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如果太上皇復位成功,得利最大者自然是朱祁鎮父子,朱祁鎮重新當上皇帝,朱見深則又成為太子。但朱祁鎮被關在南內,與外界不通氣息,朱見深還是個小孩子,父子二人均不成氣候,不可能在明景帝眼皮底下策劃復辟之事。
再從之前蒙古人到金桂樓找阮浪及其後阮浪的反應來看,他事先並不知道瓦剌也先派了人手到京師營救太上皇。阮浪是唯一能自由出入南內的內侍,南內供應極差,阮浪常常替錢皇后將刺繡帶出去售賣,再換些必需的日用品送入南內,太上皇夫婦都對他極為依賴。阮氏都不知情,朱祁鎮又如何能知情呢?
這內應既能令楊銘對袁彬絕口不提,想必身份非同小可,但既已位高權重,又為何要再扶太上皇登位呢?畢竟這是拿身家性命在冒險,稍有不慎,便會人頭落地。既願意鋌而走險,只能說他有更大的圖謀,扶助太上皇復辟只是幌子,真正要滿足的是他個人的野心,就跟當年郭信打著建文帝太子的招牌一樣。
滿朝大臣,誰又有這樣的野心呢?自明太祖、明成祖兩朝以高壓手段統治以來,文人士大夫戰戰兢兢,文武大臣氣節全無,所以才有宦官王振橫行朝野,才有明景帝肆意廢立太子。有勇氣有膽量挺身而出的只有寥寥幾人,如之前之劉球、林聰,又如現今之鐘同、章綸,均是世所公認的正直奇男子。實在難以想像,在皇帝放個屁都嚇得直哆嗦的大臣中,隱藏著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竟然一心想要掌握朱家王朝。
朱、楊二人商議一番,始終想不出這個人會是誰。楊塤總認為自己對楊銘被殺多少負有責任,不禁有些焦躁起來。
朱驥安慰道:“著急也沒用。等仵作到了,驗過屍,也許會有線索。”又有意轉移話題,問道:“楊兄新生兒子取了名字沒有?”
楊塤果然一改萎靡神色,精神一振,笑道:“還沒有呢。我說叫楊國忠,蘇台直罵我。後來又想了好幾個名字,她都不滿意,說讓我到了京城再好好想。”又問道:“你和夫人還沒孩子嗎?”
朱驥道:“璚英身子弱,前年小產過一回,後來再沒懷上。”
又想到於家近年流年不利,先是于冕妻子邵氏難產而死,後是自己妻子於璚英小產,而今於康妻子蒯氏又遭人綁架,生死難卜,不免有些嘆息,生出流年不利的感慨來。
楊塤安慰道:“你夫婦二人都還年輕,日後還有機會。實在不行,朱兄再多納幾房小妾。”
朱驥勉強笑了一下,正待答話,本地總甲已引著官府的人到了。
仵作平二先進去驗屍,出來後告道:“楊百戶應該是死在前晚。他後背衣衫被刺破,且有新傷,但真正致命的是胸口那一刀。似乎是被一人從背後用刀制住,另有一人當胸刺了他一刀。床上沒多少血,應該是在別處被殺後才移屍這裡。”
朱驥見仵作喝報簡明扼要,幾句話便描述得一清二楚,極是驚奇,特意記下了他的名字。
楊塤沉吟道:“這可奇怪了。”
朱驥道:“奇怪什麼?是說兇手殺人移屍嗎?也許兇手知道楊銘一個人住,有意將他搬回家中,如此便可以延緩屍體被發現的時間。”
楊塤道:“不,我們重新來捋一遍。朱兄,你在錦衣衛官署問了不少人,有的說好幾日沒見過楊銘,有的說前日見過他,我則是前晚天黑時分見過他,那麼我算是最後一個見過他的目擊證人,對不對?楊銘因為發現了重大線索,而你又中毒未醒,他便趕來找我商議,這是因為他知道我是朱兄你信任的人。然他在御河邊找到我時,我人已經醉了。那時御河邊有不少行人,且對面就是皇城根,不斷有禁軍來回巡邏,兇手不可能在那裡殺人。也就是說,那時楊銘一定還活著,對不對?然後呢?”
朱驥道:“什麼然後呢?”
楊塤道:“然後楊銘會怎麼做?我醉了,他是專程去找我的,估計跑了不少路,費了不少勁,好不容易才在御河邊找到我,然後他會怎麼做?”
朱驥道:“應該是先找個地方將你安頓下來,再設法弄醒你,好將重大線索告訴你。”
楊塤道:“對呀。但我醒來,時間已過了一日,而且人在客棧,店家說是源西河前晚送我去的。楊銘則在前晚就被殺了,屍體還被送回了他自己家中。這不是不合情理嗎?”
