支娘子軍幾廢幾立,最後由卓老將軍的孫女卓珩發揚壯大。玉蓮軍人數雖然不多,但聽說很是兇狠,人向來都對自己的同類更有歸屬感,因此在城中這些婦人堆里,姜幸聽到的玉蓮軍的英勇事跡比本地駐軍還要多。
不過卓家兩兄妹一直駐守在東城,還要在交祉的東面,距離鄴城更是遙遠,所以當初鄴城城破,卓家兩兄妹才沒得命令去支援。
眼下塔塔壓的是北疆的整個邊境線,東城那裡離不開人才對。
葛大娘不知道短短時間內姜幸思考了這麼多,只笑著拍她手臂:“來了還不好?來了咱們交祉就更安全一些,就算塔塔攻過來,也要掂量掂量打不打得過!”
城中的人雖然都在懸崖邊上行走,但對於大盛打敗塔塔還是抱著莫名的自信心,這也是她們賴以生存的勇氣。
姜幸卻並不那麼樂觀,聽了葛大娘的話之後便一直心神不寧,她送走了葛大娘,回屋時看到桌子上已經擺好飯菜了,長安正在等她。
心不在焉地吃了幾口地瓜,突然聽到長安的聲音。
“主子會沒事的。”
姜幸抬頭,見到長安正神色如常地夾起鹹菜往嘴裡送,仿佛剛才的話不是他說的一般。
“這麼長時間了,有沒有打聽到軍營里的消息?”姜幸問他。
“沒有,”長安搖了搖頭,“沒有消息反而是好消息。”
姜幸一怔,仔細體會他的話,忽然覺得他說得也挺對,便不再言語。
三日後,鄧承燮突然下令迎戰城外的塔塔大軍,兩軍僵持時率先出手,印證了姜幸的不安絕不是無端揣測。
臨陣增兵,她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要反擊。
遺憾的是,戰事打響了半個月,守軍撤退回交祉,塔塔雖然也有損傷,但並未被完全擊退,鄧承燮不僅無功而返,還差點在戰場上送了命。
據說救了他的是一個叫華鐵柱的親兵。
“現在已經是親兵衛長了嗎?”
姜幸瞪大了眼睛,聽長安為她轉述,如果不是戰場上實打實的拼殺,她都要以為鄧承燮出兵就是要給季琅一個晉升的機會。
但她知道並不是這樣。
“主子還讓人傳話告訴夫人他沒事,讓夫人不要擔心。”
長安沉著臉說道,以往他都是臉色呆呆的,面無表情,今日這般也實在是因為他也擔心季琅,光從他的敘述中就能知道那短短十五日的戰爭究竟有多兇險。
姜幸納著鞋底子,粗粗的針從鞋底上穿過,她走了一會兒神後,忽然抬頭去看長安。
“我想見一見他,有什麼法子能讓我去軍營嗎?”
長安一怔,微不自覺地皺起了眉:“夫人見著主子又能做什麼?”
“就是……”她的聲音漸漸沒了,低頭沉思起來,就在長安要繼續追問的時候,她忽然昂起頭,坐在床邊上看著長安,“想看一看他是不是真的沒事。”
冷風一吹,姜幸不自覺地將手攏到袖口裡,聞到空氣中瀰漫的香氣,肚子裡的饞蟲被勾起來了,她一下忘了自己要問什麼,剛要轉身回屋子裡等著吃飯,門口就出現一個身影。
“鐵柱家的!”
女人的嗓門大,聲音洪亮,隔著一條街,十里八鄉都能聽到,姜幸的身子一歪,一個月了,她還是沒能習慣這個稱呼。
要不是季琅臨走時有人隔著門牆喊了一聲“華鐵柱”,附近鄰里也不會知道她男人叫“華鐵柱”,也就不會管她叫鐵柱家的,向天發誓,鐵柱這個名字,就算是在邊城小鎮裡,那也算一頂一的土,每次一有人叫她,她似乎都能聽見聲音裡帶著的並非侮辱人的戲謔。
季琅笑著轉過身,邁著穩健的步子迎上去:“葛大娘怎麼了?”
