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醫正問診時,皇帝只留下高立臣與太子兩人,叫其餘人都到殿外去。

  等劉醫正診完了兩邊脈,皇帝問,“劉醫正,若你每日以針灸刺穴,輔以湯藥,我可能活到五月?”

  劉醫正皺眉,尋思半天,老老實實道:“五月,臣不敢保證,四月,倒是有五六分把握,只要遵醫囑,到三月是妥妥的。”

  太子大慟,幾乎當即就要掉下淚,皇帝卻極嚴厲地叫他,“為父為何要苦苦支撐?你難道不明白?哭什麼?哭有用麼?你該慶幸,現在四海昇平,風調雨順。”

  太子立刻行禮,道:“是兒臣無能。”可說完這句話,依舊眼淚汪汪的。

  皇帝再板不起臉,叫太子小名,“近芳,你來。”太子今年二十五歲,早已娶妻生子,可在父母眼中,依舊是孩子。

  皇帝攜著太子的手道:“不是你無能,是爹爹以為自己還能活個一二十年呢。唉,你以後若遇大事不能決斷,先去問你端王叔。他心地善良,為人大度,又有才能,他像你這麼大時已經平過南疆渤海之亂,還去過隴西賑災除疫,見過許多民間疾苦,也知道底下官員的套路。若再不行,可問曹、方二人。西山大營劉啟正,也是我的人。”

  太子忍不住落淚,皇帝拍拍他的肩膀,“你去吧。從明日起,你替我問政監國。”

  太子監國後,景和帝病情一度有所好轉,宮中以貴妃為首,宮妃們日夜禱告,宣和公主還聯合宗室女冠,在水月祠、明月道院、齊雲道院和太清宮靈慧祠為皇帝祈福祝禱。

  三月三時,皇帝雖未病癒,但仍然依慣例在宮中設宴,宴請宗室勛貴,文武大臣。許多人甚至覺著,景和帝會好轉起來。

  但沒想到四月中旬,皇帝的病情再次嚴重,一度昏迷了近五日。

  皇帝這次昏迷時,太子衣不解帶侍疾,實在太累了,就趴在皇帝病床邊睡著。

  半夢半醒間,忽然聽到皇帝喃喃而言,太子驚醒過來,只聽皇帝迷迷糊糊,在念一句詩,輕喚了幾聲“父皇”,皇帝又沉沉昏迷了。

  從這時到五月初,皇帝昏迷的時間倒比清醒的時間更長。

  五月初六那天傍晚,皇帝忽然間清醒了,叫人為他沐浴修面。

  太子驚喜交加,高立臣卻暗暗去看劉醫正,劉醫正對他默默點了點頭,兩人都知道,這一次,怕是迴光返照了。高立臣忙叫崔旺將幾位大臣和端王、廬陵王、宣和公主等人都叫來。

  皇帝特意叫人將他鬍鬚都剃乾淨,還要了鏡子看了一會兒,嘆道,“幸好她沒來。不然見到我這樣子,老態龍鐘的,嗐!”

  高立臣笑道,“陛下著相了。韓道長跟臣說過,一片葉子,新生時有茁壯之美,變成落葉時,也有落葉之美。”

  太子不解其意,忙去看高立臣,只見他做個手勢,便假裝沒聽到這些話。

  過了一會兒,殿外有小太監道,“端王殿下來了。”

  皇帝叫進,見了端王,端詳他幾眼道,“六弟,你也老了。可得好好保養身體啊。唉,我跟她說,要跟穆宗大聖皇帝比肩的,這可好,穆宗皇帝活到八十多歲,我只這一樣就輸了。”

  端王哽咽難言,只握著皇帝的手道:“四哥……”

  皇帝又說,“我把太子託付給你了。”

  端王忍淚道:“必不負陛下,盡心輔佐太子。”

  皇帝想了想,又低聲說,“要是季承晦回來了,你可別去為難人家。”

  端王哭笑不得,“是。”

  皇帝交待完,又叫太子過來,“我靈堂前掛的畫像,你高叔叔和端王叔都知道是哪一幅,千萬別弄錯了。”

  太子這時已泣不成聲,點頭答應,皇帝又交待他,“你當皇帝後,當詳讀穆宗皇帝列傳,以穆宗皇帝為榜樣,憐惜小民。還有一事,京郊水月祠收養扶助孤女棄嬰,我每月以‘太極宮道士定尋’的名義捐贈五十兩銀子,我死了以後,你別忘了,替我繼續捐上。”

  景和三十二年五月初六,景和帝薨於太極殿。廟號仁宗。

  仁宗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先後平定雲州與金帳國接壤之地,肅逐小赫支部侵擾,重畫國境,建雲州鎮撫司,後與金帳國互通貿易,其後平南疆茜香國之亂,渤海之亂。之後的近三十年中,大周四海昇平,民富國強。

  後世常將仁宗與穆宗和開國大帝視為大周最傑出的幾位皇帝。

  仁宗皇帝梓宮由太子送入地宮後,太子才見到他臨終前專門提到的那幅畫像。

  畫中的仁宗皇帝是道士打扮,穿著一身半新不舊的煙青色道袍,手持一把木劍,眉目含笑,和太子素常見到的樣子迥然不同。

  太子驚訝地看了這畫像好一會兒,認出畫中皇帝拿的木劍他也曾見過的。幼年時他教他武功,用的也是這種劍身是圓柱形,劍尖也圓溜溜的木劍。

  這幅畫上幾乎沒有提任何字,只在一側畫了一個淺綠色小圓圈,圈中寫了一個“可”字。不知何意。

  按照大周的規矩,皇帝大行,停靈之後,太子還要在地宮外的靈棚追思七日,每日入地宮在先帝靈前追思。

  第三天晚上,太子坐在靈棚內的蒲團之上昏昏欲睡,忽然間聽到地宮中有隱隱哭泣之聲,急忙站起來,“你們聽到了麼?”

章節目錄