朱驥亦想不明白究竟,道:“我們趕緊去找源西河。”
正好恭順侯吳瑾進來,見朱驥、楊塤在此,很是驚訝。原來他去京營時路過這裡,見巷口擠滿了人,議論出了殺人命案,便過來看看。
朱驥一時顧不得更多,忙告知是瓦剌可汗也先派人綁架了蒯玉珠,請吳瑾利用自己也是蒙古人的優勢,設法調查那些蒙古人的下落。
剛好差役抬著屍體出來,吳瑾問道:“楊銘被殺,也是因為玉珠這件案子嗎?”
朱驥道:“嗯。我們懷疑蒙古人想利用楊銘,主動聯絡過他,他因為知悉了什麼秘密,而遭人滅口。”
吳瑾道:“那好,我這就回營調集一隊蒙古心腹衛士,命他們到市井間蒙古人開的商鋪去打探,看最近有沒有眼生的蒙古人出現。”
楊塤道:“呀,我怎麼沒想到這個法子?這個法子最有效呀。對,要找蘇州同鄉,只需去蘇州人開的店鋪,那是排排站啊。”
朱驥道:“楊兄,多謝你。”
楊塤道:“謝我犯了這麼多錯嗎?”
朱驥道:“這幾天楊兄一個人承擔了那麼多事。要不是你……”
楊塤忙道:“別婆婆媽媽,快去找源西河吧。”
二人趕來衍聖公府。源西河迎出堂來,笑道:“二位大駕光臨衍聖公府,可真是難得。”
楊塤道:“源公子,前晚我喝醉了酒,在御河邊發酒瘋,錦衣衛百戶楊銘趕來尋我,你可還記得?”
源西河道:“當然。怎麼了?”朱驥問道:“楊銘後來人呢?”
源西河道:“他說他有急事找楊匠官,本來是要設法弄醒你的,但他忽然看到了什麼人,轉身走了。我等了一會兒,不見他回來,又因為只是代管衍聖公府,不便留楊匠官住宿,又不知你住在何處,便將你送去客棧了。怎麼了,出了什麼事?朱指揮,你臉色似乎也不大好。”
朱驥不願意多談,道:“叨擾了。我二人還有事,改日再來拜訪。”
匆匆出來,趕來前晚楊塤遇到楊銘的地方,在附近搜索了一遍,卻沒有發現血跡等可疑之處。而當時天色已黑,亦沒有人看到楊銘去了哪裡。
朱驥道:“楊銘趕來找你,著急將重大線索告知,按理不會輕易離開,除非他看到的那個人十分重要,甚至極可能跟他掌握的重大線索有直接關聯。”
楊塤忽然轉頭往御河方向看了一眼,道:“朱兄,你也認為那內應一定是地位顯赫,對不對?”
朱驥道:“當然了。不然為何楊銘如此緊張神秘。”
楊塤道:“也許內應人不在朝堂,而在宮中呢。”
朱驥一怔,正待接話,有軍士奔過來叫道:“朱指揮,兵部尚書于少保有急事找你,命你速速趕去兵部衙門。”
楊塤道:“既是于少保找朱兄,朱兄這就去忙吧。我走一趟宮中,去打聽個事。”
朱驥應了一聲,就此與楊塤分手。走出數步,心中忽爾有些不放心起來,轉頭望去,楊塤早已急急奔過皇恩橋去了,遂又隨軍士前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剛才那一眼,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見到楊塤。
兵部官署中,兵部尚書于謙正與京營副總兵范廣議事,見朱驥到來,便命范廣先行退出。顯然,他將要談的事,比軍情更要緊。
朱驥上前見禮,問道:“于少保召下官前來,可是為了鄭和寶圖一事?”
于謙點了點頭,道:“於康已稟報了事情大致經過,我設法從宮中取出了鄭和寶圖,已收藏妥當。雖然我也愛惜玉珠,甚至可以用我自己的性命去換她,但鄭和寶圖關係國家安危,絕不能交出去。我已經對於康交代過這番話,他亦沒有異議,表示能夠理解。”
頓了頓,又道:“不過這樣的話,那些日本人無法取到寶圖,怕是會對玉珠不利,你要儘快設法救出她才行。”
朱驥料想於康沒有將有蒙古人捲入營救太上皇一事告知,于謙只以為是日本人綁架了蒯玉珠,略微遲疑,仍然沒有說實話,只道:“是,下官一定盡力而為。”
于謙又道:“我召你來,還有一件事告知,目下有一隊日本使團來京師朝貢。早幾年日本賊人混入兵部官署,意圖不軌時,便有日本使團有意與兀良哈使者大打出手,以吸引外人的注意力,掩護賊人行蹤。而今賊人再度圖謀寶圖,甚至不惜綁架了玉珠,又有日本使者來京朝貢,應該不是巧合。”
再從之前蒙古人到金桂樓找阮浪及其後阮浪的反應來看,他事先並不知道瓦剌也先派了人手到京師營救太上皇。阮浪是唯一能自由出入南內的內侍,南內供應極差,阮浪常常替錢皇后將刺繡帶出去售賣,再換些必需的日用品送入南內,太上皇夫婦都對他極為依賴。阮氏都不知情,朱祁鎮又如何能知情呢?