門口的婦人四十歲左右的年紀,兩頰映著兩朵紅,上身穿了個暗藍色印花襖,肘間提了個籃子,看姜幸走過來,她上前兩步,沖她招手:“我烤了幾個地瓜,拿兩個過來,你跟你弟弟吃。”
長安畢竟是個男子,身份多有不便,對外姜幸一直都稱長安為弟弟的。
葛大娘說著,掀開棉布,從籃子裡拿出兩個熱騰騰的地瓜來,那東西燙手,姜幸接過之後忙招呼長安過來拿。
“您烤了就自己吃吧,還特意給我們拿兩個……”姜幸一邊說著一邊把燙得發紅的手指擱在耳唇上。
葛大娘毫不在意:“我一個人也吃不了,再說了,你們家長安不也總給我送吃的嘛!”
說是這麼說,但還是葛大娘照顧她們多,姜幸不再這事上爭論,無奈地笑了笑,葛大娘卻是突然想起什麼似的,拉了拉她胳膊:“今日發生了一件大事,你起得遲了,定然是不知道。”
姜幸恍然記起方才她被外面的喧鬧聲吵醒。
她本來是想問問長安來著。
“發生什麼事了?我也只是聽著外面有些吵鬧。”
“是玉蓮軍,玉蓮軍來了!”葛大娘已有四十多歲,提到玉蓮軍這三個字眼中也難掩興奮。
姜幸被晃了晃胳膊,心下也不免震驚:“不是在東城嗎?”
玉蓮軍是大盛唯一一支娘子軍,是武敬侯府的太夫人楚氏一手創建起來的,但後來太夫人歸京,這支娘子軍幾廢幾立,最後由卓老將軍的孫女卓珩發揚壯大。玉蓮軍人數雖然不多,但聽說很是兇狠,人向來都對自己的同類更有歸屬感,因此在城中這些婦人堆里,姜幸聽到的玉蓮軍的英勇事跡比本地駐軍還要多。
不過卓家兩兄妹一直駐守在東城,還要在交祉的東面,距離鄴城更是遙遠,所以當初鄴城城破,卓家兩兄妹才沒得命令去支援。
眼下塔塔壓的是北疆的整個邊境線,東城那裡離不開人才對。
葛大娘不知道短短時間內姜幸思考了這麼多,只笑著拍她手臂:“來了還不好?來了咱們交祉就更安全一些,就算塔塔攻過來,也要掂量掂量打不打得過!”
城中的人雖然都在懸崖邊上行走,但對於大盛打敗塔塔還是抱著莫名的自信心,這也是她們賴以生存的勇氣。
姜幸卻並不那麼樂觀,聽了葛大娘的話之後便一直心神不寧,她送走了葛大娘,回屋時看到桌子上已經擺好飯菜了,長安正在等她。
心不在焉地吃了幾口地瓜,突然聽到長安的聲音。
“主子會沒事的。”
姜幸抬頭,見到長安正神色如常地夾起鹹菜往嘴裡送,仿佛剛才的話不是他說的一般。
“這麼長時間了,有沒有打聽到軍營里的消息?”姜幸問他。
“沒有,”長安搖了搖頭,“沒有消息反而是好消息。”
姜幸一怔,仔細體會他的話,忽然覺得他說得也挺對,便不再言語。
三日後,鄧承燮突然下令迎戰城外的塔塔大軍,兩軍僵持時率先出手,印證了姜幸的不安絕不是無端揣測。
臨陣增兵,她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要反擊。
遺憾的是,戰事打響了半個月,守軍撤退回交祉,塔塔雖然也有損傷,但並未被完全擊退,鄧承燮不僅無功而返,還差點在戰場上送了命。
據說救了他的是一個叫華鐵柱的親兵。
“現在已經是親兵衛長了嗎?”
姜幸瞪大了眼睛,聽長安為她轉述,如果不是戰場上實打實的拼殺,她都要以為鄧承燮出兵就是要給季琅一個晉升的機會。
但她知道並不是這樣。
“主子還讓人傳話告訴夫人他沒事,讓夫人不要擔心。”
長安沉著臉說道,以往他都是臉色呆呆的,面無表情,今日這般也實在是因為他也擔心季琅,光從他的敘述中就能知道那短短十五日的戰爭究竟有多兇險。
姜幸納著鞋底子,粗粗的針從鞋底上穿過,她走了一會兒神後,忽然抬頭去看長安。
“我想見一見他,有什麼法子能讓我去軍營嗎?”
長安一怔,微不自覺地皺起了眉:“夫人見著主子又能做什麼?”
“就是……”她的聲音漸漸沒了,低頭沉思起來,就在長安要繼續追問的時候,她忽然昂起頭,坐在床邊上看著長安,“想看一看他是不是真的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