這內應既能令楊銘對袁彬絕口不提,想必身份非同小可,但既已位高權重,又為何要再扶太上皇登位呢?畢竟這是拿身家性命在冒險,稍有不慎,便會人頭落地。既願意鋌而走險,只能說他有更大的圖謀,扶助太上皇復辟只是幌子,真正要滿足的是他個人的野心,就跟當年郭信打著建文帝太子的招牌一樣。
滿朝大臣,誰又有這樣的野心呢?自明太祖、明成祖兩朝以高壓手段統治以來,文人士大夫戰戰兢兢,文武大臣氣節全無,所以才有宦官王振橫行朝野,才有明景帝肆意廢立太子。有勇氣有膽量挺身而出的只有寥寥幾人,如之前之劉球、林聰,又如現今之鐘同、章綸,均是世所公認的正直奇男子。實在難以想像,在皇帝放個屁都嚇得直哆嗦的大臣中,隱藏著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竟然一心想要掌握朱家王朝。
朱、楊二人商議一番,始終想不出這個人會是誰。楊塤總認為自己對楊銘被殺多少負有責任,不禁有些焦躁起來。
朱驥安慰道:“著急也沒用。等仵作到了,驗過屍,也許會有線索。”又有意轉移話題,問道:“楊兄新生兒子取了名字沒有?”
楊塤果然一改萎靡神色,精神一振,笑道:“還沒有呢。我說叫楊國忠,蘇台直罵我。後來又想了好幾個名字,她都不滿意,說讓我到了京城再好好想。”又問道:“你和夫人還沒孩子嗎?”
朱驥道:“璚英身子弱,前年小產過一回,後來再沒懷上。”
又想到於家近年流年不利,先是于冕妻子邵氏難產而死,後是自己妻子於璚英小產,而今於康妻子蒯氏又遭人綁架,生死難卜,不免有些嘆息,生出流年不利的感慨來。
楊塤安慰道:“你夫婦二人都還年輕,日後還有機會。實在不行,朱兄再多納幾房小妾。”
朱驥勉強笑了一下,正待答話,本地總甲已引著官府的人到了。
仵作平二先進去驗屍,出來後告道:“楊百戶應該是死在前晚。他後背衣衫被刺破,且有新傷,但真正致命的是胸口那一刀。似乎是被一人從背後用刀制住,另有一人當胸刺了他一刀。床上沒多少血,應該是在別處被殺後才移屍這裡。”
朱驥見仵作喝報簡明扼要,幾句話便描述得一清二楚,極是驚奇,特意記下了他的名字。
楊塤沉吟道:“這可奇怪了。”
朱驥道:“奇怪什麼?是說兇手殺人移屍嗎?也許兇手知道楊銘一個人住,有意將他搬回家中,如此便可以延緩屍體被發現的時間。”
楊塤道:“不,我們重新來捋一遍。朱兄,你在錦衣衛官署問了不少人,有的說好幾日沒見過楊銘,有的說前日見過他,我則是前晚天黑時分見過他,那麼我算是最後一個見過他的目擊證人,對不對?楊銘因為發現了重大線索,而你又中毒未醒,他便趕來找我商議,這是因為他知道我是朱兄你信任的人。然他在御河邊找到我時,我人已經醉了。那時御河邊有不少行人,且對面就是皇城根,不斷有禁軍來回巡邏,兇手不可能在那裡殺人。也就是說,那時楊銘一定還活著,對不對?然後呢?”
朱驥道:“什麼然後呢?”
楊塤道:“然後楊銘會怎麼做?我醉了,他是專程去找我的,估計跑了不少路,費了不少勁,好不容易才在御河邊找到我,然後他會怎麼做?”
朱驥道:“應該是先找個地方將你安頓下來,再設法弄醒你,好將重大線索告訴你。”
楊塤道:“對呀。但我醒來,時間已過了一日,而且人在客棧,店家說是源西河前晚送我去的。楊銘則在前晚就被殺了,屍體還被送回了他自己家中。這不是不合情理嗎?”
朱驥亦想不明白究竟,道:“我們趕緊去找源西河。”
正好恭順侯吳瑾進來,見朱驥、楊塤在此,很是驚訝。原來他去京營時路過這裡,見巷口擠滿了人,議論出了殺人命案,便過來看看。
朱驥一時顧不得更多,忙告知是瓦剌可汗也先派人綁架了蒯玉珠,請吳瑾利用自己也是蒙古人的優勢,設法調查那些蒙古人的下落。
剛好差役抬著屍體出來,吳瑾問道:“楊銘被殺,也是因為玉珠這件案子嗎?”
朱驥道:“嗯。我們懷疑蒙古人想利用楊銘,主動聯絡過他,他因為知悉了什麼秘密,而遭人滅口。”
吳瑾道:“那好,我這就回營調集一隊蒙古心腹衛士,命他們到市井間蒙古人開的商鋪去打探,看最近有沒有眼生的蒙古人出現。”
楊塤道:“呀,我怎麼沒想到這個法子?這個法子最有效呀。對,要找蘇州同鄉,只需去蘇州人開的店鋪,那是排排站啊。”
朱驥道:“楊兄,多謝你。”
楊塤道:“謝我犯了這麼多錯嗎?”
朱驥道:“這幾天楊兄一個人承擔了那麼多事。要不是你……”
楊塤忙道:“別婆婆媽媽,快去找源西河吧。”
二人趕來衍聖公府。源西河迎出堂來,笑道:“二位大駕光臨衍聖公府,可真是難得。”
楊塤道:“源公子,前晚我喝醉了酒,在御河邊發酒瘋,錦衣衛百戶楊銘趕來尋我,你可還記得?”
源西河道:“當然。怎麼了?”朱驥問道:“楊銘後來人呢?”
源西河道:“他說他有急事找楊匠官,本來是要設法弄醒你的,但他忽然看到了什麼人,轉身走了。我等了一會兒,不見他回來,又因為只是代管衍聖公府,不便留楊匠官住宿,又不知你住在何處,便將你送去客棧了。怎麼了,出了什麼事?朱指揮,你臉色似乎也不大好。”
朱驥不願意多談,道:“叨擾了。我二人還有事,改日再來拜訪。”
匆匆出來,趕來前晚楊塤遇到楊銘的地方,在附近搜索了一遍,卻沒有發現血跡等可疑之處。而當時天色已黑,亦沒有人看到楊銘去了哪裡。
朱驥道:“楊銘趕來找你,著急將重大線索告知,按理不會輕易離開,除非他看到的那個人十分重要,甚至極可能跟他掌握的重大線索有直接關聯。”
楊塤忽然轉頭往御河方向看了一眼,道:“朱兄,你也認為那內應一定是地位顯赫,對不對?”
朱驥道:“當然了。不然為何楊銘如此緊張神秘。”
楊塤道:“也許內應人不在朝堂,而在宮中呢。”
朱驥一怔,正待接話,有軍士奔過來叫道:“朱指揮,兵部尚書于少保有急事找你,命你速速趕去兵部衙門。”
楊塤道:“既是于少保找朱兄,朱兄這就去忙吧。我走一趟宮中,去打聽個事。”
朱驥應了一聲,就此與楊塤分手。走出數步,心中忽爾有些不放心起來,轉頭望去,楊塤早已急急奔過皇恩橋去了,遂又隨軍士前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剛才那一眼,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見到楊塤。
兵部官署中,兵部尚書于謙正與京營副總兵范廣議事,見朱驥到來,便命范廣先行退出。顯然,他將要談的事,比軍情更要緊。
朱驥上前見禮,問道:“于少保召下官前來,可是為了鄭和寶圖一事?”
于謙點了點頭,道:“於康已稟報了事情大致經過,我設法從宮中取出了鄭和寶圖,已收藏妥當。雖然我也愛惜玉珠,甚至可以用我自己的性命去換她,但鄭和寶圖關係國家安危,絕不能交出去。我已經對於康交代過這番話,他亦沒有異議,表示能夠理解。”
頓了頓,又道:“不過這樣的話,那些日本人無法取到寶圖,怕是會對玉珠不利,你要儘快設法救出她才行。”
朱驥料想於康沒有將有蒙古人捲入營救太上皇一事告知,于謙只以為是日本人綁架了蒯玉珠,略微遲疑,仍然沒有說實話,只道:“是,下官一定盡力而為。”
于謙又道:“我召你來,還有一件事告知,目下有一隊日本使團來京師朝貢。早幾年日本賊人混入兵部官署,意圖不軌時,便有日本使團有意與兀良哈使者大打出手,以吸引外人的注意力,掩護賊人行蹤。而今賊人再度圖謀寶圖,甚至不惜綁架了玉珠,又有日本使者來京朝貢,應該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